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寶寶血拼記》、《虎姑婆》
Children's drama
2009上海國際兒童戲劇節于8月盛夏圓滿落幕。雖然曲終人散,卻是意猶未盡——熱愛和平的霍比特人、愛吃臟孩子的虎姑婆、勇于奉獻的小木頭人,都讓孩子們念念不忘;人偶、音樂劇、物品劇場等等新穎有趣的形式,更給孩子們開啟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音樂兒童劇《寶寶血拼記》的劇情簡單卻又耐人尋味。如今,對多數中國家庭來說,帶著孩子去劇場看戲算是一項“高檔消費”了,但有意思的是,這部來自澳大利亞的兒童劇卻正是針對當下勢不可擋的消費文化的一場“惡作劇”。
一個天真可愛的寶寶為了得到巧克力兔,和爸爸在超市里玩起了失蹤游戲。超市已經結束營業,依然沉浸在追逐巧克力兔的狂熱之中的寶寶,在一片漆黑中遇見了“超市之王”迪比斯,迪比斯許諾幫助寶寶實現愿望,條件是寶寶最心愛的長頸鹿伊萬。看著貨品架上隨手可得的糖果,寶寶倍感滿足,渾然不知危險正一步步逼近。瘋狂“血拼”之后的寶寶突然成了一個玩具商品,被包裝在漂亮的盒子里。更可怕的是,他就像商品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地被復制,整整齊齊地排列起來,等待出售。
直到這一刻,寶寶幡然領悟——精神伙伴長頸鹿才是他真正的需要,生命的意義若只是得到那些成千上萬的復制品,那么自己不就成了其中之一了嗎?生活,并不只是“我想要……”
相信每個孩子、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夢——在琳瑯滿目的商場隨心所欲地拿走各種玩具、糖果、飲料、電腦、冰箱、汽車……然而,誰會想到自己會變成花花綠綠的商品之中的一個呢?無止境的欲望追逐所造成的異化,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深刻主題。
臺灣童話劇《虎姑婆》如同一首快樂童謠,試圖告訴孩子們要養成個人衛生的好習慣。全劇用可愛的絨布人偶講述了一對愛干凈、講衛生的兄妹如何戰勝專吃臟孩子的虎姑婆的故事。當虎姑婆再也沒有臟孩子可吃時,她迫于無奈來到干凈村,打算趁著小強和小花的媽媽去看姑婆的機會吃掉他們。虎姑婆裝扮成姑婆,敲開了家門。兄妹倆發現了虎姑婆的真相,與她展開了一場較量,最終使出殺手锏——清潔劑和香皂,打退了虎姑婆。
在劇場效應的推波助瀾下,孩子們身臨其境,甚至把自己當作了劇中角色。當虎姑婆試圖誘導不愛干凈的小男孩吃下臟兮兮的面包時,孩子們焦急萬分;當小強和小花要去為裝扮成姑婆的虎姑婆開門時,孩子們哇哇大叫;當沒有臟孩子可吃的虎姑婆決定從觀眾席中找一個孩子來“吃”時,小觀眾們或是凝神屏氣,或是竭力表白自己是一個愛干凈的孩子……活潑風趣的現場氣氛讓家長們忍俊不禁。或許,對孩子們來說,《虎姑婆》比《狼外婆》多了一些實際作用,因為狼外婆只是在孩子們獨自留在家中時才會遇到,而虎姑婆可是天天都會遇見喲——如果你不是一個愛干凈、講衛生的小朋友的話。
這次兒童戲劇節的主題是“暢想·創意”。“暢想”是給孩子們的禮物,“創意”則是對大人們的期望。“創意”不僅要給孩子們歡樂和驚喜,而且要創造寓教于樂的新的方式,要與孩子們“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