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線是美國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全能冠軍,但因為反應遲鈍,戰略搖擺,尤其是錯誤的姻緣作弄,最后不僅錯過了每一個單項冠軍,還淪落到樣樣不能。
美國在線舍不得拋棄自己曾經領先的技術,哪怕它明明知道這已經大大落后。
2009年5月28日,時代華納最終決定分拆美國在線,一樁歷時10年的世紀婚姻終于走到盡頭。近十年時間里,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在欺騙中反目,在爭吵中蛻變,最后在無奈中分手。
婚姻
十年前,美國在線還是一個標準的鉆石王老五,美國初次上網者中有一半使用美國在線,年收入達到47億美元,利潤達7.6億美元,市值達1640億美元。品牌認知度甚至超過IBM等金字招牌,引得時代華納這個名門淑女競折腰。
創始人史蒂夫#8226;凱斯更具天才的是,他在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兩個月,以小博大吞下傳媒巨子時代華納。而當時時代華納的收益是美國在線5倍,合并后的新公司價值3500億美元。這樁世紀并購一度被譽為新渠道與老內容的天作之合,是將獨霸全球的第四媒體。
然而互聯網泡沫很快來襲。豪華婚禮后僅兩年,公司就巨虧987億美元,市值蒸發近1000億美元。
蛻變
很快,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的股東和員工開始互相指責對方欺騙,甚至互相憎恨:雙方的管理人員基本上不聯系,見面頻率堪比牛郎織女;時代華納的大股東卡爾#8226;伊克每年都叫囂拋棄美國在線;而真正的問題是,互不聯系,相互埋怨的雙方仍擁有共同的董事會,這使得決策方向和決策效率都受到重大限制,為美國在線此后一次次的轉型失誤或延遲埋下伏筆。
2003年,美國在線創始人史蒂夫#8226;凱斯退出公司經營,但美國在線仍致力于做好互聯網撥號接入服務,而用戶正向寬帶和衛星上網流失,這動搖了美國在線的核心業務,而美國在線置之不理,扔抱著撥號服務不放。
凱斯退出后,來自時代華納的帕森斯2003年一上任就將公司名稱變更回時代華納,連股票代碼都從AOL變為TWX。
迷茫
2004年,美國在線在搜索業務興盛的誘惑下,也開始努力成為雅虎、谷歌,從訂戶服務向網絡廣告轉移。2005年還重新啟動門戶網站,將部分原來只向付費用戶提供的內容免費向所有用戶開放,試圖遏止訂戶流失,同時吸引網絡廣告客戶,但收效甚微。
此后,美國在線徹底迷失自我,門戶網站模式受冷落后,公司時而利用時代華納的節目資源搞免費網絡電視服務In2TV,時而與谷歌合作,切分搜索蛋糕,接受谷歌的10億美元現金入股后,先后收購多媒體搜索技術公司Singingfish和視頻搜索公司Truveo。
為翻身,美國在線干脆放棄自我創新,押注新創公司,先后收購過在線視頻插入廣告的專業公司Lightningcast、廣告對象技術提供商Quigo、社交網站Bebo(美國第三,僅次于MySpace 、Facebook)等,在接入、廣告、搜索和社交平臺等領域先后推出80多個免費網站。
最初大獲成功的模式反而成為最后公司轉型的最大累贅。美國在線意識到向網絡廣告轉型,應以免費服務擴大流量,但又舍不一刀斬斷趨于衰退的撥號服務,直到2006年才做出決斷,但為時已晚。
2008年,美國在線仍虧損11億美元,當初的全能冠軍已經徹底變成樣樣不能。
十年年表
2000年,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宣布合并,新公司相當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兩國GDP之和。
2001年,合并完成。
2002年,全年虧損額達到987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記錄;爆出假賬丑聞;董事會逼宮史蒂夫#8226;凱斯。
2003年,史蒂夫#8226;凱斯退出公司經營;時代華納將其股票代碼從AOL變為TWX。
2005年,重啟門戶網站;谷歌以10億美元購買美國在線5%股份。
2006年,美國在線宣布將把主要網站服務和內容轉為免費;推出社交新聞網站Netscape.com,被業界傳為“Digg殺手”。
2007年,將之前收購的一些廣告公司組建為A平臺。
2008年,將互聯網接入和受眾業務分拆,獨立運營。
2009年3月,谷歌高管阿姆斯特朗被聘為新任CEO;5月,時代華納決定分拆美國在線,各自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