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飛速發展,現代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對審計的影響和審計應采取的對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審計;會計電算化;審計線索;審計方法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質量。然而,會計領域的計算機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趨勢,給國家資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加強會計電算化的安全監控,切實防范會計風險,也就成為審計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一)改變了審計線索
電算化信息系統通過改變與審計線索有關的某些關鍵因素,會對審計線索產生以下影響:一是原始憑證一旦轉換到機器,可識別的輸入介質就不再在數據處理過程中使用;二是在某些系統中,傳統的原始憑證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數據的設備而不復存在;三是總分類賬被主文件所代替,而且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出計算匯總數所依據的明細數據;四是數據處理過程未必提供業務的日常記錄。若要提供只有采取專門的步驟;五是系統不一定經常打印出原始記錄,只有在例外情況下才提供打印報告;六是保存在磁性介質上的數據,除非依靠計算機和應用程序,否則無法閱讀;七是計算機記錄的順序和數據處理工作很難直接觀察。
(二)擴大了審計的內容和范圍
會計實現電算化以后,審計人員除了對原有的審計范圍和內容進行審計外,還應審計以下事項:一是審查和檢測系統程序。二是審查系統本身是否合規、合法。三是對系統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審。
(三)改變審計的技術方法
過去審計人員進行審計都是手工操作的,但隨著會計信息系統廣泛地應用了計算機技術,審計人員若仍用手工操作方式來進行審計,顯然難以達到審計目的。因此,審計電算化應與會計信息系統電算化同步發展,即審計人員應該掌握計算機科學及其應用技術,將計算機當作一種強有力的審計工具來使用。
(四)影響了審計標準和準則
人們在以往的審計工作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審計標準和準則。但是,由于審計對象有了重大的變化,審計線索、審計技術方法也受到影響而發生了變化,過去的某些審計標準和準則已不再適用,而另一方面又缺乏與新情況相適應的新審計標準和準則,如電算化審計人員培訓考核標準,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審計準則及其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等都有待建立。
二、審計應對會計電算化面臨的問題
(一)電算化會計軟件不能完全滿足電算化審計的要求
目前,電算化會計軟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其功能越來越強。但是,軟件對如何滿足電算化審計要求的考慮還不夠,一方面我國現有的大多數財務軟件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專用的審計接口,使審計人員采集數據出現一定困難。因此,必須加強協調與規范。使有關財務軟件供應商和軟件使用單位能夠切實按審計部門的要求預留審計接口采集數據。另一方面我國目前規模較大的財務軟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語言不一樣,由于軟件的編制過程沒有規范的程序,導致財務軟件的科目代碼等至今沒有統一。
(二)電算化會計法規有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從1989年開始財政部先后發布了《會計核算軟件的幾項規定》等多項法規。但上述法規主要是針對會計電算化工作而發布的,遠遠不能夠滿足電算化審計的要求。電算化審計法規建設的滯后使人們在開展電算化審計工作時無章可循。因此,很有必要對電算化審計從定義、原則、方法、要求到評審都進行規定,同時還要對電算化會計法規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兩類法規相互配套。
(三)審計人員素質難以適應會計電算化要求
由于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環境比手工處理的信息系統更為復雜,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計算機電算化信息系統和會計、審計等知識和技能。此外,實現審計電算化,審計組織中需要有系統分析員、系統和軟件設計員、系統操作員等,但目前我國還很缺乏具有會計、審計電算化系統等多種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才,這樣對復雜和先進的電算化系統進行審計顯然有相當大的難度。
三、審計應對會計電算化的對策
(一)改進會計軟件,使其滿足審計需要
早期的會計軟件并未太多地考慮審計需要,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對其加以改進。
1 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減小控制風險。包括:一是將內部控制盡量反映在程序中,用程序來保證會計信息處理過程的合法性;二是在會計軟件中嵌入審計程序,簡化審計人員收集會計信息的過程。
2 提供審計線索,給審計軟件留下統一接口。在電算化會計環境下,會計數據的存儲介質和形式、會計數據的生成和傳遞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審計人員很難觀察到會計信息的處理過程,因此會計軟件必須做到:一是反映完整的交易過程;二是保存每個處理過程的文檔;三是反映對系統、數據的修改。此外,為了滿足審計的需要,會計軟件必須具有方便的數據備份和恢復的功能。
(二)加強審計方法與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研究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不斷更新換代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迫切需要采用新的審計方法。
1 開發審計軟件,降低檢查風險。組織專家研制通用審計軟件。通用審計軟件主要功能包括數據轉換、抽樣、全面的項目檢查、數據的綜合、分析及報告。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統一會計軟件數據接口,加強通用審計軟件開發。二是加強審計軟件的集成性,開發審計實時監控系統。
2 開發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一方面可以引入西方最新的適應我國國情的審計技術和軟件工具,將其漢化為我所用;另一方面開發自己的計算機輔助審計工具。
(三)會計軟件與審計軟件相結合,進行詳細審計
探究審計風險的成因,一是由于審計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二是由于審計受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 電算化會計和電算化審計會對審計成本造成如下影響:一是會計信息取得成本大大降低。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使得會計信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加上審計軟件能夠實現數據轉換功能,因而會計信息的取得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會計技術與審計技術的提高降低了調查成本。三是完善審計軟件反饋功能,降低了審計成本和檢查風險。
(四)盡快制定有關計算機審計的標準
根據我國計算機應用水平及審計的要求,在制定有關標準和準則時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電算系統的要求。包括系統設計開發運行維護等標準,以及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二是對審計業務的要求。確定具體的計算機審計標準、審計過程、審計效果評價指標及審計人員具備的技能水平標準;三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要求。明確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步驟,審計應用軟件標準及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可用性和適合的計算機設備。
(五)積極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審計人員
審計人員除了要具有豐富的財務會計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應掌握一定的電子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技術。另外在審計組織中還應培養一批計算機審計的系統開發人員從事設計和開發審計應用軟件的工作,建立計算機審計系統,為此應采取如下措施:
1 有步驟地對現有專職審計人員在計算機知識、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控制及計算機審計技術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訓。
2 聘請一些計算機技術人員,讓他們學習會計和審計的基礎知識,使他們加入到審計隊伍當中,成為電算化審計的專業技術人員。
3 開展計算機審計正規教育,借助高等學府的師資力量開設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系統設計、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用戶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方法等相關的課程,使高等學府成為培養計算機審計后備人才的搖籃。
欄目編輯 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