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波
周一的第一節課,校長推門聽課,我還是按自己的思路順下來了,只是過程稍有些緊張,最后特意加了兩道錯例分析題,還有點挺得意的。
下課后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向該領導請教。誰曾想,專業人士的他把我批得體無完膚,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這節課所有的癥結,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一時之間我直接懵了。這樣的校長真實在,如此的待遇,我只在21歲剛開始參加工作時享受過。想想那會兒,自己還一個人躲起來哭鼻子。可再次享受這樣的待遇,有點讓自己啼笑皆非,是不是可以說我十年的努力、經驗都化成了零?
心情很不好,這是從他辦公室出來的第一感覺。于是我匆匆逃回了家。看到了孩子,什么都忘了。
想想真夠倒霉的,這才剛來了幾天,接受區里的、校里的領導聽課已經有3次了,相當于在原單位一年聽課的總和。
夜里有一會兒沒睡著,頭腦特別的理智,回想自己的那堂課,為什么作為主角的我和旁觀者的他對這堂課的感覺反差如此之大?然后細細回想他指出的不足之處,每一句話,都不無道理。
第一,這節課的脈絡不清晰。是的,這節的新內容簡單,所以我想多練,練的同時想到了要和前面的舊知識結合起來比較并區別,所以邊講邊練,想到什么講什么,隨意性太強,這點我要好好反思。
第二,小組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這點上我承認,來到這兒我從來沒用過小組合作。總覺得弊大于利,但聽了校長的指點,覺得他的方法可以一試。今天的第一節課,按他的方法試了下,還行,以后要在摸索中嘗試下去,直到發現它弊大于利的時候。呵呵,這樣的局面最好不要出現。
第三,可以把昨天課上的問題前置到新課的預習階段,這點建議太好了,實用還能很好地起到了糾錯的作用。
第四,檢測前給學生1、2分鐘互助的時間,主要是給C、D兩層學生增進信心,使檢測結果不至于太難看,更重要的是讓這兩部分的學生覺得有奔頭。
第五,錯例的呈現不要自己去編去造,如果換成學生實實在在的錯例呈現在實物展臺上,效果會好很多。
第六,課堂檢測不要在課堂上批,否則會有部分學生產生資源浪費的現象。
梳理成文放于此,讓自己時時警醒,善于總結和積累,一定會有提高的。
所謂的忠言逆耳,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好聽,但實用。今天按他的話改了一點點,立竿見影。心里這才突然體會到領導的良苦用心,真誠地說聲,謝謝。
(博客博覽: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