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山愛
奧巴馬政府醞釀中的對臺軍售計劃中,重頭戲是向臺灣出售60架UH-60黑鷹直升機,為掩飾其違反中美“8·17公報”的本質,美國大肆宣揚這種直升機曾經賣給過大陸。那么美國賣給中國大陸黑鷹直升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黑鷹”翱翔青藏高原
1983年年初,為解決邊防部隊特別是駐青藏高原一線哨所補給困難的問題,中央軍委決定引進能適應高原惡劣環境的直升機,項目由總參裝備部負責,北京保利科技公司組織招標,空軍進行技術評估。在西方競標廠商中,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最為積極。鑒于美國國內輿論有關“中美合作共抗蘇聯”、“中國有望成為美國軍品‘新大陸”的熱議,該公司認定中國軍用直升機市場大有可為。于是,在美國官方的默許下,該公司將剛剛研制出的UH-60黑鷹軍用直升機改以民用編號“S-70C”送到中國,在拉薩、羊八井等地進行試飛。這架注冊號為N3124B的黑鷹直升機以6000米升限、600公斤載重和600公里航程的卓越性能脫穎而出。事后,西科斯基公司將“黑鷹”翱翔青藏高原的照片作為廣告,到處宣傳。
同年7月,一架從臺北起飛的客機上出現了一群神色嚴峻的乘客,他們是臺軍“神鷹項目組”的成員,此行是要向美國求購剛剛問世的黑鷹軍用直升機。“神鷹”組長韋履中很清楚此番行程的艱難。因為1982年中美就售臺武器問題達成共識,發表了“8·17聯合公報”,公報里出現了一些令臺灣當局感到絕望的字眼。同年底,美國在臺協會代表甚至暗示臺灣提出未來10年的一攬子軍購清單,言下之意就是“一次賣斷”,今后臺灣防務就和美國沒關系了。
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美蜜月期”,華盛頓這一姿態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讓美臺軍售產生一種離奇的現象:臺灣軍方必須瞄準大陸解放軍的動作,發現解放軍要從美國引進什么裝備,然后以所謂“兩岸平衡”的要求,從美國引進同樣的裝備。“神鷹項目”就是這一時期的特定產物。
“黑鷹買賣”讓臺北“開了竅”
在1983-1984年間,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斯特拉特福德鎮的西科斯基公司幾乎被來自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踏破了門檻,為防范“穿幫”,西科斯基公司可謂絞盡腦汁。據“神鷹項目組”副組長郭延平回憶,好幾次,他們在趕往斯特拉特福德途中,接到西科斯基公司的緊急通知,讓他們回旅館休息或去附近景點參觀。后來得知,美國人正在接待大陸采購團。
由于臺灣曾向西科斯基公司買過產品,所以在該廠有些人脈,“神鷹組”千方百計利用這些關系,套取大陸購買黑鷹的合同細節,然后用這些資料壓美方給予“非歧視性待遇”。盡管海峽兩岸的黑鷹談判是齊頭并進,但西科斯基公司始終把握著一個節奏,那就是“臺北服從北京”。據臺灣當事人回憶,西科斯基公司對他們大有“你們愛買不買”的味道,當臺方要求比照該公司準備給大陸的黑鷹,安裝功率強勁的CT7-2D發動機(這是美國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標配)時,美方代表二話不說,把談判文本扔進了垃圾筐。臺灣代表鬧得“臉紅脖子粗”,還是經最高當局再三要求“忍辱負重”,才勉強把談判維持下去。
1984年6月,中美簽署協議,除24架單價600萬美元的黑鷹直升機外,還有3套單價78萬美元的外掛式副油箱系統、1套古德曼公司的機載飛行測試系統和地面處理設備,以及維護直升機所需的工具備件等,總價1.5億美元。中方還可派出8名飛行人員和部分機務人員赴美培訓。稍后,西科斯基公司允諾向臺灣出售同等數量的黑鷹,不過條件要苛刻得多。據臺灣《尖端科技》雜志披露,當時“神鷹組”能買到“黑鷹”是有美國“高人”指點,因為美國武器出口分“商售”與“軍售”兩種,前者美國政府只需審查武器是否被政府允許出口,其他概與自己無關;后者則是官方對官方的交易。事實上,正是這次“黑鷹買賣”讓臺灣當局“開了竅”,以后大宗對美軍購幾乎都走“商售”途徑。
曾有效威懾印度挑釁舉動
1984年11月,首批3架黑鷹直升機由貨輪運抵天津港,交付中方。1985年1-10月,剩余21架黑鷹直升機先后交付中方,它們大多裝備給成都軍區。隨后,成都軍區組織了進藏運送給養行動。4架黑鷹直升機抵達林芝后,在一個月內穿梭于海拔7000米以上的群峰間,總飛行時間達320小時,完成了對墨脫軍民一年所需物資的補給,而這在以前只能在每年7-9月靠牦牛和人力運送。
1987年,來華服役不久的黑鷹直升機首次聞到重大軍事行動的硝煙味。當時,印度陸軍參謀長森達爾吉悍然下令實施“棋盤”作戰計劃,出動重兵掩護特別服務局(印度邊界偵察和情報機構)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在桑多洛河谷建立觀察哨所。森達爾吉還用蘇制米-26直升機將整整一個旅的部隊運送到哈東山口以南的地區,對中國邊防軍造成嚴重威脅。面對印軍的挑釁,中央軍委決定在朗久、克節朗地區展開規模僅次于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軍事行動,通過設點演習的方式進一步加強邊境控制。4月至8月,來自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的野戰部隊陸續進點演習,展開反蠶食斗爭,特別是新服役的黑鷹直升機快速及時地將戰備物資運抵旺東山口,保證解放軍堅守,并為朗久、克節朗地區增設新邊防點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最終,新德里發出緩和信號,還向中國伸出橄欖枝,尋求總理拉吉夫·甘地訪問北京的邀請,中印緊張局勢得以緩解。
大陸現有20架“黑鷹”
正當黑鷹直升機在青藏高原大展宏圖之際,發生了1989年的政治風波,6月5日,美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以“中止”的措辭切斷了中美一切軍售和商售性質軍貿,其中包括黑鷹直升機的后續采購。但在有識之士的據理力爭下,美國國會將對華武器禁運法案進行了些許修改,表示“出于人道主義原因”,允許向中國出售一些必要的軍民兩用技術和備件,像西科斯基公司就獲特許繼續向中國出口黑鷹直升機的零部件,以保證其運轉。
時至今日,中國陸航部隊仍擁有20架黑鷹直升機。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救援行動中,黑鷹被視為解放軍里性能最佳的直升機,也是唯一可在高山執行任務的直升機,第一架降落在災區的直升機就是黑鷹。另據臺灣媒體報道,那段時間,許多美國政界和經濟界人士展開一系列游說活動,希望美國國會放松對中國軍民兩用技術產品出口的禁令,尤其是重新開放西科斯基公司對華出口黑鷹直升機。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環球時報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