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36行八仙過海,行行盡顯創業本領。淘金者們謀生賺錢的同時,樂趣也無窮,但其背后則安樂與憂患共生。一部執掌新行業命運的法典急需出臺。
今年盛夏,由豬八戒網和重慶商報聯合發起的尋找網絡新36行活動,引發了網友巨大的參與熱情和業界的關注。發布新36行當天透露出可喜消息:新36行將有望獲國家認定。
每一個新興網絡職業的發布都會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這些或耳熟能詳或略顯生疏的網絡名詞竟然已悄然朝向職業化發展。
當網絡包工頭、網絡維修工以及網絡掌柜等不再只是一些新名詞,而成為時下實實在在的新職業,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謀生方式;當一些新時代的網絡青年正在如火如荼地在互聯網掀起新一波的淘金熱潮,并從中尋找自我的價值,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憑借網絡去方便服務了別人,同時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新職業。
對于這些新青年來說,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下,網絡已經延伸到大眾生活的各個角落,網購帶著自身快捷、價廉的特色引導著人們的消費方式。林林總總的網店背后,一個個網絡掌柜精打細算著各自的生意。
在北京創業的河北人李寶慶看準了老報紙的賣點和網絡平臺,不惜辭去穩定工作專營網上賣舊報紙業務。李寶慶的創業路程可謂幾經輾轉,由易趣轉向淘寶,卻始終對網絡平臺不離不棄。2001年至今,從創業初期“市場雖好、資源不足”的不景氣,到后來“一次收購一噸舊報”的可喜變化,再到如今“分門別類信息管理”和“每天營業額超兩萬”的良好局面,互聯網的普及加上自己的獨到眼光讓李寶慶開啟了自己事業的一片天空。
同樣整日奔波在網絡上的還有另一批“包工頭”,他們通過網絡承接各種類型的業務,再通過網絡轉包出去賺取差價。蕭荃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個。2008年夏的一天,蕭荃偶然間發現很多公司通過網絡將業務高價承包出去,轉念間,“承包再轉包”的商業理念在他的腦中閃現。于是,蕭荃順理成章做起了“網絡包工頭”。
接的第一單生意是深圳某公司外包的包裝設計項目,蕭荃得到這個需求信息后,立即通過網絡找尋到相關設計人士,經雙方幾番的協調修改,便做成了這樁生意。自此蕭荃的業務逐漸開展起來,由起初每月千元的小額收入,到現在每月純利潤4萬元以上,僅僅用了1年時間。
沒有扳子、鉗子、改錐之類的工具,卻也能如魚得水地靈活開展維修業務,似乎只有網絡才能做得到。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小胡經歷了找工作難的困境后,不服輸的他另辟蹊徑,決定自己幫助自己就業,通過一番網絡考察,他終于發現了商機:付費求維修電腦的人著實不少。
今年年初,小胡的電腦維修站順利開到了網上。他用網上的遠程控制程序幫助客戶修理、維修電腦和殺毒等,顧客通過網上支付給小胡維修費用。小胡說。他的客戶不僅有自己的重慶老鄉,也有的遠在山東,甚至黑龍江。
職業的變化是社會經濟的體現,產業的發展總會帶來相關職業的興起。從就業角度來看,這些新興職業也拓寬了大學生的擇業空間。
不過,有一點需要引起關注,網絡新36行的行規不容忽視。
必須看到,目前網絡監管存在著盲區,網絡上各種違法案件屢見不鮮,網絡消費者的權利一再被踐踏。網絡淘金者謀生賺錢的職業形式已然打開,但作為消費者一方的權益如何來保障?因此,相關行業法律急需出臺,盡可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動局面,讓網絡新興職業的條例法規成為大家共同秉承的法典,使得新興的市場在有條不紊中走向繁榮。
看來,網絡新36行之后或可還應加上一個職業——“網絡警察”。網絡警察要全天候24小時網上巡邏,使網絡違法行為難容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