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營銷活動能夠以簡單的方式讓受眾輕易得到最終結果,而美術設計、技術應是為成功的創意而服務。
12月初,我回了一趟臺灣,協助第10屆金手指網絡獎的復決審及頒獎等相關活動。金手指網絡獎今年走到了第十個年頭了,算起來應該可以說是兩岸最具歷史的網絡獎項吧?我個人則伴隨著金手指網絡獎從評審到成為主辦方再成為協辦方,也一起走了十個年頭。
這十年來,兩岸的報賽案件的水平在不斷變化與成長。今年除了報賽案件數量創歷史新高以外,來自兩岸的報賽案件的平均水平也是歷年來最為優秀的一次,無論是在技術運用、美術設計以及許多的細節處理上都比往年更加成熟,所有入圍的報賽案件都非常令人贊賞。同時,第10屆金手指網絡獎參照電影獎的模式做了重大的突破,每個類別項目只設金獎,不再有銀獎、銅獎及佳作等,因此競爭也比往年更加激烈。
在主持網絡廣告類的復決審評審會議時,我從兩岸的重量級網絡營銷專家的評審過程及得獎結果中發現,兩岸的網絡廣告及營銷活動都已經逐漸走向令人欣喜的成熟方向。案件的創意、內容與呈現,只有與品牌或活動目的策略及目標相結合,才能真正獲得專業評審的青睞,也才能獲得更好的活動效果。以往部分案件只靠單獨一個眩目的技術運用或者美輪美奐的網頁美術設計的方式,已經不能打動這些專家評審。應當說,成熟的技術運用與細致的美術設計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網絡廣告與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要素。相對地,所有參賽的網絡營銷公司及廣告公司在技術及美術設計的水平上都已經大同小異了,這也代表著網絡營銷與廣告走了十多個年頭后,逐漸走向成熟的境界。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廣告或者營銷活動,其主要目的都是正確傳遞品牌、產品及相關的活動信息,并且邀請目標受眾參與。網絡廣告與營銷活動也不例外。但在這10年來的報賽案件中我經常看到的是,很多網絡行銷活動的設計,幾乎是為互動而互動、為設計而設計、為技術而技術,而忘記了最初的廣告營銷目的,無法與整體品牌策略吻合,甚至喧賓奪主,令人完全搞不清楚到底要傳達什么甚至是誰在做廣告。有的甚至把活動方式搞得太復雜,讓受眾根本無法輕易的找到或獲得原本應輕易找到的信息。
隨著金手指網絡獎走到第10屆,越來越多的網絡廣告與營銷活動真正注重到廣告內容、策略及跨媒體整合,而不單純拘泥于技術、互動等。我個人認為成功條件很簡單:能夠基于品牌與活動策略加入互動因素,以簡單的方式讓受眾輕易得到最終結果,與品牌的其他廣告活動能夠構成互相補強的整合成效。
創造一個成功的網絡營銷活動不難,而美術設計、技術應是為成功的創意而服務。
相關鏈接:
為了推廣華文網絡的多元化應用,探索因特網的更多可能性,并激發網絡相關社群對創新與創意的熱情,鼓勵在網絡廣告創意與制作上有實際開發成績的工作者,臺灣中時報旗下中時電子報、網絡家庭(PC home)集團于1999年共同舉辦“金手指網絡廣告獎”即“金手指網絡獎”。從創辦至今,該獎項已邁入第十個年頭,是華文世界第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知名網絡廣告獎。
張志弘先生多年來一直負責“金手指網絡獎”的執行工作。從第4屆到第8屆擔任大會的副召集人以及第9屆金手指的評審會主任委員。此外,他也經常擔任金犢獎、亞太廣告獎等眾多廣告獎項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