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資產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等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固定資產是醫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醫療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其安全性、完整性、真實性對醫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影響極大,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于維護醫院資產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節約醫院的資金、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固定資產管理主要指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和經常性管理工作,醫院財務部門是綜合管理部門,應從總體上負責組織、協調、監督管理醫院的全部固定資產,保證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然而在現實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能明確到位。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究其根源為制度建設不健全。醫院資產管理沒有統一的部門,管理部門與使用部門職責、權限不明確;相互之間溝通不夠,缺乏制約。財務部門管賬不管物,總務、設備等部門管物管明細賬卻常因管理不嚴,未能及時與總分類賬對賬,從而使總分類賬與明細賬不符;各領用科室不能明確專門的資產管理人員,收、發、維修記錄不完整;固定資產無定期盤查制度,對已報廢、毀損、丟失的固定資產不能及時進行核銷,造成賬實不符。使用科室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強,科室間轉移手續不完備,固定資產增減變動不及時辦理登記手續,負責人變動或調動時不辦理固定資產交接手續。在設備購置時,無專人驗收且技術資料不能及時歸檔,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2、部分資產購置時缺乏可行性論證,導致資產利用率低下,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著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醫院為提高競爭能力,盡其所能加強醫院硬件建設,努力擴大基本建設規模和更新醫療設備。但往往缺乏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缺乏效益性分析,盲目購置,使高投入低回報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3、固定資產賬務處理不規范。
按財務制度的規定在原有固定資產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的,應按固定資產原價加改、擴建的支出,減改、擴建過程中發生固定資產被拆除、更換部分的價值及變價收入后重新對固定資產定價,但許多單位簡化手續將其作為維修費用直接列支;有的醫院按房改政策出售給職工的住宅并未根據房改結果相應調減賬面價值;購入的固定資產應按購入價格、包裝費用、運輸、裝卸費用、安裝調試費用和進口設備的進口稅金等計價,但許多醫院購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不完全,往往不計入運輸、裝卸、安裝等費用,只按發票價入賬;用政府或財政部門撥入的科研經費購入的固定資產難以全部入庫,往往用于科研課題的資產如照相機、攝像機、掃描儀、手提電腦等變為私有財產,使單位和國有資產流失。
4、固定資產核算方法存在問題,有待完善。
根據《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而是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計提修購基金。醫院的“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是現有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計提的“專用基金—修購基金”則反映在凈資產中,不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以致醫院的資產負債表不能真實反映醫院的財務狀況,形成醫院固定資產賬面原值越來越大,虛增了醫院資產。
5、資產處置隨意、報廢把關不嚴,導致資產流失。
有的醫院在固定資產調撥時只由雙方約定,未在管理部門辦理相應手續,導致資產權屬不清,責任不明;有的醫院資產出售時不審批、不評估、不公開;有的醫院因設備的使用人員和維修人員不注重日常維護,對其性能和操作規程掌握和使用不當導致設備不同程度的損壞,尚達不到報廢程度就人為地報廢;有些資產入賬、卡不全,或被保管人拿出單位,用于個人目的,隨意申請報廢。報廢后對資產的處理沒有明確規定,由單位自行處理,如把關不嚴,極易造成資產流失。
二、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1、醫院開展正常醫療活動和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的需要。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人民群眾對健康需求越來越高。醫院為開展正常的醫療活動和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的需求出發,不斷改善基礎設施,購置高端醫療設備,以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醫院的固定資產是確保醫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開展正常醫療活動的重要條件。
2、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要求。
在我國現行醫療機構中,大部分大型綜合性醫院都屬于公立醫院。醫院所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自有資金、貸款、財政補助等渠道籌措,在歸屬上屬于國有固定資產。如何管理好醫院固定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充分發揮醫院固定資產在醫療活動中的最佳效益,顯得非常重要。
三、完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針對上述分析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必要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以實現醫院綜合效益的提升。
1、增強管理意識,建立健全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醫院資產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通過完善制度,使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絕管理中的漏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2、建立固定資產招標采購管理制度。
為保護醫院的利益,保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醫院應成立專門的招標采購領導機構,實行集體討論決策制度,嚴禁一人單獨決策或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規范醫院招標采購活動,確保采購活動有序進行。在新增大型、高精儀器設備和改擴建維修項目前要進行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必要時還應聘請專家進行論證,并按國家有關規定,報請政府部門審批及進行公開招標購置。
3、建立固定資產驗收管理制度。
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應當參與固定資產的驗收工作。醫院要區別固定資產的不同取得方式,對外購、自行建造、接受捐贈、上級撥入、隨購買的儀器設備配備或贈送等方式獲得的固定資產進行驗收,并與購貨合同、發貨單、捐贈方提供的有關憑據、資料進行核對,辦理驗收手續,并及時登記到固定資產賬薄。
4、建立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控制制度。
(1)、建立固定資產歸口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部門的職責權限,確保固定資產管理權責明晰、責任到人。建立財務部門、財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三賬一卡”制度,做到財務部門有賬、財產管理部門有賬有卡、使用部門有卡有物,使其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2)、建立固定資產維修保養制度。對設備進行主動的維護和保養,保證固定資產正常運行,控制維修保養費用,提高使用效率。醫院管理部門應對資產設備,尤其是大型設備配備專人負責定期維修、保養,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降低固定資產故障率,延長其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益。
(3)、建立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變更和交接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責任重大,為保證其連續性和安全性,財產使用部門負責人、主管科室負責人或具體經辦人員工作變動時,應辦理財產移交手續。移交時,由財務科負責監交,同時查看固定資產完好程度。
(4)、建立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制度,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醫院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在清查過程中,財務人員要協同財產管理人員到現場逐項清點,檢查“固定資產卡片”與實物核對是否一致。對賬外資產要及時查明來源,補辦手續;對盤虧和毀損的資產,查明原因,經審批后按規定處理;對科室間調入、調出未辦理手續的要及時補辦手續;對被盜、人為破壞的資產,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除盤點資產的數量外,還要檢查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維護情況,檢查有無長期閑置、多余的設備、資產,有無因使用不當、維修保管不妥而損壞的設備、資產。對損壞的設備應及時修復,投入使用。對閑置、多余的設備應及時調出,撥給有需要的科室,盤活現有的資產和設備,做到物盡其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5、完善固定資產檔案管理制度。
為了建檔的完整性,在設備購置時,應將所有相關技術資料收集齊全,整理建檔。為了全面掌握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平時應詳細記錄設備的工作質量、性能和維修情況等,定期檢查、上報,為設備的維修及最后報損提供依據。
6、建立國定資產報廢、處置管理制度。
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是醫院各類固定資產完成其使命的最后階段,也是固定資產流失的重要環節。醫院應建立固定資產處置小組,在院長或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置工作。醫院應規范固定資產的毀損、報廢手續,凡符合設備報廢條件的,使用科室應根據情況及時填寫毀損、報廢申請表,主管科室組織專家鑒定并出具鑒定意見,對使用期未滿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要查明原因,以分清責任,加強管理。對不再需用的固定資產,應由管理部門提出處置申請,經院辦公會或固定資產處置小組審批后進行處置。對準備對外出售的固定資產,應由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院辦公會或固定資產處置小組審批后予以對外出售。對于報廢資產的殘值,應進行估價,認真做好殘料交庫和變價收入的入賬工作,嚴禁使用科室擅自處理報廢設備或資金。
總之,在新形勢下,固定資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只有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充分利用現有物力資源,提高資產的利用率,使之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向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醫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湯海燕,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探討.會計之友,2002(9).
[2] 楊麗萍,目前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主要問題探討.特區經濟,2005(7).
[3] 朱海燕,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中國衛生經濟,2005(8).
[4] 延桂芬,進一步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現代商業,2008(6)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