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茂雙是在希望工程的愛心沃土里成長起來的。是希望工程的見證人。她復制著別人對自己的愛,去播撒更多的愛。”——一位希望工程的建設者。
因為心中有愛,有責任,有誓言,貴州省獨山縣希望小學教師羅茂雙,潛心鉆研教學,堅持不懈地關愛著每一個學生和學校的一草一木,用她的青春為獅山的孩子們鋪筑一條希望之路,把自己從小得到的愛在不斷的輪回中永遠延續下去。
1980年代,我出生在貴州省的一個偏僻小山村一家五口人,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著幾畝田過日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要想改變命運只有讀書,學文化,即使家里再貧困,父親都一直堅持讓我上學而我的成績也總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我們那里的村子都不是完小,沒有六年級,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只有去縣城。1994年,我走進了獨山縣獅山希望小學,這是貴州省第一所希望小學,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么是希望小學,只知道這所學校比我們村的學校要大得多,漂亮得多,周圍的小朋友也多得多。
入學后不久,家里越來越困難,學雜費已經很難承受,我面臨著輟學的危險。正在此時,突然有天,老師告訴我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有一個“百萬愛心行動”,讓我填表就可以得到別人的資助,就可以繼續讀書。那一刻,我很困惑,我不太相信世界上會有拿錢供別人孩子讀書的人。
一個月后,當老師把錢塞進我的手中時,我呆住了,原來這樣的好心人真的存在,正是因為這位好心人,我得以順利讀完小學,他就是石家莊煉油廠裝卸油車間董德成師傅,他在我最寒冷的時候給予我溫暖,我非常感謝他。
由于家離學校遠,我寄宿在學校。有一天半夜,我生病了,幾位老師凌晨三點多送我去醫院,檢查結果是急性腸胃炎,打了一針,我就睡著了,當第二天我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老師在病床邊握著我的手陪了我一夜,我當時就覺得老師是多么的偉大!
正是在好心人和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我順利地讀完了小學初中。初中畢業那年,成績優異的我在報考志愿表上堅定地填報了惟一的志愿——師范。我在心里默默地說,老師們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在三年的師范學習即將結束時,我面臨選擇,很多同學都勸我去條件好一點的城鎮當老師。但是回想起自己這一路走來所收獲的幸福,我告訴周圍的朋友我要回家,回到給予我溫暖的希望小學,把好心人對我的愛老師們對我的愛復制下來,播撒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從一個希望小學的學生轉變成一個希望小學的老師,我的心情很復雜。但我知道,孩子的名字既叫“今天”,又叫“明天”,我們應該讓他們的今天活得快樂自信,讓他們的明天活得堂堂正正。
在貴州省獨山縣希望小學,我連續6年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和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面對工作壓力,我不會退縮。每年開學,對從各村小匯集而來的學生,我都先把每個學生的情況摸清楚,熟記于心:課余時間,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飲食起居情況。當遇到家庭困難的學生時,我會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來給學生買學習用品,給生病的學生墊付醫藥費……我要像曾經老師對待自己一樣去無微不至地關懷孩子們。
2006年,我獲得了全國“希望工程優秀園丁”的稱號,是貴州省6名希望工程園丁獲獎者之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的一剎那,我告訴自己,雖然我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這項榮譽鼓勵我一定要更好地教導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課堂上,我常對孩子們說自己以前的故事,告訴他們希望小學是怎么來的,有多少貧困的孩子因為被資助重新走進課堂,還有希望工程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
當別人有需要幫助時,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給他一點點溫暖,或許就會改變他的一生,做人要學會感恩,回報社會回報他人。
希望工程給了很多人機會,她可以讓很多人在無助的時候看到希望然后實現你的希望,希望工程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怎樣把自己的愛傳遞給別人,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愛才有了更多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