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很快,但也存在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組織人員素質一不高,合作社組織規模偏小,信息手段落后,資金運作比較困難等問題,以湖北省襄樊市為例,綜合闡述了襄樊市現階段農村合作組織發展的現狀與主要特點,分析了襄樊市農村合作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1.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0-0036-02
一、襄樊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與主要特點
(一)發展現狀
截至2008年3月底,全市共有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54個,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50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總數16.3萬個,入股農戶0.93萬個,帶動周邊農戶14.4萬戶。據統計,2007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農產品總值6 165萬元,統一組織購買農業生產資料4 068萬元,培訓成員和農民37 805人次,注冊商標30個,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6個。
(二)主要特點
1.在發起方式上,由初始的農戶自發組織為主,逐步向興辦實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有三種基本類型:一是能人或專業大戶牽頭,農民合伙興辦;二是由基層政府部門或集體經濟組織牽頭主辦或參與組建;三是由農業龍頭企業創辦。
2.在合作內容上,以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合作為主,并逐步把合作拓展到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與領域。
3.在動作機制上,逐步由松散型的專業協會向緊密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轉變。近幾年,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頒布施行以來,隨著人們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認識的不斷提高,出現了一批動作比較規范、示范效應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4.在合作區域上,以鄉村內的區域合作為主,少部分為跨鄉鎮乃至跨縣(市)區域合作。
5.在發展模式上,目前,全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以農村專業經濟協會+農戶模式為主,逐步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合作組織+合作組織所辦企業+農戶等多種模式發展。
6.在經營理念上,逐步由初級產品生產經銷向品牌化、專業化、規?;较虬l展。
7.在發展趨勢上,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步伐加快,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而且已經由數量增長轉向規模擴張,內部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
二、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一)思想認識不夠統一,導致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一方面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廣大農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目前全市大多數地方的領導,對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工作比較重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長期發展,不少地方的農村專業組織已經成為農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保護神”。
(二)內部管理不夠規范,導致其效能的發揮存在很大的差異
1.一部分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沒有登記注冊,沒有章程,有的雖然有章程,但制度很不規范,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都進行注冊登記但一部分還未實質性開展工作。
2.制度不夠健全,沒有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不少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間的關系是松散的買賣、供應關系,沒有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合作組織,大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還沒有建立起風險保障機制,一旦出現價格銷路等風險,合作組織避免風險能力脆弱,最終會給入會農民帶來損失。
3.組織機構不夠健全,一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未設財務管理機構和監事機構。
4.有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重大項目和重大經濟活動中決策不夠民主,辦事不夠透明,普通會員很少參與決策與管理。
(三)會員自身綜合素質不高,人才較為缺乏
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農民帶頭人大多數綜合素質還不夠高,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懂技術,善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從而導致對政府及政府部門的依賴性增強,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專業合作性經濟組織的創新與發展。
(四)現有的合作社組織規模偏小,影響力帶動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全市成立的1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會員人數100人以上的只有27個,僅占18%,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過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和影響。
(五)信息服務手段落后
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沒有先進的信息傳遞手段,有的為了加強信息服務,只有靠電話聯系和通過看報了解,信息反饋遲緩,影響了交易,降低了社員的收入,同時也改變不了農民在交易過程中的“弱勢”地位。
(六)資金運作比較困難,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1.資金周轉困難,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資金問題,有的雖然成立了組織,但資金運作困難,作用難以發揮。有的地方雖然制訂了信貸扶持優惠政策,但貸款額度極其有限,使得合作組織雖在運行,但舉步維艱,難以發揮更大作用,資金問題成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
2.扶持資金偏少。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是“民辦、民管、民受益”的互助合作組織,但在其發展初期離不開各級的支持和扶持。目前,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較快的地區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除思想認識外,主要差距是在資金扶持上。
三、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啟式與建議
(一)必須進一步準確把握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的方向與定位
在當前的形勢下,應抓好以下五個轉變:一是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由組建成立松散型的專業協會向緊密型的專業合作社轉變;二是由無序性的自我發展向組織、引導、扶持培育性發展轉變;三是由管理粗放型向管理規范型轉變;四是由“官辦”向“民辦”轉變;五是由低層次的聯合向高層次的合作轉變。每一個專業合作組織要基本達到“四有”:即有發展目標;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有一個善經營、會管理、事業心強的領頭人;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利益聯結機制。
(二)必須進一步加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的聲勢和力度
具體地講是要搞好“四抓”:一是抓領導。要引起各級主要領導的重視和關注,領導要真正地把合作經濟組織的培育發展工作抓在手上,目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靠農民自發組織、部門參與指導協調的較多,但真正以黨委、政府的名義總結推廣典型、召開會議,加大推廣的力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各地必須加大領導力度,明確主管部門和專門班子抓好合作組織的培育發展工作。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主要任務在基層,縣、鄉兩級必須要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去抓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發展工作,培育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是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中,經管隊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從組織體系上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工作。二是抓試點。各級各地都要抓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試點,合作組織試點要盡量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和村務公開試點三位一體,有機結合,試點要有代表性、科學性、指導性和推廣性。三是抓培訓。培訓工作的導向要明確、力度要加大、層次要提高。
(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
1.要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內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以專業合作社、協會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堅持邊發展邊規范,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及有關合作經濟組織要求和本組織的實際情況,逐步完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現代產權制度,建立科學的勞動用工和分配制度。
2.要建立合作經濟組織工作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制定負責人的考核辦法,考核指標既要有靜態指標,還要有發展指標。要有專門組織進行考核,認真兌現獎懲。
3.要加強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完善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選舉制度和民主決策程序。以民主協商、公開、公正的方式處理內部各項事物,創新參與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四)發展信貸合作組織
雖然政府的財政資金可以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但政府的財力畢竟有限,不可能使財政資金成為解決農民合作組織資金問題的主要手段。所以,要使農民合作組織在資金方面得到更大的幫助,為其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就有必要在政策上扶持和鼓勵農民發展自己的信貸合作組織。
(五)加強對合作社成員的教育工作,努力營造一種合作文化來促進其健康發展
早期西方合作經濟運動能快速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后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以后,在空想社會主義者等的廣泛宣傳下,合作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廣大農民樹立起了強烈的合作意識和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團結的價值觀,為后來西方合作經濟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廣泛的人文基礎。
反觀中國的基本國情,可以發現我國的現在農業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綜合素質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強調對入社社員的教育,不僅是灌輸農業技術,更重要的是幫助樹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民主意識,為今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奠定基礎,否則難免會導致組織發展的走形、變味。
參考文獻:
[1]張海濤.綏棱縣社關于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與思考[R].綏棱縣供銷合作社,2008-09.
[2]國魯來.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促進政策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6,(6):4-11.
[3]汪文文.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歷程、特點及啟示[J].現代農業科技,2008,(3):200-202.
[4]韓俊,秦中春,張云華,羅丹.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研究[R].北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所,財政部 農業司.
[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