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隨著國共和平談判破裂,人民解放軍準備發起渡江戰役。在兩軍對壘的緊要關頭,英國軍艦無視警告,駛入解放軍作戰水域,引發了轟動世界的“紫石英號事件”。事件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炮重創4艘英軍軍艦而告終,一舉改寫了中國軍隊“逢洋必敗”的歷史。可有關“紫石英號事件”的史實后來一直存有爭議:是哪方先開的炮?英國方面是否擅自上溯長江?國民黨艦船是否與解放軍一起炮擊英國軍艦?本文作者通過尋訪,參考眾多資料,弄清了“紫石英號事件”始末。
(一)
1949年4月,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勝敗已見分曉。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及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其他戰役,國民黨軍大部主力已被殲滅,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發展壯大到400萬人,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屯兵長江北岸,集結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一線,準備對頑抗到底的國民黨軍予以最后一擊。國民黨政權妄圖憑借長江天險作垂死掙扎,以70萬兵力組織長江防御,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4月中上旬,人民解放軍徹底掃清長江北岸殘敵,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橫渡長江戰役迫在眉睫。
當時,美、法等西方國家眼見解放軍兵臨長江,紛紛在戰前將軍艦撤出長江,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在南京停泊了一艘軍艦,準備在局勢混亂時為駐南京的英國使館人員以及僑民提供援助。盡管知道4月20日是國共談判的最后期限,也是解放軍公告外國軍艦撤離長江的最后日期,英國遠東艦隊仍倚仗皇家海軍昔日海洋霸主的地位,派遣“紫石英”號護衛艦上駛南京,替換此前停泊在那里的“伴侶”號驅逐艦。英國遠東艦隊在這樣緊張的局勢下,無視警告,派軍艦進入兩軍重兵對壘的長江水域,是因為他們認為解放軍不敢向英國軍艦開炮。
隨著4月20日國共和平談判破裂,解放軍準備發起渡江戰役。作戰期間,主要登陸地區出現任何敵對方軍艦都會對解放軍渡江構成嚴重威脅。戰前,解放軍就命令配屬的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的各炮兵團封鎖長江,并下令:發現外國軍艦先警告,如不聽警告繼續航行,可開火射擊。?搖
如今84歲的趙誠齋老人當時是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3團的連長,其任務是封鎖長江江面。據他回憶,4月20日早晨8時30分,當他在江蘇泰興以南七圩港的長江江面察看敵情時,發現一艘掛著英國國旗的軍艦由下游向上游駛來,進入解放軍第8兵團渡江作戰地段。事后得知,這艘軍艦就是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的“紫石英”號護衛艦,“紫石英”號在敏感時間內駛入解放軍渡江作戰區域,立刻引起了趙誠齋的高度注意,他急忙向上級匯報了情況。
經上級首長批準,趙誠齋命令炮兵向軍艦前后水域開炮進行警告,但“紫石英”號并未返航或停航,反而不顧警告繼續加速行駛,還將炮口轉向瞄準解放軍陣地,擺出隨時還擊的架勢。趙誠齋按照上級要求,果斷下達開炮命令,解放軍的幾門火炮立即瞄準“紫石英”號軍艦開火,“紫石英”號軍艦也開炮還擊。大江上頓時水柱涌起,炮煙彌漫。據守長江南岸的國民黨炮兵見雙方交火,也仗著洋兵艦之威,向解放軍陣地開炮射擊,以火力支援英艦。
“紫石英”號軍艦上有6門102毫米主炮,與解放軍參戰火炮數量相當,口徑和射速都占優勢,但由于軍艦當時行駛的角度,只有后炮能有效還擊,所以很難完全發揮火力。解放軍炮兵作戰勇猛,射擊準確,“紫石英”號軍艦的艦身、甲板、炮塔、指揮臺、輪機艙等處很快中彈,右舷前部吃水線下還被炸開一個大洞。
歷時數分鐘的炮戰中,“紫石英”號艦橋被兩發炮彈直接擊中,艦長斯金勒少校和副艦長威士頓上尉均負重傷,操舵兵被炸死。“紫石英”號忙不迭地將白襯衣當做白旗掛起,解放軍炮兵這才停止開炮。
“紫石英”軍艦一見解放軍炮兵停止炮擊,急忙掉轉船頭,向長江南岸國民黨軍陣地方向逃竄,但由于艦上的中國領航員已在炮戰中身亡,該艦慌不擇路,加上駕駛臺被炸后軍艦航向失控,結果一頭闖入淺水區,在距解放軍陣地約7000米處擱淺。困在淺灘的“紫石英”號此時仍不忘擺出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威風,隨后降下白旗,重新升起英國“米”字旗,結果又招來解放軍的一陣猛烈炮擊。“紫石英”號無法動彈,眼見難逃毀滅的命運,連忙再次掛起白旗,擔心解放軍炮兵因硝煙彌漫看不到白旗,竟一連升起3面,解放軍炮兵這才停止炮擊。
“紫石英”號迅速進行搶修,到晚上10點才搶修完畢,還丟掉包括10噸燃油在內的大量物品,減輕軍艦重量。“紫石英”號擔心逃跑會再次招致解放軍的炮擊,便老老實實地停泊在距擱淺處約3公里的江面上。
(二)
“紫石英”號重傷擱淺的消息傳出,正在南京江面的英國“伴侶”號驅逐艦慌忙急馳鎮江,救援“紫石英”號。當“伴侶”號靠近“紫石英”號,企圖將其拖出淺灘時,解放軍當即向其開炮射擊。“伴侶”號連中多發炮彈,被迫迅速向下游逃跑,同時發炮還擊。在這場炮戰中,“伴侶”號的4門主炮先后被擊毀3門,指揮塔也被擊中,艦長羅伯森海軍中校負傷。“伴侶”號在逃跑過程中,剛剛駛離炮3團的火力射程,不料又進入炮兵1團的火力范圍,再次遭到猛烈炮擊。“伴侶”號向下游疾駛,逃往江陰。
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總司令部當天就接到了兩艘軍艦在長江遭到人民解放軍重創的報告,當時總司令布朗特海軍上將正在倫敦,副總司令梅登海軍中將立即帶領遠東艦隊旗艦、萬噸級巡洋艦“倫敦”號,與在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會合,連夜向上游開進。此時,梅登海軍中將已從無線電中得知“紫石英”號從淺灘解脫的消息,也已獲悉英國外交當局正與中共方面交涉,他完全可以等待結果,通過外交手段爭取“紫石英”號和平返回。但梅登自恃武力強大,根本不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放在眼中,率艦隊溯江而上,企圖以“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的強大炮火,壓制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炮兵,掩護“紫石英”號沿江下駛回到上海,結果導致雙方爆發了更大的沖突。
4月20日,英國海軍的“倫敦”號、“黑天鵝”號,與“受傷”的“伴侶”號會合。“倫敦”號重巡洋艦的火力遠遠強于“紫石英”號和“伴侶”號,也遠遠超過當時解放軍的所有野戰火炮。?搖
4月21日早晨,“倫敦”號與“黑天鵝”號由江陰向上游行駛,行至江蘇泰興縣口岸江面拋錨停泊。這里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10兵團23軍渡江作戰區域,部署了炮兵第6團,兩個炮兵連執行封鎖長江水面的任務,共8門榴彈炮。解放軍發現兩艘英國軍艦后逐級上報請示,英國軍艦也用廣播表明無意與解放軍為敵。
由于英國軍艦臨近23軍的渡江航道,而21日下午就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10兵團的渡江時間,23軍軍長陶勇請示10兵團司令員葉飛是否向英艦開炮。按慣例,對外國軍艦還擊要請示上級,可渡江戰役馬上就要打響。在等待上級命令的同時,葉飛司令與陶勇軍長決定先發警告讓其離開,當即命令前沿哨所發射3發黃色信號彈表示最后警告,英艦開始起錨航行。炮兵6團1營3連的炮長梁學成眼看英艦駛離,在未接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急忙下令開火,英艦隨即開火還擊。解放軍部署在江堤上的火炮陣地很隱蔽,可以直接瞄射長江江面上的軍艦,而英艦認為解放軍炮兵陣地在江堤后面,所有炮彈都往那里打,致使埋伏在江堤后準備渡江的步兵遭受重大傷亡,23軍202團團長鄧若波身亡。
“倫敦”號與“黑天鵝”號沖過炮兵6團陣地,進入炮兵1團負責封鎖江面的4門榴彈炮的火力范圍,“倫敦”號在炮戰中多處中彈,艦橋被擊中,艦長負傷,放棄了救援“紫石英”號的行動,掉頭準備返航。下午兩點,“倫敦”號與“黑天鵝”號在返回時再次經過炮6團陣地,雙方又發生激烈炮戰。“倫敦”號與“黑天鵝”號脫離解放軍炮兵火力射程后,會合“伴侶”號返回上海。
“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在返航途中經過解放軍第23軍炮群控制的江面時,又遭到炮火猛烈痛擊。令英軍意外的是,駐防在長江南岸國民黨軍橋頭堡的炮兵也對兩艘英艦猛烈開炮。據參加這場炮擊的一位國民黨軍官后來回憶,國民黨軍隊中多數人都有民族自尊心,痛恨帝國主義在中國胡作非為,他們看到解放軍炮擊英艦,心里大感痛快,佩服之余也紛紛對英艦開炮。在國共兩軍炮火的猛烈打擊下,英艦狼狽而逃。
4月22日,上海《字林西報》根據來自英國海軍的消息,公布了英艦在炮戰中的傷亡情況:“紫石英”號護衛艦陣亡17人,重傷20人;“伴侶”號驅逐艦陣亡10人,受傷12人;“倫敦”號重巡洋艦陣亡15人,受傷13人;“黑天鵝”號護衛艦受傷7人。英國海軍當時顯然少報了他們在炮戰中的損失,因為據英國海軍部后來公布,炮戰中另有103名官兵“失蹤”。解放軍方面人員損失也較重,主要是雙方展開炮戰時,解放軍步兵正集結準備渡江,遭到“倫敦”號203毫米重炮的轟擊,官兵共傷亡252人。
(三)
“紫石英號事件”的發生純屬偶然,中共方面當時最擔心的美國軍艦沒有出現,卻與闖入前線的英國軍艦發生了沖突。最初,中共中央軍委認為英艦無意阻攔解放軍渡江,致電指示渡江戰役總前委:只要英艦不妨礙渡江作戰,就不要對其攻擊。并沒有發出向英艦開炮的指示。知道“倫敦”號前來救援的消息后,中共中央認為英艦并非有意與國民黨勾結阻攔解放軍渡江,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22日指示渡江戰役總前委可以允許“倫敦”號營救。但當得知“倫敦”號、“黑天鵝”號與解放軍之間發生了新的炮戰,并且解放軍方面有252人傷亡后,中共中央的態度有了很大變化。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了新華社4月22日的社論《抗議英艦暴行》,指責“英帝國主義的海軍竟敢如此橫行無忌和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在一起,向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挑釁,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發炮攻擊,英帝國主義必須擔負全部責任”。朱德總司令也發表了嚴正聲明:中國正在內戰時期,你們軍艦侵入我軍前沿陣地,被我炮兵擊傷,這是英軍艦應該得到的懲罰。
1949年4月23日,毛澤東指出:“對‘紫石英’號的方針,必須英方承認不經人民解放軍同意擅自侵入中國內河是錯誤的這一點,才能釋放,否則決不能釋放。”中央軍委向前線部隊發出了英艦“如敢再犯,則打擊之”的指示。
一場因偶然炮擊“紫石英”號引起的中英外交糾紛,一時間成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紫石英號事件”的消息傳回英倫三島,英國國內一片嘩然。英國首相艾德禮聲稱:英國軍艦已得到國民黨政府的許可,有合法在長江中行駛執行和平使命的權力。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則要求派航空母艦到遠東“實行武力報復”。也有議員指出,在解放軍強渡長江的軍事行動前派軍艦在長江內行駛,顯然容易激起正在待命渡江的解放軍的憤怒。還有議員事后批評說,如果一艘親納粹國家的軍艦在諾曼底登陸日駛入英吉利海峽,我們難道不應該把它打得粉碎嗎?在英國遠東艦隊用軍事手段救援“紫石英”號的努力失敗后,英國政府只好通過外交渠道尋求解決方案,派遣遠東艦隊總司令布朗特來華交涉。英方從4月26日開始與中共方面接觸,展開非正式對話。5月24日,雙方開始談判。英方提出,希望中共讓“紫石英”號通行出海,并找回兩名失蹤的水兵。解放軍開出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求英方對未經解放軍許可闖入解放軍防區的行為認錯;第二是要求賠償損失。英方不愿低頭認錯,只愿承認英方軍艦駛入中共部隊前線地帶是誤會所致,希望中共能予以諒解。雙方共談判了11次,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6月,解放軍向長江以南進軍,中共方面不希望這種談判長期僵持,做出了適當讓步,中共方面建議英方承認未經許可闖入戰區的錯誤,中方可將認定責任與“紫石英”號放行分開處理。雖然雙方磋商有了實質性進展,但英國方面堅持不認錯,談判至7月11日再次陷入僵局。
英方在談判的同時,任命駐南京使館武官克仁斯少校接任“紫石英”號艦長。克仁斯到任后,一方面寄希望于談判,一方面抓緊時間修復軍艦,爭取盡快逃出長江水域。7月30日,一場臺風登陸過后,克仁斯決定利用江水上漲的機會突圍。當天晚上9點,一艘由鎮江開往上海的“江陵解放”號客輪經過“紫石英”號軍艦擱淺附近時,克仁斯命令“紫石英”號艦員砍斷錨鏈起航,實施燈火管制,尾隨“江陵解放”號,利用客輪的掩護突圍。“紫石英”號剛起航就被位于鎮江東南大港附近的解放軍監視哨發現,集中火力開炮堵截“紫石英”號。“紫石英”號躲在“江陵解放”號客輪右舷,與其并排行駛,趁機逃出解放軍炮兵火力范圍,沖過江陰要塞,于7月31日凌晨由崇明島北側水道駛出長江口,與前來接應的英國皇家海軍“和諧”號驅逐艦會合。
事實上,中共方面對“紫石英”號的逃跑,持默許態度。“紫石英”號逃跑后,中方反應平靜,除了予以譴責,再無進一步反應。一場國際糾紛,就這樣以英艦逃逸而結束。
“紫石英”號事件并非孤立的事情。中國受到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欺壓,上百年無法翻身,而中共強硬的立場,自始至終都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贊揚,連中共的死對頭蔣介石都說:“造反的出身,當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紫石英”號于1952年退役,1956年曾在英國拍攝的電影《揚子江事件》中作為道具艦,1957年被解體。
(作者聲明:未經作者本人許可,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上網、轉載、摘編。)
(壓題圖:“紫石英”號護衛艦)(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