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儉輝
(黑河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20世紀50年代,我們提倡向蘇聯學習,于是,蘇化模式遍地開花。后來中蘇關系惡化,唇槍舌戰,互相攻擊,我們又全盤否定蘇化模式,把蘇化模式批得體無完膚。
在對待外來文化與藝術,也包括教育,所采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一種積極分析的、批判吸收的、揚棄選擇的思維方式,全盤否定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全面看齊也不是辨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思維方式。同理,如果追求上述的極端態度,也不是一個學者,或者專家、藝術家、教育家應該采取的科學態度。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的文化、科學和藝術,也將無從談起。魯迅先生曾經提倡“拿來主義”,那是指對我有用的“拿來”;毛澤東提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也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揚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俄羅斯和前蘇聯的繪畫藝術成就進一步的影響到當時的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無論是文藝理論還是創作思想都打上了很深的印記。在繪畫藝術方面,雙方通過大量的前蘇聯的著名畫家來華舉辦畫展、舉辦培訓班和接受中國的留學生到前蘇聯的著名美術院校學習等交流活動,來體現政治的同盟關系。同時也使中國的現代繪畫藝術的發展向前更進了一步,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繪畫藝術方面的人才,出現了一批頗具影響力的繪畫大師和一批繪畫藝術教育基地。
后來在中蘇關系破裂以后,阻隔了前蘇聯與中國文化藝術的進一步交流和發展,但是蘇聯繪畫藝術對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影響卻沒有因此而中斷。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引進蘇聯體系而逐漸消化吸收,融合發展,特別是對新一代畫家造型能力的提高,繪畫技巧的加強,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的繪畫藝術的發展由于歷史的原因深受俄羅斯繪畫藝術的影響,無論是藝術創作形式還是繪畫技法,都添加了很深的俄羅斯繪畫藝術的印記。近幾年來中國的哈爾濱、北京和上海等地都成功地舉辦了“俄羅斯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動。
首先 ,俄羅斯作為一個文化藝術大國,其美術教育教學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教育體制、標準、思想、內容和教育方法等,對世界文化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新中國的美術教育起到了榜樣的作用。俄羅斯的藝術教育歷史悠久,教學嚴謹,師資力量雄厚,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俄羅斯美術教育是僵化的、死板的,這是對俄羅斯美術教育的誤讀。俄羅斯美術教育雖然非常重視基本功訓練,講究技術性,但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卻很重視。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居于首位的是作品的獨創性和藝術個性,其次才是技術性。人們印象中的僵化的教學形式,整天畫素描、寫生,囚禁在畫室里,不是實際情況;相反,在嚴謹的學風下,教學形式仍然靈活多樣。
改革開放后,西方的藝術表現形態和思想鋒擁而入,藝術界逐漸認識到藝術的人文特征以及感性和創造性的本質所在,它一味強調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技法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導致了一些學生只會紙上談兵,沒有藝術創作能力。因此,不能在藝術與技術的問題上忽左忽右,而應該做到藝術與技術的并重,既強調對學生的審美素養的培養,又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美術技能。
在列賓美術學院素描課上,教授通常要求學生首先準備規定尺寸的畫板,把紙裱好,然后按標準用“索司”做底色,再按要求一步一步地畫。每一步都很嚴謹,不允許學生犯程序上的錯誤和解剖結構上的錯誤。以科學的方法畫模特,每張作業的旁邊必須畫出模特的解剖圖、骨骼動勢圖。學生在寫生過程中慢慢地提高了造型能力,很自然地便掌握基本的學院傳統繪畫方法。
首先,作為社會基礎,逛藝術博物館是俄羅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館的藝術品前,你經常會看到年輕父母俯身對孩子指點、講解,而各個博物館對小觀眾都是免費的。等到了上學以后,孩子們會受到系統的藝術教育。1999年7月,俄羅斯普通和職業教育部頒布了“藝術教育大綱”。大綱的最低要求是:學生不僅要掌握音樂繪畫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要形成對俄羅斯和整個人類藝術和文化價值的認同及正確的價值觀念。我們不難從這里看出,俄羅斯的中小學藝術教育是如何注重對學生藝術理論和藝術修養進行培養的。
其次,在俄羅斯師范美術系建立各類與中小學手工制作課相銜接的車間、工作室。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心,是審美教育、美術素質教育。在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強調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這些目標,應該考慮具體實現的環節,而建立各種車間,開設部分手工課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職業技能,則是有效的辦法。在俄羅斯,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一直重視實踐才能的培養。如莫斯科師范大學美術系建立了金屬和木器加工車間、鐵藝鍛造車間、陶器工作室等各種工作室、車間。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日后勝任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手工、設計與制作等課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對于師范大學其他系科學生提高藝術的素質,也起到了切實的推動作用。
在任何一種文明中,藝術與“教育”一詞的含義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藝術使人充實和完美,一個國家的成熟與否一直和教育狀況息息相關,而藝術教育也在一定方向上衡量著一個國家文明的發展程度。我國的藝術教育近幾年來一直在成熟的發展,有可喜之處也有需要調整的內容,希望我們能在掌握自身發展方向同時,積極吸取各國經驗,使我們的教育以更好的姿態展示于世界。
[1]俄羅斯藝術 作者:胡建成 編者:胡建成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
[2]俄羅斯藝術史 作者:任光宣.北京人學出版社,2000.
[3]歐洲繪畫簡史 作者:邵人蔽,奚靜之.天津人民關術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