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部中國廚房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文明發展史的縮影,從遠古時代在池塘邊上挖個坑燒烤食物,然后發明灶臺,將火種搬進室內開始,直到上個世紀中后期,由于燃氣灶的快速普及,木制灶臺即櫥柜開始應用,廚房一直伴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而進步。
隨著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只單純考慮廚房用具擺放早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所以整體廚房成為了生活品位提升的標志,生活也正式進入整體廚房時代。一起來看建國60年人們生活的變化——廚房的變遷。
建國初期——有桌有椅,椅為先
在中國成立初期,當溫飽還是首要突破的目標時,吃上飯就是那一代人的奢侈,有桌有椅已經是一般家庭中的上層建筑。并且建國初期建設的一批住宅,有通廊置灶的無廚房型,有穿過臥室進入的小廚房型,還有幾戶合用的廚房。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受原蘇聯的影響,開始建設大面積的居室和廚、衛設備比較完善的住宅,但是由于當時的經濟條件所限,這種住宅只能按照一套多戶分配,形成實際使用上是合用廚房。60年代末期開式出現小方廳式住宅,目的是為了“寢食分離”。住宅布局開始考慮與居住生活行為的不同需求相適應廳與廚房的面積也隨著住宅面積的提高而有所增加。
80年代——改革新風吹華夏
當溫飽不再成為負擔,廚房的舒適逐漸成為進一步推進家居發展的因素,在80年代后期,我國的住宅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住宅廚房的設計開始得到普遍的重視,其設施也逐漸完善。1987年我國頒布實施的《住宅建筑設計規范》中規定,住宅廚房的面積不低于3.5平方米4平方米。與此同時,整體櫥柜的概念也從歐洲內陸傳入港澳,至九十年代初,櫥柜進入中國大陸沿海城市,引發了中國廚房革命的熱潮。
九十年代——廚房標準化
90年代出現了規范化的廚房形式,也都按照已制定規范標準進行設計,還匯總編印“廚房設計的標準圖”,使各項設施可以結合工廠成批生產,以降低成本,使該類廚房得以普及和推廣,這一時代的廚房可以稱為現代廚房,主要功能是燒煮、洗滌,有的兼有進餐的功能
勞動最集中的地方。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使廚房設計有可能從功能上做一些改進工作。針對常見的問題,如燃氣、廢氣,油煙氣。濕氣的污染、環境臟亂、主副食的儲藏等,都做出了妥善的解決,從而讓廚房環境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跨千年——生活品位再上一層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快速提高,廚房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只用來煮飯的單調空間,它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已經越來越重。高科技更不斷進入家庭,廚房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做飯吃飯的地方,它使人們擺脫了廚房勞作的辛苦,同時還開辟出了人們位于家中的一個休閑、娛樂、溝通的全新空間。未來廚房的概念就是:完美布局+巧妙藏儲+優質五金+智能家電+視聽體驗,這是一個理想的廚房設計所需兼顧到的功能,它使人們在廚房里可以聽、可以看、可以玩、可以嘗試、可以享受,并且這種享受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五感體驗,讓人們真真正正解放廚房,讓廚房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流行,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