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瑋
榆陽區作為榆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榆林人喻之為“白菜心”。在西部大開發10周年到來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榆林市榆陽區委書記劉漢利和區長王成繼。談到榆陽區的發展變化時,他們一致說,榆陽的發展與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是分不開的。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以來的10年時間,的確是榆陽區發展變化最快的10年。
經濟指標反映榆陽巨大變化
經濟指標最能直觀地反映出當地經濟的發展變化。有這樣一組數據為我們展示出榆陽區的發展變化:2001年榆陽區的GDP總量為26.3億元,財政收入7002萬,農民人均純收入132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223元。而截至2008年榆陽區GDP,總量為113.8億元,財政總收入20.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8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10元。2009年上半年GDP已完成58.5億元,財政收入上半年是17.5億元,2009年財政收入力爭達到30億元。短短10年的時間,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財政收入以及城鄉居民生活都實現了幾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長。2006、2007年兩年榆陽區連續被評為陜西省縣域經濟十強之一。
科技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榆陽區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區,西部大開發10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榆陽區依靠科技力量積極改變調整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起多個農業基地,培育出多個農業支柱產業,讓農民徹底告別靠天吃飯的傳統耕種模式。經過近10年的發展,培育起馬鈴薯、生豬、羊子、玉米、小雜糧、大扁杏、大漠蔬菜七大農業支柱產業,基本形成了北畜南果城郊菜的產業格局。大力發展合飼養羊、溫棚養豬、奶站養牛、籠舍養雞等先進的養殖技術。借助先進的科技和現代的管理,榆陽區生豬養殖量已達到110萬頭,被確定為國家生豬良種補貼縣區和陜西省百萬頭生豬基地建設縣區。同時還新建了陜西省畜牧業基地和設施養羊示范區,養羊數量達到161萬只,已成為陜西第一養羊大區。榆陽區作為全省第一養畜大區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畜牧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大棚菜、小雜糧、大辣子、制種玉米等逐漸取代了傳統農作物種植,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在南部形成的保存面積達10萬畝的大扁杏,已經成為南部山區規模最大的主導產業。圍繞農業支柱產業的加工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先進的科技和現代的管理不僅成為農民的增收致富的重要杠桿,同時也讓農民品嘗到收獲的喜悅。
道路交通變化成就引人矚目
西部大開發10年中,榆陽區城鄉道路的變化成就也引人矚目,2008年新修鄉村油路375公里,相當于2006年以前5年新鋪公路里程的總和。截止2008年底,榆陽區全面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和區鄉公路黑色化的目標。路況的改變對人民生活發展變化也帶來很大改變,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大大縮短出行時間,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預計到2009年榆陽區新鋪公路里程也將達到300公里左右。到“十一五”末,全區將全面實現主干線公路高速化,過境公路二級化,區鄉公路黑色化,鄉村道路暢通化。俗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而便利的交通也將帶領著榆陽人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循環經濟“環保”保育護航
榆陽區在大力發展工業產業的同時,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榆陽區的資源優勢和工業產業的特點,走出一條“依托優勢資源上項目、提升傳統產業抓改造、發展循環經濟促提高”的新路子。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兩手抓,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限期進行整改。對不符合環境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準立項上馬。大力倡導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循環經濟模式和綠色消費方式,空氣質量及人民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2008年榆陽區城區空氣質量優于國家二級天數達到312天,超過“創模”標準20天。截至2009年7月全區空氣質量優于國家二級天數達到230天,空氣質量明顯變好。有煙煤的全面禁燒,讓黑煙籠罩榆林城的現象徹底得到改變,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環保指標,城市建設和城市形象也得到大幅提升。
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榆陽區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忘關注民生,積極解決各項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榆陽區投資建設了陜西省占地面積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該小區占地總面積634畝,將建成114棟樓,建筑面積共計64萬平方米。通過介紹,我們進一步了解到這個小區可容納近兩萬人,相當于一個佳縣縣城的總人口數。作為經濟適用房最顯著特點是價格便宜,該小區將在2010年前半年竣工,優惠的價格,也將使該區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面對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榆陽區區委、區政府未雨綢繆,早做準備,開工建設“全國一流、全省第一”的養老服務中心,該養老服務中心占地面積350畝,建成之后將為當地應對老齡化社會提供重要保障。也為當地的老年人提供另外一種安度晚年的生活方式。
2009年是榆陽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經濟發展形勢較為復雜的一年。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對經濟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榆陽區廣大人民群眾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基礎先行、項目支撐、園區引領、民生拉動”這一擴大內需思路,充分發揮地下地上資源和市區市郊區位這兩大優勢,打造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麻黃梁工業集中區、能化基地物流中心這三個品牌,加快特色農業大區、能化工業強區、三產服務優區、文明和諧名區這四大建設,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榆陽區通過采取務實、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發揮區域優勢、區位優勢,圍繞全國上下“擴內需、保增長”的發展思路,努力在逆境中尋找機遇,破解難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我們相信,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入,榆陽區也將迎來更多的機遇,邁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