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姝
摘要:本文針對日語口語自身的特征及職業學校學習日語的特征及口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筆者結合個人口語教學實踐,從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角度淺論一下日語的口語教學。文中指出摘要:在日語口語教學中,首先使學生體驗日本文化,了解中日文化差異;創造語言環境,激發口語表達興趣;創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局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糾正學生口語錯誤時應注意策略,讓每個學生積極、大膽的開口說日語。
關鍵詞:職業學校;口語教學;學以致用
職業日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增加語言實踐的量,使學生初步獲得運用日語的能力.但在幾年的日語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作業、考試等書面表現都不錯,但一到口頭表達就十分困難;有的學生在校成績不錯,心里也都想得很明白,但到實習單位遇到日本客人連一個簡單的問題都說不清楚,做不到學以致用等等.諸如此類的現象俯拾即是。那么為實現日語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日語老師,特別是作為職業學校的日語專業教師,則更需要根據職業技術應用性人才要求和辦學特點組織教學,搞好會話教學,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崗位職業環境,畢業就能在工作崗位上獨擋一面。根據這幾年教學的經驗,筆者認為現職業學校日語口語教學中要把握好以下諸方面。
1 體驗日本文化,了解中日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使用這一語言的民族文化底蘊。而學習語言不但要學習語言規則,而且要學習語言文化。文化背景的講授是外語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即不同語言的背后隱藏的原因,更能拉近語言學習者與該語言的距離。否則勢必會出現人們常說的不符合日語表達習慣的“中國式日語”。
日語是參照中國的草書及楷書偏旁所創造的文字,從表面上看,中國人學日語似乎更容易一些。而從其實質來看,日語是同朝鮮語、土耳其語等屬于阿爾泰語系。所以單就語序而言,日語同漢語就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口語和視聽相結合的外語教學手段在語境化教育方面具有傳統的口語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它不僅是學生能親耳聽到人們在特定場合進行的言語交際,還能親眼看到他們進行的各種具有某種文化特征的非言語交際,以及各種不同的交際背景。觀看日本影視劇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途徑。因為影視劇反映的內容是社會文化的縮影,通過看影視劇可以了解日本文化底蘊。選一些好的影視劇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可以練習聽說,可以體會不同場合的語言表達方式,還可以體會語言應用的特點,了解風土人情和社會歷史等。看后的紀錄也很重要,可以鞏固聽過的語言知識,聯系語言表達,也是對日本文化作歸納、整理。了解中日文化差異,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日語思維的習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 創造語言環境,激發口語表達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會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習和交往能力也能迅速提高。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及日語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采取創設情景、短劇表演、小組對話、學唱歌曲等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為此,每節課都用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做表演。具體做法如下:上課前由當天值日生用日語做值日報告,內容日期、出席情況等。然后按學號順序有兩名學生表演他們課前準備好的對話,可以是學過的課文,也可以自己創設場景。這種會話練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另外在講授新單詞、句型時,舉身邊例子,讓每個學生開口說日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用日語思維,鍛煉學生即席表達能力。過聽說這些教學形式鍛煉,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地表達能力和思辯能力,為學生深刻理解,切實把握,進而靈活運用日語,創造了非常有利的語言環境。它還能讓學生在交際中發現自己語言表達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教學情景,讓每個學生積極、大膽開口說日語。
3 創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局面
“以學生為中心”是和傳統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相對立的一種教學觀念。它強調學生的核心作用,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更為重要;教師的任務就是給學生提供和創造真實的、逼真的語言交際情景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自由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雖然課堂上也提出新問題,但這也是對所講述的內容加以鞏固、補充,依然不重視學生的運用能力,不能真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如現代教學法專家也認為,教師的功能固然重要,但是,課堂的中心應該還原給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出發點,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和者。STEWICK(斯蒂維克)說過摘要:“至關重要的是‘學習原則放在‘教學原則之前”。即是說,教學活動的進行要師生共同參和,在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如同一部戲的導演,要調動演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地了解角色,劇情的情況下,才會有好的作品問世。導演功能固然重要,但觀眾主要的還是關注演員的表演。口語課和拍戲十分相似,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宰,口語課應以學生為本。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在老師的統一部署下爭取讓學生多開口講,自由表達思想。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錯誤,多鼓勵,少批評;糾正學生口語表達時的錯誤應注重策略,讓學生在連貫表達中學會思維;強化有意注重,培養獨立完整的表達習慣。
4 糾正學生口語錯誤時應注意策略
職業學校的日語教學注重訓練交際能力,因此課堂上有大量的英語信息傳遞和交流,學生的聽說活動大大加強。學生口語訓練出錯在所難免,如果不加以糾正,就容易形成習慣性錯誤。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是高度警惕地聽著學生所用的每一個詞句,一旦發現學生在語音、語調、語法上有什么差錯,就馬上打斷糾正,這種見錯就糾,甚至打斷學生的講話來糾正,不僅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完整地表達,而且長此以往,學生考慮與擔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無語法錯誤,過多地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有的學生總覺得自己的英語基礎差,語音、語調不標準,怕開口,缺乏自信心,漸漸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愿望。因此,教師對學生交際中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策略,以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挫傷其積極性為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怕犯錯誤而不敢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地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總之,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職業學校的日語學習更是如此。教師要精心課堂設計,講求靈活的方法和技巧,積極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局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喜好,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日語口語水平,實現口語的交流和交際性目的,為學生的再學習和上崗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日語教學在中國.《人民中國》雜志.戴德忠.
[2]《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課堂引趣》.林賽玲.
[3]《高職日語教學之管見》教育網www.3edu.Net.
[4]《日語教學初探》.陳獻婉.
[5]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謝安邦,唐安國,唐玉光.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李江,錢藝慶.《英語專業口語教學實踐探索》,重慶摘要:重慶出版社,2006,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