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珩
(1) 到“前方”去
1960年10月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系樓,南頭一層大教室里,黨支部書記將宣布108名航空發動機工藝專業畢業生分配名單。在那年代對于畢業生分配,人們的心態平和、寧靜,人人臉上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名單念到最后,書記饒有風趣地說:“xxx……四人分配到遙遠的西北,到核工業系統工作,具體單位、地點,我也說不清楚?!笔潞?,書記告訴我們,到北京第九研究所報到。
當時交通極不發達的西北,在人們眼里是非常遙遠、落后的地方。雖然我們幾個都是獨生子女,既然選擇投身國防事業,到邊遠地方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核工業雖在我們心中是一片空白,但在那人心向上,人人爭做有益于社會的人的純真年代,聽到這樣的分配,心中充滿著自信和自豪。西北艱苦,正是打造自己、大有作為的地方。我們也明白,在作出選擇和決定時,是要放棄一些東西的。我回到宿舍獨自坐在床頭望著窗外,臉上平靜而深沉,內心的激動已經湮沒,真正感悟到一種神奇的魅力在召喚,自己將任重而道遠。第二天早早起床,吃完早飯,大家頂著寒風,沿著田間小道來到北京九所。我們走進一棟坐北朝南的紅磚單身樓,在一層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里,干部科王科長(女)叫我們坐下,端來了茶水,滿懷熱情地說:“歡迎北航同學來所工作。目前所里除開展一些基礎科研外,都到‘前方參加基地的籌建工作。組織的意見是:你們到‘前方參加籌建工作?!睕]等話說完,我們異口同聲地問:“我們去‘前方什么地方?叫什么單位?”“到青海省西寧市勝利路105號報到,單位名稱是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蓖蹩崎L稍加停頓后繼續說:“根據國家規定,大、中專學生畢業后勞動鍛煉一年后轉正定級。去‘前方之前你們回家看看,元月中旬回到北京去‘前方?!甭犕杲榻B,我們來到西單工商銀行,領取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資(46元),又只身來到五道口商場,興高采烈地買了一個既能漱口、又能喝水的玻璃杯。這是我用工資支出的第一筆費用。透明、厚實的玻璃杯放在宿舍的窗臺上,我望著它愿自己今后的生活明亮、純潔而堅實。我們探親后回到北京,收拾好簡單的行裝,離開了朝夕相處、情同手足的同窗學友, 戀戀不舍地來到前門火車站。王科長早已來到站臺為我們送行, 她祝愿我們旅途順利, 盡快適應工地生活。
登上西行的列車, 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離開北京?;疖囌嫦褚粋€浪漫的童話世界, 車上各色各樣的人, 有的帶著希望在侃侃交談, 有的望著窗外在沉思, 有的皺著眉頭在低頭等待。從行色匆匆的面容上看去, 人們正忍受著饑餓的煎熬?;疖嚧┰狡皆?、橋梁和隧道, 沿途的車站冷清、蕭條,沒有什么東西可買。一進入西北高原,我們就感受到從未見過的蒼涼。黃土高坡,酷似壯漢的脊梁,挺拔而峻峭。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看上去傷痕累累,而在大雪覆蓋下白茫茫一片真是干凈。
列車橫穿大半個中國,運行4 0多個小時,到達西北工業重鎮—— 蘭州市。走出車站,映入眼簾的是不少從生態極度惡劣的隴西地區流入的農民。他們衣著單薄,睜著一雙雙饑餓的眼睛,為了生存正掙扎在死亡線上。我們把從嘴里省下來的一個饃饃,送給可憐的尕娃,心里才似乎平靜些。夜幕降臨,我們乘公共汽車來到西固城,換乘當晚混合列車奔赴西寧市。在我的印象中,當時那座矮小的車站平房,燈光灰暗,擁擠的乘客,大家爭先恐后擁進車廂,擠坐在車廂地板上。沒有乘務員,沒有燈光,沉重的車廂拉門也無法關上。火車一啟動,就一溜煙兒地在夜幕里狂奔。一月的西北高原,寒風刺骨,身穿小棉襖難以抵擋寒風侵襲。不知誰說了一句:換到前面客車廂去!一時心里升起了希望,我們幾個不約而同地說:走!列車一停,幾個人馬上跳下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往前飛奔,經過兩次周轉,終于登上列車僅有的一節客車廂??蛙噹m然沒有暖氣,但比悶罐車暖和多了。一坐下,衣服上的寒氣直往身上竄,雙腳也已凍得麻木。調干生老王脫下棉大衣,裹蓋在我們的腿上,這才慢慢暖和起來,大家便談笑風生地說起這次爬車的樂趣。列車運行10多個小時,第二天中午抵達高原古城—— 西寧市。
在用的車站只是一排排平房。往北眺望,光禿禿的山巒,大風和陽光攪成一團。東邊是已下馬的車站大樓的鋼筋水泥骨架,我們急急忙忙出了車站,乘上公共汽車來到辦事處。辦事處是一棟人字屋頂的四層青磚樓房,在樓道里遇上同一車廂、前往“青海綜合機械廠”的同事。原來是同一個單位,只是用的名稱不同,因而沒有在車廂多交談。吃的第一頓晚餐,是灰黑的青稞饅頭和白菜湯。饅頭發粘、牙磣,但吃起來還真有點兒新鮮勁兒。漫步西寧街頭,來到僅有的一條“繁華”大街——東大街。除了大十字百貨商店、郵局、新華書店、湟光副食品商店和軍閥馬步芳建的賓館等幾棟樓房外,多為一層的土坯房。街上路人稀少,商店里物資極為匱乏,僅有憑票供應的布匹和日用百貨,副食品商店僅有不憑票供應的醬油膏。省政府斜對面的青海湖餐廳, 除糧票供應的主食外,憑當日下車的火車票,每人可購一條干湟魚。我們高興地買來湟魚放在暖氣上烘烤, 第一次品嘗了青海湖的特產—— 無鱗湟魚。在當時這座冷清、落后、荒涼的城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一條馬路幾座樓,幾個警察看兩頭,一個動物園,兩只猴?!爆F在想起來,當時我們這些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的年輕人,硬是將這些冷清和荒涼當做一張白紙,決心在上面畫出美麗的畫卷。
(2) 窯洞生活
從西寧到基地還有102公里路程?;I建初期,管理比較混亂,條件也差,沒有班車,只能搭乘貨車進廠。我們領取了四大件(棉大衣、狗皮帽、棉大頭鞋、羊毛氈),在西寧等候了一周,坐上那輛留下永遠記憶、開往四工區的敞篷貨車上。那天寒風呼嘯,太陽一整天隱藏在隆冬的云霧中,天空像被灰色的幃帳籠罩著,一片灰蒙蒙。我們擠坐在為春節供應的粉絲、果酒、罐頭紙箱和咸菜壇上。汽車一出市區,青藏高原獨特的氣息撲面而來。光禿禿的山巒,冰封的小溪,零星的村落,使人頓生荒涼寂寞之感。只有那些平坦屋頂上的煙囪,冒著白色的濃煙,呈現出一絲絲生活的氣息。汽車在坎坷不平的公路上奔馳著,人們猶如跨在野馬上似的顛簸。汽車在湟源縣城停下來,大家下車活動活動筋骨,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汽車又急速行駛,一直來到南山口六號哨所接受檢查。六號哨所是進入基地的大門,設有的第一道崗哨,崗哨是一座僅3平方米的臨時建筑。車上的人下車接受持槍戰士證件檢查后,橫在馬路上的欄桿高高抬起,汽車便進入一望無際的銀灘草原。
“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的歌聲回蕩在耳畔,眼前的草原遠處是山巒的棱線,浮著淡淡的朝暉,宛如鍍上一層金邊。汽車在四工區場坪停下來,我們受到先期到達同學的熱情接
待?;赜幸弧⒍?、三、四個工區,承擔十八個廠區的建設任務。1960年從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來的30多位畢業生,分配在四工區勞動鍛煉。四工區承擔八、九、十廠區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我被分配到油漆工隊,住的是一排坐東朝西的窯洞。另外三名同學分到斜對面的瓦工隊和鋼筋隊。窯洞是用泥土夯實的圍墻,用紅柳條、油毛氈、泥巴糊成的半圓頂棚。低頭進入南頭第一個窯洞,中間空蕩蕩的,只有一座無法取暖的火爐。進入北邊的小屋,只見東西墻上一扇小小的玻璃窗,室內陰暗。我在東南角的土炕上,收拾好自己的床位,就和老師傅拉起了家常。
每當清晨走出窯洞,空氣總是清新宜人。來到附近的小溪提水,看到幾股溪水在草原上跳躍著匯成一條小河。河水清澈碧透,蜿蜒流入山坳。
建設初期, 基地所有的磚、石都是從西安運來的,后來才在海晏縣城進入銀灘的馬路西邊建起了窯場,燒制紅磚,修建輕便導軌以便進行運輸。到基地最初的日子里,我們吃完早飯,就參加修建輕便導軌路基的勞動。一天勞動下來,全身骨頭似乎散了架,一躺下便一覺睡到大天亮。冬天,草原上飄起鵝毛大雪,金銀灘草原銀裝素裹,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顯得妖嬈壯麗。而最為壯觀的要數北部的雪山、藍天和白云。雪山連著雪山,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一直連著白云藍天,在陽光照耀下,白茫茫,亮晶晶。而在冰天雪地筑路,打炮眼最為艱難,幾個人一天下來,也只能打一兩個炮眼。筑路基,鋪道軌, 運送紅磚、水泥、沙石,異常勞累。偶爾,工地上看到一只奔跑的野兔,大伙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不停地追趕,直到它從視線中消失。晚上,每個床頭上都點著一盞自制的小油燈,光亮若隱若現,人們在燈光下寫家信、看書。每當饑腸轆轆時,大家就躺在床上聊天,分散饑餓感,享受精神上的會餐。話題是天南海北,毫無拘束,像滿天雪花,飄到哪里是哪里。
這年冬天,全國范圍的大饑餓迅速蔓延,雪下了一場又一場,饑餓和嚴寒像猛獸一般襲擊草原。221基地干部每月是24斤定量,還要節約一斤支援災區,每月二錢油,幾乎沒有副食品供應。建筑工區定量高些,油漆工是3 0斤。食堂的主食是青稞面、谷子面(碾小米的谷子)。早飯一大盆稀稀的青稞面粥,一點咸菜或半塊紅豆腐乳;中午和晚上兩個小的青稞、谷子面饅頭和一碗白菜湯。每逢節日發點面粉,我們就用石頭架起臉盆或大罐頭筒,拾點柴草做糊糊或面疙瘩吃。職工回家探親,食堂發給糧票或部分面粉。由于渴望吃上一頓飽餐,有的年輕人一拿回面粉,就做了手搟面條或攪面疙瘩, 猛吃一頓撐得腸胃難忍,不得不送到窯場的臨時醫院治療。即便是技術6 級以上的科研技術人員、行政13級以上的干部也只發給一個小紅本,每月憑本供應一點兒花生米、香煙和罐頭。由于缺乏營養,基地90%以上的職工得了浮腫病,指甲蓋凹了下去,拉不出大便,有的不得不用手去掏。在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解決好基地幾萬人“吃”的問題,關系到隊伍能否堅持下去,能不能早日造出原子彈的大局。籌建處黨委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關于“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下馬”的指示精神,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生活,李覺和新調來的黨委書記趙敬璞商量,請吳際霖、郭英會、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朱光亞幾位副所長繼續抓科研,趙書記抓全盤和思想政治工作,李覺抓后勤供應?;攸h委及時提出:“大抓職工生活,保證職工健康”、“過好生活關,堅持下來就是勝利”的口號。基地組建了農、林、牧、漁專業隊,墾荒種地,還購置機帆船到青海湖捕魚,去周邊打獵。在上世紀60年代初開墾荒地幾千畝,種上土豆、蠶豆、油菜和青稞。國家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1960年和1961年,基地獲得了好收成,還把捕來的湟魚賣給職工,當提著沉甸甸的湟魚,真想美美地飽吃一頓時,一掂量還得細水長流,又把魚晾曬起來慢慢享用。
1961年10月,張愛萍副參謀長親臨基地視察,在全廠干部大會上,講形勢,鼓勵職工,克服暫時困難,渡過難關,穩定職工隊伍。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科技領導小組組長、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副總理,得知西北在建的幾個國防單位的困難后,他憂心忡忡。他報告周總理,周總理親自到軍委會議上部署軍隊各大單位籌措糧食,抽調數百萬斤大豆、罐頭、醬菜等物資,支援基地度過暫時困難。
當一列列裝運物資的火車抵達221火車編組站時,我所在的四工區建筑施工隊參加了搶卸。從車皮到糧庫,有的裝袋,有的捆扎,有的二人擔,有的一人扛,來來往往的人流形成了兩條長龍,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從此,每個職工每月可供應黃豆3斤等。青海省政府也撥來二萬多頭牛羊,籌建處組建了牧場,每年節日供應職工一些牛羊肉。當基地建成了幾棟單身職工宿舍樓,李覺、趙敬璞、吳際霖等領導自己卻住進了帳篷,把樓房讓給工程技術人員住。由于工程技術人員多,即便是雙職工也分不上獨立的住房。每逢節假日,不少同志擠到出差、探親同志空出的床鋪上住上一天,騰出房間(或帳篷),同在基地工作的夫妻才能相聚。趙敬璞書記胃出血,仍然是一碗白菜湯,兩個青稞饅頭。領導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率先垂范,哪里艱苦,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被職工譽為“青天”。領導的清廉、透明、忘我工作的精神,親密無間的干群關系,使我們這支隊伍,站穩了腳跟,渡過了難關,迎來了1 9 6 3年國民經濟形勢的好轉。小電廠(大電廠1963年3月才供電)由于備件不足,循環水管時被凍裂而停電。草原高寒缺氧,鼓風機無法啟動,食堂無法用煤做飯,只得安排施工隊上山打柴。每人每天打柴30斤,達到60斤就獎勵休息一天。打柴的勞動比較自由舒心,大家三三兩兩帶著工具,到附近的同寶山去打柴。西邊的同寶山看著近在眼前,走到山腳下也得3個多小時。上山砍好紅柳條捆好背下山,每當路過青煙繚繞的帳篷時,年輕人總會提議去歇歇腳。走近帳篷,鐵鏈子拴住的高大威猛的藏獒,會狂叫著撲過來。熱情好客的藏民牧工,馬上會走出帳篷熱情迎接。大家進入帳篷,圍著干牛糞燃燒的火堆,盤腿坐在地氈上,主人會沏上香噴噴的奶茶,用生硬的漢語和我們交談。抽煙的職工,拿出節日憑票供應的香煙回敬主人。帳篷里充滿了藏漢一家親的和諧氣氛。
勞動之余,我們參加工區廣播站的撰稿和播音工作。星期六晚上,我們朗誦《紅巖》、《林海雪原》等小說的精彩片段,也把職工中的好人好事撰稿播出,受到工人們的歡迎。露天電影最受職工的喜愛,即便是寒冬臘月,不少人也會早早帶著小馬扎,占據有利位置?!侗缴系膩砜汀?、《五朵金花》、《地道戰》等一批優秀影片,都會成為窯洞談論的中心話題,說長論短評論一番,談笑風生到深夜。春暖花開時,工區組織文藝演出隊,由多才多藝、瀟灑、豪爽的小胡同學負責,他最擅長的笛子獨奏享譽基地。八九個人的演出隊,一周就準備了山東快書、雙簧、魔術、相聲等近十個節目,
在各建筑工區演出。當兩人唱起《黃河大合唱》里的“河邊對口唱”:
張老三,我問你,
你的家鄉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離城還有三百里。
我問你,在家里,
種田還是做生意?
拿鋤頭,種田地,
種的高粱和小米。
一時引起剛剛放下鋤頭當上建筑工人的年輕人思念家鄉的共鳴。周日,有的同志在小溪旁開墾的菜地里,整地、除草、施肥和澆水。由于錯過了開荒的季節,我們只得到農業隊已收獲完的地里挖野蘿卜。小手指粗的野蘿卜,忙了一上午,也只能挖到一小罐頭盒。但總算有收獲,高高興興拿回來,洗洗干凈,拾些紅柳條在火爐一煮,吃起來,真是香噴噴的。小胡種的土豆,那年豐收了,整整收了兩面袋。晚上邀請我和小周一同吃土豆。土豆煮了半白鐵桶,灶臺上飄出土豆味,已將整個窯洞熏得透香透香。幾個人圍坐在火爐旁,土豆剝了皮蘸著鹽巴,吃得那么投入,又是那么香甜。這是來基地吃到的第一頓飽餐。那時,家住城市的同學,家人或女友寄來一點高價點心和糖果,總是找自己的好友共同分享。個別飯量大的同學,在工區食堂花上二元錢,從回農村探親的職工中換取一個饅頭充饑。在萬里晴空、風和日麗的周日,我們幾個年輕人,騎著借來的自行車沿著塵土飛揚的小路(現在已修成進入西海鎮的柏油馬路)到縣城逛逛。當時整個海晏縣僅5000多人口,縣城很小,僅有幾棟平房的小百貨商店、新華書店、郵局,每次總要進去看看有什么新書出版,商店有什么變化。
機械二廠車間土建工程相繼完工,油漆工開始油漆工作,我們攀上鋼筋房梁,系上安全帶來往于鋼梁間刷底漆和深灰色油漆。而刷窗戶和門則要細膩多了,老師傅教我們如何配制油漆泥子,油漆刷得勻稱和光亮。通過師傅的幫帶,最后我獨立完成了門、窗的油漆工作。從5 1 5到5 1 1、5 1 2、5 1 3車間,我們整整工作了三個月,保安全圓滿地完成了施工任務。工區生活、勞動條件雖然艱苦,甚至還會帶來一些痛苦,而這些痛苦,又是不能討價還價的。保爾、吳運鐸、方志敏等英雄形象,成為我們咽下艱辛、保持堅強的支點,也使我們能比較自覺地自律。建筑工區的艱苦勞動和生活,讓我們增強了不懼困難、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今天想起來依舊充滿了懷念和向往。
(3) 草原第一炮
五月的草原,春意姍姍來遲。七月盛開的馬蘭花、狼毒花令人眼花繚亂。吐綠的草地,猶如鋪上茸茸的地毯。機械二廠車間相繼交付使用。宋光洲同志帶領北京九所的同志與廠第三辦公室一起,進入十廠區成立機修廠(先后改為機械二廠、三分廠)。勞動鍛煉的同學都回到機械二廠,參加車間籌建工作。
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一切都要從頭做起。來到機械二廠的第一天,我們就把自己當成基地的主人,默默地做著一切該做的事情。規劃中的木工車間,臨時改造成精密加工車間(512)。除車間領導、老工程技術人員住在車間辦公室外,我們和其他職工住在車間外搭建的棉制帳篷里。每頂帳篷住著四五個人,兩條長凳支著一塊門板就是床,沒有桌椅,每人僅有一個自制的小馬扎。技術人員坐著馬扎,伏在床上放置的圖板上,拉著計算尺設計工藝裝備,有時和工人師傅一起拉運、安裝設備。到了冬天,天寒地凍,雪花飄滿天,帳篷里沒有取暖火爐,早上起床毛巾凍成硬邦邦的。車間沒有送暖氣,自己動手用大油桶改成煤爐生火取暖。
車間籌備的日日夜夜,真像古羅馬角斗士那樣的拼殺,把精力、毅力和智力全部調動起來。用幾根撬杠、滾杠和手動葫蘆,像螞蟻啃骨頭那樣,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幾十臺設備運輸、安裝、調試完畢,生產出一批工藝裝備,初步具備了生產條件。這時車間進行了休整,調整勞動組織,建立規章制度。好不容易有個假日,大家喜歡躺在床上看書或一起聊天,談談艱辛的童年,敘敘同志的友誼,說說人生的理想,回憶學生時代的學習生活。青年人談得更多的是事業發展,在交流中我們憧憬著基地的明天。人有了希望,也就有了靈魂。談論中大家有一個共同感覺,那就是在學校時,覺得學習生活平平淡淡,總想早點跨出校門走向社會,到工作單位體驗工作的樂趣。走上社會后,便發現學校的生活,同學間的純樸、真摯的友情,為人師表的老師,學校元旦晚會、春節包餃子聚會等活動,是讓人最懷念的時光。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離別家鄉念家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一次在談論名勝古跡時,來自北京和西安的兩位年輕人,發生了一場哪個城市古跡最多、最美的爭論。小馬首先開了腔:“陜西這塊山川壯美的黃土地,曾是10個朝代的都城,有1 2 0 0年建都史。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陵墓,有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等陵墓。”小王馬上插話說:“北京是六朝古都,又是一個歷史豐富的博物館。有中國古代文明的遺產長城,有明代的故宮,有天人合一的天壇,有皇家園林的頤和園?!币徽f到古跡景觀,小馬急著說:“西安有大小雁塔、鐘鼓樓。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西安北,經陜西沿河西走廊西行的?!眱扇说臓幷摪驯本┖臀靼驳臍v史文化古跡說得淋漓盡致。最后還是小楊開了腔:“好了,不用爭了。西安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都,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歷史名勝古跡最多的首都,都有中國的燦爛文化,都值得我們引以為豪。今后有機會到兩地去看看就清楚了?!?/p>
要讓原子彈爆炸,首先要從理論上摸清原子彈的內爆規律,并通過爆轟試驗掌握這些規律和技術,完善和完成理論設計。領導這一試驗的是王淦昌、郭永懷、陳能寬等人。早在1960年4月上旬,主管炸藥成型工藝研究工作的二室副主任孫維昌(主任是陳能寬)帶領一個10多人的小組,在北京長城腳下的工程兵試驗場(代號十七號工地),開展了前期炸藥成型工藝試驗。上級要求五一前拿出炸藥柱,打響第一炮。在加工工號剛開始建,熔藥爐沒有到貨的情況下,為了搶時間,因陋就簡在搭建的帳篷里,利用一臺普通鍋爐,從部隊借來幾只熔藥桶,動手澆鑄炸藥件。他們用馬糞紙作炸藥模具,焊接一把雙層結構的鋁壺,外層通上蒸汽,里面熔化炸藥,為保證炸藥部件密度均勻,用木棍不停地攪拌。炸藥熔化后形成的蒸氣和霧騰騰的粉塵充滿整個帳篷,氣味刺鼻,毒性也大。越是苦累大家越是爭著干,冒著生命的危險,忘我地試制炸藥部件。4月21日,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闖過了研制原子彈的第一關,打響了爆轟試驗的第一炮。揭開了我國核武器研制爆轟試驗的序幕。
為進一步完善爆轟試驗,決定上爆速高、密度大的混合炸藥。為解決炸藥件的縮孔和裂紋質量問題,從兵器部724廠求援了兩套小球模具,解決炸藥澆鑄的急需。同時小球模具的試制落到剛剛開工生產的512車間,宋光洲副廠長要求車間二十天內完成。小球模具的尺寸、裝配幾何精度和光潔度要求高。這樣的產品大家都沒接觸過,我們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在探索中前進。技術難關的突破,靠的是群策群力,大力協同的群眾路線。三五人在
一起一商量就有了辦法。周師傅精心磨制的球形刀具、回師傅改進裝配工藝,保證了產品質量。為保證任務完成,車間實行兩班倒,少數同志住在四工區和總廠。當時廠區比較荒涼,夜深時野狼經常出沒,領導照顧讓他們上白班,可這些同志堅持不搞特殊,下晚班時就拿著棍子走,即使遇上風雪天也從不遲到早退。由于同志們的共同努力,終于提前一天圓滿生產出小球模具產品,滿足了爆轟試驗的需要。
而承擔的一項爆轟探測裝置, 由于探針細長,有機玻璃加工中易變形,裝配后精度遲遲達不到要求。一天上午,身穿長黑皮大衣的王淦昌,來到坐標鏜床間,看見大伙正圍著探測裝置熱烈地討論。王老面帶微笑走過來和大家親切握手,詳細介紹了部件的工作原理及關鍵技術要求。風趣地對我們說:“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像你們這樣的分析和實驗,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王老的鼓勵和開導,增強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通過多次改進,終于加工組裝出合格的產品,保證了草原爆轟測試的需要。當王老再次來到車間,拿著精巧的探測裝置時,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謝謝你們,還是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把問題解決了?!蓖趵夏欠N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工作上的嚴謹、務實,學術上的民主,深入科研、生產、試驗第一線,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作風,深深感染和影響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第二生產部201車間,用塊裝法生產出第一個炸藥部件,1962年12月20日,打響了草原爆轟試驗的第一炮,加快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進程。在爆轟試驗中,經過大家認真討論、論證,最后采用陳能寬的坐標一號聚焦元件方案進行實驗。王淦昌先后提出“綜合顆粒法”等方法,在爆轟驅動和特態方程的爆轟試驗上取得了突出成就,通過大家努力,突破了測試技術難關,基本掌握了內爆的規律和實驗技術。建設中的原子城,人們和睦相處,沉浸在探索、開創的事業中。人們不計較生活的單調,條件的艱苦。唯獨關心的是科研中取得技術上的突破,盡快試制出合格產品,在爆轟試驗中取得成功,職工就是在拼搏進取中收獲快樂。
(4) 拾蘑菇去
高原上的季節,嚴格說來,只有冬夏兩季。春秋兩季一閃而逝。高原上的春天總是遲到,五、六月份草地才有點綠。等到草地遍綠,已是七月。而七、八、九三個月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遍地牧草吐露著高原獨有的芬芳和清香,山花爛漫,漫山遍野,沁人肺腑。盛夏的八月,天氣多變。時而下起大雨,時而陽光高照,那藍色的天,白凈的云,時而還可領略到那頂天接地的巨大彩虹。第二天準是拾蘑菇的好日子——下班后,三三兩兩的人群,走在潮濕松軟的草地上,走進廢棄的牛羊圈,只見一堆堆的蘑菇,叫人興奮不已,口袋裝滿了,有的人就脫下外褲把兩個褲腿口一扎, 就成了裝蘑菇的袋子。大家帶著豐收的喜悅回到帳篷,把蘑菇洗凈加點醬油膏一煮,就能美美吃上一頓。草原上地鼠、旱獺多,旱獺肉肥美可口,皮毛可做精美的帽子。但旱獺身上的跳蚤是傳播鼠疫的媒介。一次車間幾位師傅,在拾蘑菇的路上,捕獲到一只旱獺,足足有四五斤重。帶回帳篷收拾后,飽飽地吃了一頓。當得知該地區歷史上曾出現過鼠疫,致人死亡的案例時,領導當即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大家的情緒一下子緊張起來,有的流下了后悔的眼淚,有的留下了遺言。帳篷外的同志,為他們送去香噴噴的米飯、罐頭及安慰的紙條。一周后被隔離同志的身體未發現異常解除了隔離,大家緊繃的心弦才松弛下來。這件事作為一次警示,深深印記在人們的心中。
(5) 溫暖真情
在那朝氣蓬勃的年代,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信念,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凝聚在一起,大家相處得是那么真誠、和諧。1961年底我成家后,又搬進了窯洞居住。那是毗鄰油漆工隊一排排坐北朝南的窯洞,進入窯洞門向右,僅有10多平方米的面積,窯洞內用板條、油毛氈隔出兩間房,住著兩戶人家。外門一把鎖管兩戶人家。在前半間旁再間出一人寬的走道,過道往里是板條支撐的油毛氈的內小門,出門時用鐵絲扣著,過道里放著一只白鐵桶,盛水共用。那時候,兩家人總是爭著早早起床,搶著去附近的小溪破冰提水。我家住的窯洞里,前半部住著留學歸來的老宋兩口子,我們住在后半部。平時室內說話都是輕聲細語,以免打擾鄰居。夜深人靜,窯洞外傳來狼的嚎叫聲、而洞內老鼠在頂篷上追鬧不停,好在年輕人一躺下就睡到大天亮。我們兩戶人家,分別在小溪旁開墾了菜地,種上菠菜、土豆等,我和已懷孕的愛人下班后,去掏大糞,澆水、除草,還不時地和老宋兩口子分享收獲的喜悅。愛人懷有身孕,想吃點香的,只能將分配購買的湟魚內臟(有毒)掏出來放在臉盆里,上面蓋塊玻璃,在太陽下暴曬,曬出一點油來炸饅頭吃。一次,愛人回內地分娩,火爐的火墻排煙不暢,我早上起床時一下栽倒在床上。我大聲呼叫“老宋,我可能煤氣中毒了,起不了床?!崩纤蝺煽谧蛹泵Τㄩ_大門,推開小門疏通了火爐,又從衛生所請來了大夫,還送來了從北京帶來的大米做好的香噴噴的稀飯。一陣暖流涌上我心頭,連聲說:“謝謝!謝謝!”是啊,221人那種敦厚、淳樸、善良、率直的情感,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6) 草原婚禮
擺脫了三年自然災害的陰影,國民經濟開始好轉。1 9 6 2年冬,海晏縣城出現高價奶糖和手抓羊肉,機械二廠也迎來了草原的第一場婚禮。新郎是廠辦公室負責人老張,一米七高的身材,淺黑色的皮膚,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從空軍部隊轉業到上海工作,又從上海調來基地,在滬的女友,由于老人需要照顧,加之當時青海貧窮、落后,無奈便和老張分手。忙碌的籌備工作,基地里女同志特別少,眼看老張3 0多歲的人還沒有對象,黨委書記裴文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找到籌建中醫院的黨委書記談起這件事。領導牽線搭橋,使老張結識了一位醫院的女同志。我們那個時代的思想單純、感情真摯,任何事情都解決得快。當時的戀愛再簡單不過了,見面談談,覺得合適,再多接觸幾次,就產生了感情。經過半年的相識,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由組織出具證明,到海晏縣登記結婚?;槎Y在籌建的513車間北跨舉行。墻壁正中貼著大紅紙書寫的大幅雙喜字,“相親相愛結良緣,志同道合創新業”的對聯貼在兩旁。參加婚禮的同志,自帶小馬扎圍坐在一起。在“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音樂聲中,身著藏藍色中山裝的新郎與身穿深紅色毛衣的新娘,帶著自制的小紅花,滿面笑容步入會場,引來了熱烈的掌聲。司儀邵胖子饒有風趣地開了腔:“今天草原第一座小高爐正式點火運行,愿這座小高爐,煉出第一爐優質鐵來!”一下子把大伙逗得捧腹大笑。雙方領導作為主、證婚人講話。新郎、新娘按照司儀要求,一絲不茍地向主、證婚人、來賓一一鞠躬,相互鞠躬。新郎、新娘在大伙兒要求下,演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向來賓分發高價買來的糖果后,婚禮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新郎、新娘在雙方領導陪同下,來到車間三樓臨時
騰空的辦公室,兩張單人床和雙方的被子湊在一起就是新房。生活就是這樣:生活的艱苦,條件的簡陋,個人的幸福和快樂,也變得十分簡單和具體。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當時在221基地找對象相當困難。在內地找,地區偏遠、落后,還需組織嚴格審查,加大了找對象的難度,這也成為建設中的一道難題。后來,基地從北京、上海招收了一批技校和高中畢業的女學生,充實科研生產和實驗室隊伍,加之醫院、學校、商業隊伍的發展,女青年逐漸增多,年輕人找對象難的問題才得以緩解。
(7) 懷念好友
在基地,有不少出身革命干部家庭的同志,他們勤奮地工作在科研、生產崗位上,為核武器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里講的是一位極為平凡的劉維海同志。1962年夏天,劉維海從大連造船廠調到512車間,領導覺得他有文化又熟悉生產,叫他負責器材組工作。精密加工車間工種復雜,臨時科研項目多,器材冒項也多。他成天來往于車間和器材科庫房,擔擔扛扛,來回不停。即便是公休日,他也不停地整理賬目和庫房。他到來后,車間器材計劃和供應及時、準確,賬目清晰,庫房器材擺放整齊,受到職工的好評。他主辦車間的黑板報,畫畫寫寫也算是工人中的秀才。劉維海同志工作踏踏實實,任勞任怨,有一種干不完的工作勁頭。他從不張揚,話也不多,總是一副笑臉,小眼睛一笑就成了一條縫。業余時間,我們坐在工區大通鋪上聊天,談起他在北京的生活。他從湖南寧鄉到北京上中學,住在堂伯父劉少奇家。劉少奇同志對子女要求嚴格,從不用公車接送孩子上學,孩子們都很樸素。劉維海的襯衣領子和袖口補了又補,但總是穿得整齊、干凈。高中畢業時,少奇同志問他:“畢業后有什么打算?”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當一名工人?!鄙倨嫱军c頭表示同意和支持。于是,他到大連造船廠當上一名銑工。1963年秋,他愛人也從湖南調來基地,在醫院當衛生員。1966年,我們曾同住在一個二居室小單元間,一戶一小間,共用一個衛生間和廚房,兩家和睦相處,節日還在一起聚聚。有一次,老劉到西寧采購車間急需的工具材料,愛人面臨分娩,大家找來擔架送往醫院。老劉深夜返廠,來到醫院,見到躺在病床上快要分娩的愛人,心里十分感動。
車間搬到一分廠101車間后,規模擴大,承擔的科研生產任務增多,器材組人員也增加了。作為組長的劉維海深入生產班組做好材料計劃的申報,急生產所急,不厭其煩地對外聯系。他熱心為基層服務、為生產服務,從未和同志們發生過爭執,深得職工好評,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拔母铩逼陂g,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受到審查,身患肝炎而得不到及時治療。“四人幫”垮臺后,組織為他平反。他來到長沙的醫院住院治療,但為時已晚,肝硬化腹水已到晚期。我探親時曾到長沙的醫院看望,他表示:希望早日出院,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還收集、整理資料,準備寫一本在北京生活的小說。老劉稍作治療后便返廠,仍默默耕耘在物資戰線上。由于病情加重,在廠內多次住院,終因醫治無效而早逝,未能實現他的夙愿。他去世時,我望著他蠟黃的臉上留下的痛苦和露出的掛牽,禁不住漫溢出不盡的哀思。他的才華未及全部展示出來,就匆匆離開了我們。他和眾多工作在生產保障和生活后勤部門的同志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用青春、用智慧、乃至用生命的所有積蓄,默默奉獻,傾心盡力,無怨無悔,甘愿在龐大的核武器系統工程中,燃燒自己,為核武器的發展織出了絢麗多彩的藍圖。
責任編輯/伍獻軍
供 圖/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