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單個學說都難以滿足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需要,只有以期待利益落空說為主,以利益平衡說、不公正行為救濟說和團體可分解性理論說為輔才能更好地詮釋這種權利。股東應不分類別,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內的所有股東都可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對股份回購數量的限制,以不妨害債權人的利益為原則。行使退股權前異議股東應先窮盡公司內部救濟。
關鍵詞: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范圍;權利限制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8-0080-02
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概述
1.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又稱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評估權、退股權等,是指在股東大會就合并、解散、營業讓與等公司重大事項進行表決前和表決時,如果股東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而該事項獲得決議通過,則該股東有權要求公司以公平價格收買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1]。
2.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反對者和贊成者的觀點。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又稱為退股權,關于它的合理性問題,學術界存在爭議。
反對者的理由主要有:第一,股東退股有違法人的基本理論,破壞了公司的獨立財產。第二,退股會造成公司資本不實。第三,賦予股東退股權是很危險和有潛在破壞性的[2]。第四,自己股份之取得有違股東平等原則。第五,自己股份之取得有害股份交易之公正性。第六,自己股份之取得有助長獨裁經營者濫用公司財力鞏固支配權之弊[3]。第七,股東退股有違公司的社團性。
贊成它的理由或學說主要有:(1)期待利益落空的填補。(2)利益平衡的需要。(3)不公正行為的救濟。(4)團體的可分解性理論的體現。
二、各國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立法體例及其規定
(一)世界各國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立法體例
1.禁止主義:主要是嚴格奉行法定資本制的大陸法系的國家,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法定資本制的弊端開始顯現,人們開始重新評價這個制度的功能。
2.自由主義:主要為英美法系國家所采用,由于英美的市場經濟發達,又一直有自律的傳統,政府的管制和大陸法系國家相比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3.折中主義。德國和法國雖沒有明確提出該制度,但有類似的規定。德國法院通過判例法創立了兩種較為緩和的救濟方式:退出權和除名權。法國也在實踐中作出了類似于德國的立法技術上的處理[4]。
(二)各國立法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公司種類
各國對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是否適合上市公司有著較大的爭議,有以韓國和美國為代表的肯定主義和否定主義的立法例。
(三)各國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股東范圍
一般只適用于對公司的決議持反對意見的股東。美國《示范公司法修訂本》擴大了異議股東的范圍,該法規定,登記股東或受益股東均可行使持不同意見者的權利。受益股東是指其股票由股票信托組織持有或由作為登記股東的代管人持有的股票受益權的所有人[5]。
(四)各國立法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具體適用事項
1.美國:對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美國示范公司法和各州公司法都有明確規定。根據《美國修正標準公司法》第13.02(A)的規定,反對股東享有退股權的五種情形:(1)公司合并;(2)股份交換計劃;(3)非正常商事活動中的公司財產出售或交換;(4)公司章程修改;(5)公司章程、公司管理細則或董事會決議。
2.日本:日本商法典規定了反對股東享有退股權的七種情形:(1)營業全部或重要部分的讓與;締結、變更或解除關于出租全部營業、委托經營或與他人營業上的損益共通的契約;及受讓他公司的全部營業;(2)公司合并;(3)股份交換;(4)公司分立;(5)為限制股份轉讓而變更公司章程;(6)有限公司組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7)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公司。
三、中國新《公司法》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規定
中國新《公司法》第7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1)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2)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四、對中國新《公司法》中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進一步立法完善
(一)合理界定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行使主體
1.無表決權股東的股份回購請求權。有兩種立法體例: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采取否定主義立法體例;韓國和加拿大《商業公司法》,采取肯定主義立法體例,即承認他們此時亦可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筆者主張我國應采取肯定主義立法體例。
2.出資存在瑕疵股東的股份回購請求權。筆者認為,對于瑕疵出資只是導致股東權行使的限制,它不是有或沒有股東權的問題,而只是多與少,完整與不完整的問題。
3.繼受股東的股份回購請求權。臺灣學者林仁光先生認為:“受讓人除因繼承而取得股份外,無權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因為受讓人并非該項權利所欲保障之人。受讓人受讓股份之行為發生于股東會決議之后,并無權利就該決議事項表示意見,自無反對股東之身份可言,從而無權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6]筆者贊同此觀點。
4.對于隱名股東是否享有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筆者認為,不管名義股東與實質股東之間是基于股權信托關系還是股權委托代理關系,隱名股東都不應當享有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因名義股東怠于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給隱名股東造成損失的,隱名股東可以依據與名義股東的約定而得到賠償。
5.被冒名頂替為股東者是否享有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有學者認為,由于被冒名頂替為股東者缺乏投資于公司的意思表示,亦未授權他人代為注冊公司,因此被冒名頂替者不具備公司的股東資格[7]。故筆者認為,被冒名頂替為股東者不享有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
(二)適當擴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決議事項
中國新《公司法》第143條只規定“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筆者建議:上市公司股票流通性受限或轉讓股份將遭受不合理損失時可行使退股權;不同意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股東也可行使退股權。
(三)詳細規定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程序
筆者認為,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程序可以為:(1)提前進行書面的通知,必須是書面表示或者口頭表示異議并經記錄。(2)股東得放棄表決權,不參與表決或投票反對公司所為的特別交易。(3)公司對持異議股東的通知以及持異議股東對公司提出付款的請求。(4)持異議股東股份的寄存。(5)協議或訴訟。當公司股東對自己股份價值作出的評估不同于公司對該種股份價值所作的評估時,公司與股東可以就股份的價值問題進行協商,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可起訴,要求法庭確定持異議股東的股份價值[8]。(6)確定股份回購的價格。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協商確定公平價格,主要有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二是會計專家估價,主要有韓國。三是法院確定公平價格,通常也是最后的救濟手段。
(四)確定公司回購股份的時間
對異議股東應回購的股份價格確定以后,還要規定公司回購股份的時間。根據《韓國商法典》第374條第2款第三四項規定,股份回購價格由股東與公司協商確定,在確定了價格之后,公司應在接受股份回購請求之日起兩個月內回購該股份。
(五)適當限制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
(1)對股份回購數量的限制,以不妨害債權人的利益為原則。(2)可以考慮賦予債權人減資停止請求權。當回購有損債權人的利益時,債權人可以行使此權利。(3)行使退股權前異議股東應先窮盡公司內部救濟。異議股東只有已經窮盡了公司內部救濟后,仍不能停止侵害或進行補償的,才可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9]。
(六)規定回購股份的處分
中國新《公司法》只規定,由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回購股份,應在六個月內轉讓或者注銷。
(七)規定權利失效
關于權利失效,中國新《公司法》對此沒有作出規定,但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公司法》第316條對此作出了規定:“第二項從屬公司股東收買股份之請求于公司取銷合并之決議時,失其效力。股東于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期間內不為請求或聲請時,亦同?!盵10]
參考文獻:
[1]趙旭東.新公司法條文釋解[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馮果,彭真明.企業公司法[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7.
[3]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趙旭東.新公司法制度設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卞耀武.當代外國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6]林仁光.論公司合并及其他變更營運政策之重大行為與少數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之行使:第11卷[J].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995,(2).
[7]劉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解釋難點[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張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9]杜欣.論中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重構[J].銅陵學院學報,2007,(4).
[10]柯枝芳.公司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