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張佳佳
2009年年底,全世界影迷的目光都聚焦到名導詹姆斯·卡梅?。ㄒ娤聢D)身上。由他執導的3D電影《阿凡達》上映3天已取得2.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績。12月23日,卡梅隆來到中國宣傳《阿凡達》,也向《環球時報》記者描繪了他眼中未來電影的模樣。
電影技術不能代替演員
集電影科技之大成是《阿凡達》的賣點之一。利用最先進的虛擬攝像技術、表情抓取和聯合數字立體攝影機等設備??仿橛懊詡儬I造出一個逼真的“潘多拉”星球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納美人”。在卡梅隆2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他一直極為強調視覺沖擊力,由他執導的《泰坦尼克號》在12年前引發的視覺盛宴至今令人難忘。如今,卡梅隆認為任何一部電影都能拍成3D的,包括文藝片,他也相信隨著3D技術成本的下降,會有越來越多的導演在他們的影片里運用這一技術。“其實這和黑白照片發展到彩色照片一樣,是個必然趨勢?!笨仿≌f。
同時,卡梅隆也強調技術不是萬能的,視覺的力量遠遠不能取代故事和演員的力量,“真正好的影片必須要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要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情節才是影片的靈魂。好故事必須要用演員的心靈來表演?!笨仿∫步o出了《阿凡達》不是純技術影片的理由,“《阿凡達》中所有的動畫人物都100%有真人原型。電腦技術捕捉真人演員的表情變化,細致到眼部周圍的表情,劇中角色是經過技術處理過的真人表演。作為導演,我也只能和真人演員交流,是他們給了《阿凡達》以靈魂,這些全憑電腦是做不到的”。 卡梅隆相信,電腦已經發展到能夠自主的為人做一些事,但這叫做人工智能,而不是人工心靈,因為在電腦會哭、會笑、能感到愛之前,它們都不是人類。它們代替演員?也許還要等1萬年。
《阿凡達》受到中國文化影響
卡梅隆是首次到中國,他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擴大感到驚訝,“在5周時間內,中國為《阿凡達》放映準備的3D屏幕從500塊增加到了600塊,這在美國也是個奇跡?!蓖瑫r,卡梅隆也表示《阿凡達》不僅試探著中國市場的潛力,也對3D屏幕是一種檢測。他說:“普通3D屏幕會讓《阿凡達》的效果打折扣,巨幕3D比較合適?!?/p>
卡梅隆的中國行還首次揭開了一個小秘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哈利路亞山的造型靈感的確取自中國黃山。《阿凡達》劇組工作人員曾特意來華取景拍攝。卡梅隆說:“我們在電影中做的,只是把黃山抬到了空中而已。雖然我沒去過,但是拍完電影我覺得我去過了,身臨其境。”
裸眼看3D電影不是夢
12年磨一劍,卡梅隆等的是技術。他說:“《阿凡達》的故事在20多年前就成形了,但當時的電影技術不足以完成我的科幻夢。”直到今天,卡梅隆仍對新技術充滿期待:“拍這個電影就像煮湯做飯,我們準備了材料和工夫,但最終成品卻未必是想象。”在卡梅隆眼中,未來的觀影體驗就是要讓人身臨其境,“帶入感”是全方位的,從故事到故事中的人、事、物,都要像真的一樣。“最起碼,人們不再為笨重的3D眼鏡犯愁?!笨仿⌒χf。
新技術意味著從拍攝到觀影的成本都在增加。針對這個問題,卡梅隆認為未來電影的成本肯定會降低,他說:“最昂貴的《阿凡達》只是為人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電影技術大門,隨著技術的普及,成本會大大降低。這是一項挑戰,但我們現在已經做到了豐富人類的表情,我們還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環球時報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