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其礦產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人文景觀獨特,是世界優質蘋果最佳適生區、全國綠色蘋果示范基地和陜西優質蘋果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是全國重點產煤基地和陜西四大煤田之一。享有“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中華民族人文圣地、炎黃子孫精神家園”等美譽,黃帝陵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黃陵縣強力實施“煤炭強縣、果業富民、旅游帶動、跨越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縣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體系基本形成。2008年黃陵縣完成生產總值41.96億元,財政總收入5.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8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4元,躋身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縣域經濟社會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四化”引領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園區承載,推進縣域工業化。黃陵縣緊緊抓住陜西省政府提出加快陜北“六大煤化工園區”和陜北陜南兩個火電外送基地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快了店頭煤化工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舒適的生態型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大型煤矸石電廠等煤能轉化和煤化工項目如期建成投產,以園區的全面建設引領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產業化。黃陵縣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市場化理念引導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要求,大力實施糧食、蘋果、蔬菜、畜牧四大工程,推進糧、果、菜、畜產業優化升級。按照“注重特色、做大規模、做強品牌”的思路,加大資金、市場、科技和信息服務,引導“一村一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向市場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是深度開發,推進旅游品牌化。黃陵縣圍繞打造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之地,依托黃帝陵國字號招牌,以創建全省旅游示范縣為載體,編制黃帝文化園區規劃,加快軒轅酒文化產業園區和黃帝陵核心景區建設,積極開發建設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特色鮮明的連線新景點,深入挖掘黃帝文化內涵,推出特色系列旅游產品,充分發揮節會、名人、媒體效應,加強多層次、多形式的對外宣傳推介和區域聯合,全方位展示黃陵旅游特色,全力打造黃帝陵旅游知名品牌。
四是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要按照“中華民族人文圣地、黃帝祭祀文化之鄉、生態旅游歷史名城”的城市定位,堅持“統籌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為補充”原則,以縣城為重點,以特色板塊、強勢村鎮為支撐,明確功能定位,合理規劃布局,制定完善城鎮發展規劃,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和省級園林縣城;加快小城鎮建設改造,提高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引導人口向小城鎮轉移,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小城鎮集中,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城鎮延伸,形成以城帶鄉、以鎮帶村、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
“四點”支撐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壯大非公經濟。黃陵縣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降低門檻,放開領域,消除體制障礙,落實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完善服務體系,破解制約瓶頸,著力培植壯大了一批民營企業,促進非公經濟向科技化、外向化、規模化發展。
二是狠抓項目建設。黃陵縣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東南沿海產業轉移機遇,做好煤能轉化和煤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旅游產業等重點項目的發掘、包裝、推介和洽談,使一批關乎黃陵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大項目落戶黃陵。
三是擴大招商引資。黃陵縣依托資源優勢,搶占“地利”先機,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洽談活動,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的聯系互動,吸引承接更多的轉移資本、項目、企業落戶黃陵縣,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發展。
四是深化改革開放。黃陵縣在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公共財政管理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鄉鎮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的放矢、重點突破,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輪”齊驅縣域實現新跨越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2008年黃陵糧食生產保持穩中有增,總產達到4.84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7.7%。蘋果產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總面積達到18萬畝,總產達18.28萬噸,優果率75%,全縣果農人均果業收入5400元。川道產業開發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工業經濟增速加快,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8年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62048.5萬元,煤炭產業繼續發揮了支撐全縣經濟大局的作用,煤炭資源整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煤礦安全投入和后續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有力地促進了煤炭開發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全縣煤化工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店頭工業園區通過省政府批準,煤矸石發電、焦化項目、甲醇項目也在積極的籌劃運行當中,為全縣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008年黃陵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4289萬元。2009年安排的49個在建項目開工率達100%,完成投資13.1億元,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公路改造、通村油路建設快速推進。
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通過清明、重陽兩次祭祖活動和奧運火炬傳遞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使黃帝陵景區名譽海內外,更提高了景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帶動第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2008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76億元,較上年增長14.9%。
另外,涉及醫療衛生、城鄉低保、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八大工程逐步實施,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壯大縣域經濟是破解發展難題、推進科學發展、提升縣域綜合實力的根本之策,黃陵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為重點,按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要求,大力實施“煤炭強縣、果業富民、旅游帶動、跨越發展”戰略,力爭到2012年,全縣GDP達到8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力保陜西“十強縣”、力爭跨入“西部百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