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欣 孟德勝
(1、哈爾濱綜合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2、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6)
會計國際化是指由于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各國在制定會計政策和處理會計事務中,逐步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慣例,以達到國際間會計行為的相互溝通、協調、規范和統一,即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會計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和報告本國的經濟業務。
中國會計國際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準則國際化,即在制定和完善會計準則的過程中,體現國際會計慣例,使會計信息在世界范圍內可比有效。二是會計實務國際化,即使用國際上先進的會計處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益,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其中會計準則國際化處于核心地位,體現著會計發展的國際化程度。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證券交易所以擁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上市公司,由于會計準則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例如德國奔馳公司到美國上市時,按照德國的會計準則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國的準則就便成了虧損公司。為此世界上很多國家構在認真考慮會計準則國際化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首先在數量上,國際會計準則目前已比較完備,制定了40多項,美國已制定了150多項,而我國只有16項,相比之下,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會計準則的功能只是讓投資者閱讀企業的財務報告。但我國還賦予它一些規范企業行為的功能,這無疑會影響會計準則的實施。此外差距還表現在企業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稅及壞帳準備等方面。
客觀地講,我國在會計準則地建設上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自1992年來陸續頒布了16項會計準則并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其中所規定的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為實現會計的國際接軌奠定了基礎。
國際會計化的促動力來自于跨國公司的發展及貿易,資本市場的全球化。2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會計初步納入了國際會計體系之中;加入WTO將為我國的第二次國際化大發展創造更有力的條件。中國會計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同時也伴隨如財政部、證監會及其他各方面的一場場爭論,從這些爭論中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機構對相應理論的需求,必將刺激相關會計理論的供給。廈門大學曲曉輝教授說,既然大多數人認為會計國際化是一個協調發展的過程,那么保持"中國特色"無疑是必須的。所以我認為我國目前不宜全盤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原因一是國際會計準則未必完全適應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再者,會計國際化不僅受經濟的影響,而且也涉及到政治程序。此外國際資本市場對國際會計準則的認可和國家會計規范是否采納國際會計準則是不同的事情。在我國資本市場尚未接受跨國上市和發行證券且我國公司在境外上市比重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也暫時以我國資本市場的現實情況為據,不宜過分超前。
我國還沒有決定何時采納國際會計準則,但正在逐步接近。在國際化進程中,對不同類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處理要求。例如,對于上市公司可以分為海外上市和國內上市,對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嚴格執行國際會計準則,對于國內上市公司如果其會計實務中經濟交易事項與國際慣例所規范的交易事項相同,而且兩者所處的環境也相同時,建議積極促進其與國際慣例的趨同,甚至直接采用國際慣例規范的相同的會計原則。對于非上市公司和個別報表提供采納國際會計準則的選擇權。提高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水平,首先要盡快建立中國的會計原則框架,國際會計準則有一個概念框架作為參照,以此來制定具體的會計準則,但中國還沒有這樣一個概念框架,只就中外會計準則的差異分項處理,這就無法有邏輯的發展一套在原則上連貫一致的具體會計準則。其次,加快制定新的準則,繼續修改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差別的準則。當前,中國尚未對許多會計問題發布具體準則,如企業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稅、資產減值等,要加強這方面準則的制定工作;同時在商品銷售和提供勞務收入的計算、債務準備的計量、利潤分配方案等方面的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間還存在差異,應及時修改,使之與國際會計準則盡量保持一致。
會計制度側重于如何記帳,會計準則是就會計要素或經濟事項的不同情況,規定如何核算并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從長期看,會計制度是一定時期的過渡辦法,在我國現階段,會計制度還將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須做好兩者的相互協調與配合。
對于上市公司應建立會計信息全面公開制度,對于我國的非上市公司而言,應加大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如根據需要適當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某些項目具體化;擴大附表和附注的信息容納量;增加財務信息公開次數,縮短信息公布期限。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會計人員培訓制度,在人員培訓上既要通過增加國際會計準則、外語、網絡技術等新的教學內容和完善專業技術考試制度來造就復合型的國際會計人才,又要重視現職人員的后續教育,使會計人員能夠及時更新知識觀念,全面了解國際會計慣例,提高業務素質。另外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提高獨立、客觀、公正職業的自覺性,使其盡快向國際水平靠攏。
報告審計員所具有的獨立性,對于提高審計質量有關鍵作用。我國目前企業會計造假和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層出不窮,加強審計的獨立性顯得尤為迫切。所以必須公開獨立審計所收取的費用;由審計公司的整個決策層任命報告審計員;審計員定期向管理層和監督層匯報審計的進展情況;為審計公司和委托人之間更換高級管理人員制定保護措施;定期更換審計隊伍的主要成員等,以此保證審計工作不流于形式,提高審計質量,進而減少舞弊現象。
會計標準本身的國際化與強化會計標準的執行機制應并舉。要真正實現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執行標準是一個關鍵因素。
盡管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規模及認可程度日益擴大,但中國的特定環境決定了我們要在吸收其先進的會計理論方法時還要體現自己的特色。我國會計的環境特征主要表現為政府還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市場發育尚未完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等等。鑒于此我國推動會計國際化進程仍將是一項艱巨、漫長的任務。
我國現在已有一整套比較合用的會計規范并在準則建設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在我國,與證券市場的需要相比,國有企業的會計與財務報告問題不但仍居于主流地位,而且在相當程度上特別是在關聯交易操縱方面成為上市公司主要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我們在發展會計規范方面既要借鑒、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又要本著中國國情,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1]記者:楊代金,劉草茵整理.會計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J].財會信報,2005-05-18.
[2]畢慶華.淺議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J].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