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旅游=在線預訂,這是大多數消費者對在線旅游的理解,卻是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試圖扭轉的誤區。
“在線旅游=在線預訂”,這是Masha對旅游網站的理解。45歲的她,在兒子的“教導”F,去年從線下轉到線上,開始使用旅游網站的在線預訂服務,在她的概念里,旅游網站的作用就是預訂機票和酒店。“這比以往通過旅行社預訂方便多了,只需查找和點擊,就能預訂自己想要的機票或者是酒店。”
然而像Masha這樣能夠迅速接受在線預訂并不多,根據統計,中國使用在線預訂的用戶在整個旅行預訂用戶中不足5%。在攜程旅行網、藝龍旅行網等旅游網站,呼叫中心的員工占據了大部分的坐席。大多數用戶仍然在旅游之前,一遍又一遍撥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景區、旅游網站的電話,不斷確認時間和價格。而在已經加入在線預訂行列中的5%用戶,他們中大多數對于旅游網站的理解也僅限于預訂,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誤解?旅游網站為什么會進入這個誤區?
在線預訂的磁性
“現在,在藝龍網的平臺上,用戶可以非常方便地預訂機票和酒店”,藝龍旅行網CEO崔廣福向《互聯網周刊》介紹在線旅游的諸多優點,他正試圖使在線預訂顯得更具吸引力。在他看來,消費者對于在線預訂的態度正在改變。
不過目前,消費者對于在線預訂還有很多擔憂。不少消費者通過在線網站查找到了合適的機票和酒店后,還是習慣通過電話確認并下訂單。另外,即使消費者使用在線預訂,也對在線支付存有疑慮。今年,機票預訂中的“假保單”事件也讓不少用戶對在線預訂產生了警惕。種種新事物所散發出來的怪異味道,讓“頑固的”消費者們對網上那些美麗的旅游產品望而卻步。
但是,旅游網站們并沒有因為5%的在線預訂而沮喪,他們看到的是另外95%的市場,是中國在線旅游在逆勢中呈現的增長態勢。不久前發布的《Pho Cus Wright亞太地區在線旅游概覽》指出,2009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的增長將放緩,但仍會繼續。在線旅游滲透率將從11%增至14%,到2010年將繼續增長。可見,各個在線旅游網站都在積極爭取將更多的目光吸引到在線網站上來,并且培養用戶的在線預訂習慣。
積分和促銷活動,是旅游網站的一大典型措施。攜程旅行網不久前牽手平安銀行推出平安攜程商旅信用卡。該卡實現了攜程會員卡與平安信用卡“雙卡合一”,具有多倍積分和積分轉換的功能。而根據藝龍網新推出的促銷活動,用戶在其網站上成功訂購酒店,可獲得20元網上消費券,成功訂購機票,則可獲得40元網上消費券。航空公司也有類似的活動,比如南航和國航的網站,都會有里程積分獎勵,他們用雙倍甚至多倍的積分獎勵在線預訂。
但是,在旅游點評導購網站綠人網CEO梁寧看來,相比于美國人習慣預約預訂及信用卡消費,中國消費者更加隨意,“中國消費者對于非稀缺旅游資源,沒有預定習慣。(稀缺旅游資源如特價機票、高峰期的住房等)”,她認為,當前中國消費者利用互聯網,主要還處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中國整體的在線預訂,短時間不可能形成類似美國的規模。”
消費者的“七寸”
盡管各個網站服務商都相信,在線預訂的市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在線旅游的狀況可能是由于互聯網沒有為消費者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服務造成的。消費者對使用在線預訂等功能仍然心存芥蒂,是他們還不相信在線功能的強大。讓消費者真正認識到旅游網站的便利,只有提供給他們真正想要的服務。
目前網站上,消費者能夠很快地找到著名景區和酒店的信息以及旅行社的報價。而他們還需要尋訪名吃、特產、靠譜的小店,而經營這部分生意的企業,絕大多數還沒有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的意識,因此,這部分信息需求目前在互聯網上還沒有得到滿足。
也就是說,對消費者來講,信息的不全面,沒有完全將他們吸引到在線旅游的平臺上來。
而另一方面,在旅游網站自己看來,他們已經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服務。在線預訂、旅游資訊、旅游搜索、旅游線路預訂、旅游點評、旅游分享等網站正不斷地涌現出來。
攜程網、藝龍網等旅行預訂網站為消費者提供了眾多航空和酒店的終端產品信息。同時,旅游搜索網站雖然沒有攜程、藝龍的代理權在手,但是對各種預訂信息的搜羅和全面把握也為消費者們提供了選擇。
其他如旅游超市類網站也正用新穎的服務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胃口。如今年在全國大肆推廣的途牛旅游網,則以旅游超市著稱,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線路的選擇。從跟團游、自助游、到公司游一概沒有放過,周邊游、國內游、出境游都在其中。從其預定的火爆和業務的擴張中或許可以看到此類在線旅游產品的市場空間。
另外,在線旅游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點評和分享類網站也逐漸冒出了苗頭。生活類網站如大眾點評網、愛幫網等在旅游點評和分享方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其服務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獨立于第三方的憑借,讓他們的在線旅游更加理性和客觀。
今年4月,全球第一旅游評論網站TripAdvisor的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正式上線,填補了中國專業點評網站的空白。TripAdvisor集團CEO Mr.Kaufer介紹,該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目標是打造最好的旅游信息交換平臺。酒店、景區是該信息平臺上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用戶主動客觀的評價將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但這種模式能否讓中國消費者動心還是未知之數。有分析認為,國內用戶對于在線點評的熱衷度還有待培育。
各式定位不同的網站,為消費者的在線旅游提供了不同的服務。國外不斷涌人的競爭者,也將在線旅游市場攪得一派繁榮,但是,這些服務是否打中了消費者的七寸呢?旅游網站是否找到了可以讓消費者忠誠于他的法寶?
梁寧相信,隨著互聯網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依賴互聯網。而在線旅游也將隨之逐步發展,她認為在線旅游至少有40倍的成長空間。易網通游易首席運營官熊長青對本刊記者表示,該網站正在跟一些景區洽談,準備跟他們合作,拿到價格優惠的門票,讓消費者的在線預訂多一種色彩。
Mr.Kaufer看到的是中國旅游市場每年10%左右的增長,全球訂房網等剛進人中國的酒店預訂網站也看準了中國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國內網站百花齊放、國外網站競相涌入的環境中,在線旅游看上去紅紅火火。
但是對于剛剛步入發展期的在線旅游業來說,開拓期的魚龍混雜,讓他們不斷尋找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并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嘗試。在這種嘗試中,沒有網站能夠保證自己不進入發展的誤區,只有真正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才能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天地。而新的模式也正是我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