馬建勛
發揮中國基礎設施和成本的優勢
在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企業IT支出銳減的情況下(2009年的企業IT支出增長率僅有3%),IT外包卻逆勢增長。對萬國數據(GDS)而言,憑借中國“成本洼地”以及人才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優勢,基于IT基礎設施的IT外包服務領域,已經在此輪經濟危機中看到巨大的機會。
專注贏得競爭
GDS總裁兼CEO黃偉表示,對于國內的企業來說,建立競爭優勢的途徑是“首先要專注一個方向,在細分市場上做到第一。像IBM這樣的巨無霸理論上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所有產品和服務。中國企業不能與之進行大而全的競爭。對GDS來說,我們首先在災難備份領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就服務的能力、規模、等級和專業程度而言,國內的對手還很難超越”。
2003年,黃偉就已經意識到災備行業在中國的機會,當時,中國的金融機構已經完成了IT構架從分散到集中的轉變,對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企業自建災備不斷需要大量資金的不斷投入,獲得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術也十分困難。考慮到自建的巨大壓力,2002年,深圳發展銀行毅然選擇將這一業務外包,成為GDS災備業務第一個大客戶。
專注使GDS迅速從中國災備外包的先行者,成為行業的標準制定者。從2004年到2005年,GDS作為惟一一家專業公司,參與了行業相關規范的編撰,有力地推動了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的出臺。該指南經過不斷修正,于2007年正式成為國家標準。
重資產構建競爭壁壘
災備僅僅是諸多IT外包領域中的細分市場,其市場規模有限。從2009年開始,GDS開始了從單純的災備外包服務向以IT基礎設施為核心的IT外包服務提供商轉型。對GDS而言,災備本身就與IT服務相互聯系,軟硬件平臺都是原有資源能力的擴展。GDS放棄了傳統的價格戰打法,而是通過數據中心構建競爭優勢。
GDS早年的運營模式是輕資產,原來并不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是對傳統的數據中心進行技術改造,所需要的投入并不多。但是現在黃偉決定要長期擁有這些資產,“一方面客戶越來越多,擁有數據中心能讓客戶有更多的信任感和信心。另一方面,GDS建設的數據中心是面向未來的綠色數據中心,一個是適應未來IT技術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更加環保節能,也能夠節省運營費用,每年可以為客戶節省20%~30%的運營成本。今年我們打算投資40億元建設20個綠色數據中心,在技術、規模和時間上,能夠進一步拉開與對手的差距。”
對重資產所帶來的風險,黃偉已經有充分的考慮。在公司的組織構架上,IT服務和數據中心建設分別由兩家獨立的公司來運營,解決財務表現的問題。在商業模式選擇上,黃偉希望用房地產開發的方式建設數據中心,“這就像擁有物業的酒店服務公司一樣,根本上是為了做好服務。”
面向未來,黃偉已經開始了國際化的腳步,在2009年成立了亞太數據中心聯盟,“一方面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聯盟看到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在亞洲國家中具有基礎設施好、成本低的優勢,這一點往往印度、越南無法比擬,再過5到10年,會成為亞太數據中心服務的集散地。在未來,中國不僅是亞洲也是全球IT服務外包的中心。”黃偉很有信心,“只要利用好基礎設施和人才的優勢,我們的競爭就沒有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