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人依靠石油致富,中國人“壟斷”著稀土卻只把它賣出了“土價錢”。老外們叫嚷著中國把稀土當成新的經濟武器,限制其出口,但把稀土制成真正“武器”的方法,中國的掌握卻遠遠落于人后。
鑭、鐠、釹、钷、銪、鋱#8943;#8943;這些生僻的字,普通人一輩子也不會寫一次,然而它們作為“工業維生素”的作用,讓世界一刻也離不開。現在,這種全世界年消費量10萬噸、直接交易額只有10億美元的礦產品,牽扯起了世界工業大鱷和媒體評論員們的神經。
一則消息驚天下
為什么F-22戰斗機可以超音速巡航?為什么美制M1A2坦克與蘇制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不大,但前者總是能打得更準?制造這些精密武器所需的電子裝置、激光裝置、光學器件、監視通信裝置、磁體和電池,都離不開稀土。
不只是軍事領域。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銪和釔,電視的紅色就不夠鮮艷;照相機的鏡頭里需要鑭;含鈰鹽的稀土藥物能使燒傷患者創面炎癥減輕、加速愈合。毫不夸張地說:“沒有稀土就沒有高新技術”。正因為如此,美國國防部和日本防衛廳才把稀土元素列為國家的戰略元素。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的43%,儲量居全球之冠。2000年之后,17種鑭系元素(原子序數58至81之間的稀土元素)的全球市場,中國“壟斷”了96%以上的生產供應。
2009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內蒙古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協商請示建立稀土儲備制度,《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2009年至2015年)》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近期即將出臺,以嚴控稀土的生產和出口。據稱,這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的《規劃》規定:在2009到2015年間,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將控制在12萬至15萬噸,2015年前,原則上不新增稀土冶煉分離生產能力,未經核準不得新建或擴建稀土冶煉分離項目。
趙雙連的話讓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門負責人佐藤陽一大吃一驚:“這對日本業界是一種無形的海嘯恐慌。”日本幾乎所有的稀土進口都來自中國。美國的《連線》雜志網站刊出的文章則寫道:“美國軍隊所使用的精確打擊武器跟豐田Prius汽車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依賴用稀土金屬制造的組件#8943;#8943;現在,我們又有理由聽命于中國人了。”
美國并非沒有稀土,其儲量還位居世界第二,約占世界的12%。美國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為品位較高的工業氟碳鈰礦),已探明稀土儲量430萬噸,平均品位為8.86%,我國任何一個單體稀土礦都無法與之相比,但十多年前就被封存了。
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文章,預計中國今年對全世界的稀土出口量只有3.8萬噸,這還不夠日本一個國家的需求,“這將使中國控制消費類電子和綠色技術的未來”。也許,今后“任何公司都將無法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風力渦輪機或混合動力汽車”。在低價購買和囤積中國出口的稀土的時候,發達國家可從來沒有發出過這樣強烈的聲音。
“稀土之父”的擔憂
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光德鎮富嶺村的大埔林場,山嶺頂部的樹木已被清除,4個直徑十多米、深五六米的沉淀池已經挖好,這是一個剛動工的小型稀土礦。
在稀土提取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是酸法和堿法。酸法污染大一些,但成本低,故大部分企業采用此法。“過去我們是以池浸、搬山式的方法,來提取稀土離子精礦。用硫銨水浸泡、淋洗,稀土就出來了。因為門檻低,所以無序開采嚴重、整體產能增長過快。”稀土冶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國成說。
“這導致國內大小稀土冶煉分離工廠有上百家之多。但池浸的回收率只有20%到30%,破壞植被、造成污染的情況很嚴重。”這169家工廠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很多的生產能力只有幾百噸甚至幾十噸。選礦產生的廢氣對生態影響嚴重,大量放射性金屬釷,導致骨質疏松、癌癥等疾病。
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被稱為“稀土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對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更加憂心。“早年我國只有稀土國營大廠,即上海躍龍化工廠、包頭稀土三廠(現在的稀土高科)和廣州的珠江冶煉廠。但是地方私營企業看到稀土分離利潤很高,就把國營廠的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請去,紛紛建廠,年產能迅速達到12~15萬噸,大于世界的需求總量,造成供大于求,導致稀土價格大幅下降。”徐光憲這樣回憶。
最主要的永磁材料(見本期詞典)—99.9%的氧化釹由1986年時的每千克186元,2005年下降到50元!10年間,中國稀土產量達世界的90%,被日本收購儲備了20年的需求量。由于產能增長過快,導致中國稀土出口價格一路下滑,世界上擁有稀土礦的發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紛紛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的稀土礦,轉而從中國進口。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目前美國所需稀土百分之百依靠進口。
無序開采、賤價出口—中國的稀土資源長久以來就在這樣的境地中被快速消耗。國內絕大多數稀土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而新上馬的稀土企業,仍然以高能源、高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來謀求發展。包鋼投產23年,主東礦開采稀土1500萬噸,利用率不到10%,而釷礦更是已開采8萬噸,利用率為零。如果按照2008年開采1200萬噸的速度,則主東礦將在25年內耗盡。中國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是寶貴的重稀土資源,目前為止生產出的36.4萬噸產品共消耗了資源90.4萬噸,實際利用率只有40%,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將在10年內耗盡。
缺乏稀土資源的日本在中國稀土出口配額逐漸減少的情況下,一些大型企業依賴走私滿足了大約四分之一的需求。
2008年的數據顯示,日本收儲的稀土對中國的依賴度高達83%。由于國際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一些稀土買家正在大肆從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走私稀土產品,中國稀土走私約占實際出口的三分之一。
“生產供過于求,企業散亂競爭激烈,壓價競爭已經是行業習慣。”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王新林說,“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油水快流,這就是此前各地發展稀土的形象寫照。”
“我們停產了,他們還可以去附近的廣東、福建等省購買。”贛州市稀土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喻一奇訴說著無奈。
工信部的《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草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編制的。
草案提出的目標是,從2009~2015年,在這16年中,中國稀土每年的出口量將控制在3.5萬噸左右。同時,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數量,鼓勵稀土新材料和應用器材產品出口;限制銪、鋱、鏑、銩、鐿、镥等高附加值稀土產品出口;禁止各類稀土礦產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稀土鹽類產品出口。
便宜午餐沒有了,以前一直享受跳樓價的顧客怎么會不大喊大叫一番?
把稀土屯起來以后
在稀土的應用中,導彈、衛星、坦克、激光武器、夜視裝置等尖端武器頻繁出現,這成為了禁止稀土出口倡導者的論據。事情沒那么簡單。
稀土資源與貿易專家晏雙利認為,稀土的17種元素并非都算得上是“戰略金屬”:如果說鏑、鋱、銪等儲量稀少卻在工業和國防上作用關鍵的金屬元素值得禁止出口的話,鐠、釹等大宗金屬禁止出口意義不大。
同時,全球稀土產業鏈條中的主導和控制力量在應用環節,而不是資源環節。
稀土中的銪、釔等元素是制作新式OLED顯示器、超導光纖的必需品。目前這類新式民用產品的關鍵部件中國無法生產。如果全盤禁止稀土資源出口,可能會引起民用產品的漲價狂潮。同時這類元素還是凈化鋼雜質的必須添加劑,目前,國內的高品質鋼絕大部分還需要進口,而“高品質鋼的深加工”絕非短期可以跨越的門檻。
“我們在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支持下,突破了高性能釹鐵硼磁體制備關鍵核心技術—合金速凝甩帶技術,但釹鐵硼磁體成分專利權仍掌握在日本和美國等的企業手中。”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小衛介紹說。
被稱為“永磁之王”的釹鐵硼是使用量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2008年我國釹鐵硼產量達到了4.6萬噸,占全球產量近80%,但燒結釹鐵硼和粘結釹鐵硼的技術專利則分別屬于日本住友公司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
1992年起,中國多家公司購買了住友和麥格昆磁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和銷售許可證。我國為出口釹鐵硼花費了大約1400萬到1600萬美元,而在出口產品價值上的損失,業內人士估計高達上億美元!除了永磁材料,其他如儲氫材料、熒光材料及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方面的核心專利權,也大都掌握在歐美和日本等國。
“中國的銦儲量占世界三分之二,80%都出口給日韓,定價權也在他們手里。銦高峰價曾達1000萬元/噸,諸多民資蜂擁而上后,價格打了4折。”晏雙利感嘆道,“原來外商常常在我國建工廠提煉資源,再以高價賣給我們,其實就是變相掠奪資源。氧化釹出口價20多萬一噸,人家再把釹賣回給我們,20多萬的價格就只能買1公斤了。”
“我國輕稀土礦主要是以包頭礦、混合型的稀土精礦為主,用磁浮技術來進行選礦,重礦、精礦的品位大致選到50%~60%,再用硫酸強化焙燒-P204萃取方法來生產氯化稀土、碳酸稀土、稀土富集物和各種單一稀土氧化物。南方離子型礦,現在處理得到的精礦不過是稀土氧化物是,92%的中重稀土富集物,再使用P507、環烷酸溶劑萃取法來分離稀土,可以得到6個9品位的產品。”張國成說,“現在開始逐漸把池浸技術改為原地浸礦技術,回采率提高到了75%到80%左右,這種方式基本上滿足了環保要求,在江西推廣得比較好。”
工信部即將出臺的規劃明確提出,要提高稀土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扶持大型企業,以提升產業水平。未來6年內,除了將不再批準新的稀土礦采礦權和嚴格對新建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審批標準外,對于已有的稀土企業,將著重從技術裝備水平、環境保護情況和管理水平等三方面入手實行淘汰。規劃甚至還提出了具體的淘汰目標,由100余家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減為20家左右。
2009年8月在包頭舉辦的稀土產業發展論壇上,徐光憲就曾提出,希望國家動用外匯儲備,“每年拿出1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在稀土低迷時期儲備稀土。”江西省贛州市政府今年1月牽頭籌資約18億元,準備在全市啟動鎢、稀土產品收儲計劃。
局部的勝利
作為“唯一供應商”,中國在稀土資源環節上的調節也取得過一些局部勝利。
2007年,中國稀土生產限制在8萬噸,略小于全球需求量。這一消息公布后,造成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恐懼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而在市場上大量收購,這導致稀土價格上升了1~2倍,其中氧化價格由50元上升到150元,部分挽回了中國對世界稀土價格的定價權。
因此,對于中國此次傳出的全面規劃稀土產業的消息,各國反應自然緊張。但所謂“中國動用新的經濟武器”一說,則圖為稀土產品釤。
稀土產品分為稀土冶煉分離產品(低端產品)和稀土功能材料產品(高端產品)。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的產品依次為:稀土原料、永磁材料、永磁器件、終端應用產品。制造精密武器如F-22戰斗機所需的電子裝置、激光裝置、光學器件、監視通信裝置、磁體和電池,都離不開稀土。是夸大其詞。稀土產品分為稀土冶煉分離產品(低端產品)和稀土功能材料產品(高端產品)。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的產品依次為:稀土原料、永磁材料、永磁器件、終端應用產品。研究表明,稀土產品價值從低端向高端呈裂變式增長,稀土精礦、新材料和元器件的價值比為1:50:500。
中國目前稀土產品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包括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儲氫材料和拋光粉等,還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定價權也就無從談起。
比如收儲。多數業內專家認為,收儲行為本身的功能是“削峰填谷”。只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購買了一批商品,最終的結果可能對行業影響持平,讓市場達到新的均衡狀態,其中并沒有明顯的戰略儲備方面的意義。
之前中國出口的稀土之所以價格低廉,沒有附加環保成本也是一個很大因素。現在,這一部分的成本必須納入到稀土價格里了。如果出口限制導致稀土的國際市場價格上揚,漲到國外礦產公司認為能夠覆蓋成本,他們并不會介意到世界各地去找礦挖礦。
實際上他們現在就在這么做。
美國的鉬礦物公司將重新開采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原有稀土礦,他們還將在其他地方如越南、加拿大和非洲尋找稀土礦山。而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和Arafura Resources公司已著手準備開發兩個新礦,3年內其總產量將占到全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
日本的動作更加積極。住友商社在哈薩克斯坦參與了從鈾礦中提取稀土的商業活動;豐田通商稱今后5年間將向稀土礦山開發投資400億日元;三菱公司則開始從廢家電中回收鏑,目前正在茨城縣家電回收工廠內進行實驗,預計2014年投入使用;昭和電工和富士通集團最近開發出的新一代垂直記錄硬盤技術,在該技術中已經不再使用稀土產品。
影響遠不止如此。今年5月,中國有色礦業提出以約2.1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約51%的股份。但直到現在,原本定于9月17日給出審批結果的澳大利亞政府遲遲沒有下文,據稱,此舉是防止中國進一步加強對世界稀土資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