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軍 崔海霞
(1、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前進農場第十六管理區,黑龍江 建三江 156300
2、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前進農場第九管理區,黑龍江 建三江 156300)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二者能夠充分協調溝通,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這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會計活動本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現協調溝通,可以減少會計信息加工的工作量。實現協調溝通,可以提高管理會計的決策質量。實現協調溝通,為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實現協調溝通,便于實行會計電算化
兩門會計在資料的協調溝通上存在問題。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兩個子系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相當密切。管理會計一方面充分利用財務會計記賬、算賬提供的資料;另一方面,它還從財務會計基本信息系統之外取得有關信息,根據管理上的要求進行加工計算,借以為管理上提供各種有用資料。但實際上,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往往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制造成本計算的基礎上,這與管理會計所需的變動成本資料沒有充分銜接,給管理會計信息的進一 步生成帶來了麻煩,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也加大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
兩門會計在確認基礎和計量基礎上的不協調問題。現行財務會計基本上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強調經濟業務的權責關系及其影響期間;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來反映成本的客觀性和可驗證性。而管理會計卻以現金制為確認基礎,來回避權責發生制的存貨估價及費用攤配問題,并以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計量基礎。這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者之間缺乏統一性,對于會計信息的生成、提供與利用帶來了許多困難和不便。
從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不協調,可以看出有必要對二者進行協調和溝通。但就目前的理論與實務來看,想讓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完全的溝通似乎是不現實的,不過在某些方面,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協調溝通是可能的。其主要原因是:
管理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但二者并非互不相關,他們之間有許多內在聯系,這表現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基本信息同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主要經濟指標相互滲透。正因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給二者的協調溝通提供了條件。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會計理論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給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協調溝通提供了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科學本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會計確認己不僅限于權責發生制基礎,會計計量模式從原來單一的計量基礎發展到五種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這些為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協調溝通奠定了基礎。
為了協調溝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某些差異,促進會計科學的發展,人們做了許多嘗試和探索。筆者認為,要實現二者的協調溝通,可以采取以下的辦法:
在財務會計日常核算中使用變動成本法,使其與管理會計更易于銜接。與制造成本法相對應的變動成本法是指在組織常規的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制造費用及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量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由于變動成本計算可以提供每種產品變動成本資料,這為分別確定它們的貢獻毛益提供了便利條件。以此為基礎,可以進行管理會計中的盈虧臨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也為正確地進行成本的計劃、控制和經營決策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而且變動成本計算還便于和標準成本、彈性預算和責任會計等直接結合,在計劃和日常控制的各個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財務會計中引入變動成本法可以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更易于銜接溝通。
建立財務會計新的確認基礎和多種計量模式。
在確認基礎上,財務會計應突破只單純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的唯一模式,而要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同時考慮到現金流量,建立以權責發生制基礎為主,以現金流量為補充的兩者相結合新的確認基礎。通過處理,一方面協調了兩門會計的確認基礎,減少了管理會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投資的現金流量信息的對外報告,滿足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計量屬性上,財務會計應使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多種計量模式共存,相互配合。由于金融創新和新金融工具的出現,使財務會計的計量基礎和計量屬性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財務會計通過日常多種計量屬性的信息收集,便于管理會計的進一步加工利用,以實現兩門會計的協調溝通。
在評價與考核口徑上,要求財務會計不僅要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要確認和計量權益資本成本。在投資項目立項時,管理會計對投資項目應用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進行動態經濟評價時,折現率或最低投資報酬率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在這里,折現率或最低投資報酬率的確定基礎是資本成本,它包括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兩部分。管理會計在評價投資項目時,只有投資項目的全部現金流量完全彌補其投資項目所需要的投入資本及資本成本時,該投資項目的實施才能增加企業的價值,從而該投資項目才被接受。但是,當投資項目建成投產轉入正常的生產經營之后,投資項目實際經濟效益的評價與考核責任,卻由現行財務會計來完成。而財務會計在評價與考核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時,是用凈收益指標來進行的。這樣投資項目投產之后,雖然有凈收益,但卻未必能增加企業的價值。因為現行財務會計只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所以凈收益中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和真實利潤兩部分,包含權益資本成本的凈收益未必能夠完全彌補投資項目投入資本的虧本。正由于投資項目立項時的評價標準與投資項目建成投產之后的評價標準出現明顯的脫節,使人們無法據以了解投資項目立項時要求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在以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得到了實現。所以要求財務會計不僅要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要確認和計量權益資本成本。在這一點上,可以通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一指標來實際解決。通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一指標來實際計算企業的凈收益,再借以評價與考核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就既考慮了債務資本成本,又考慮了權益資本成本,從而協調了投資項目的配置效益的評價與投資項目的使用效益的考核,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項目評價上達到了協調一致。
綜上所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雖然是企業會計的兩個不同領域,但由于二者的特定關系使得它們的協調溝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協調溝通,不僅避免了會計工作的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而且改善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信息溝通情況,使兩門會計在發揮會計職能與應用會計方法方面,相互補充,共同為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服務。
[1]劉湘衛.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整合,財務與金融,2009-04-15.
[2]江其玟.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領域的成本計量研究,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9-20.
[3]楊紹林.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與區別,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