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帶來更多“價值”
上期的封面故事是“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對于上榜企業,有評委的點評,對于希望拿到投資或者正在相關領域創業的人來說,算是不錯的參考。不過,我覺得可以再擴大一點,重點放在這些創業者的運營經驗上,可能對讀者的價值更大。畢竟能接觸風險投資的企業還是少數,更多企業都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成長。
——廣州創業者 馬家超
簡單的大道理
陳鴻橋認為,中國企業要惡補科學管理課,可謂一針見血,說出了很樸實的真相。中國不缺乏快速成長的企業,也有看起來很龐大的規模,但很難造就出真正的大企業家,這不僅與我們的整個環境有關系,更與每個企業家的思想有關。我們太喜歡追求新鮮的理論了,往往忽視了最基本的要素,結果卻是致命的。
——北京讀者 博望
不能盲目“堅持”
看這期的封面故事時,茁壯網絡的發展給了我很大啟示。這家企業在初期市場拓展不利時,并沒有一味堅持到底,而是順勢調整了商業模式,結果獲得了成功。可惜的是,現在到處宣揚的,那些成功的企業都是一開始就定下了明確的戰略,“堅持”就成了。其實,真實的市場往往跟創業者當初的想法不一樣,“堅持”并不一定就是好選擇,更要學會琢磨市場,找到最佳的結合點。
——深圳創業者 鄭志強
軟性的思想滋養
馬未都先生關于“誘惑”、“障礙”的兩個小文章,都比較有意思。在商業類雜志上,看到這樣的文章,不但是閱讀節奏上的調整,也能有很多感悟。知道怎么跨越障礙了,知道怎么抵制誘惑了,對我們創業者也是很大的幫助。意猶未足的是,《創業邦》雜志上這樣的軟話題比較少,我覺得應該多一點。
——西安創業者 劉成
報道更貼近熱點
“喜羊羊”的確是中國本土動畫的一個奇跡,是今年的一個熱點,雖然現在還很難判斷它究竟能走多遠,能變多“大”,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受歡迎的創意不需要多么復雜,也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希望《創業邦》以后能跟緊熱點,將最前沿的報道帶給讀者。
——青島讀者 趙玫
向大企業學習
連著看了兩期《創業邦》雜志,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關于耐克和星巴克的創業故事,很有歷史感。看看如今這些大企業曾經是怎么走過來的,不僅僅是經驗的借鑒,也會讓人更有信心——耐克的創始人不也是從“忽悠”開始的?希望能將這一類的內容堅持做下去。
——鄭州創業者 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