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廣
(黑龍江第二技師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21)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大綱》要求
通過本課程教學,學生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機械制造基礎知識,掌握機械制造過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藝,掌握切削參數、加工設備及裝備的選用、機械制造質量的分析與控制方法、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擬定和機械裝配工藝規程的基本知識及有關計算方法等。了解軸類、套類及箱體類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藝的設計、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與現代制造技術。
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機械制造技術理念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同時通過對工藝系統各環節的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和闡述等認知活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承前啟后。由于它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從縱向看,前有數、理、化等文化基礎課,后有各類專業課和實踐課,因此,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對文化知識的鞏固、專業課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內容廣泛。該課程既包括了熱加工(鑄造、鍛壓、焊接等)工藝,又包括了冷加工(車、鉗、刨、銑、鉆、鏜、磨、滾、插、拉等)工藝,還包括了特種加工(電火花加工、電子束加工、激光加工、超聲波加工等)工藝,因此,教學內容廣泛,知識面寬。
實踐性強。該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為專業課學習作鋪墊,與生產實踐活動有緊密的聯系,是從事專業技能工作的基礎,因此課程的教學必須與實訓、實習緊密結合。
有先導性。機械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而機械制造技術的進步,首先依賴于機械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因此,機械制造工藝的先行性決定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先導性。當代機械工業發展迅猛,已經步入計算機控制的“數字化”時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因此,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盡可能跟上或適度領先于時代,反映現代機械制造工藝水平及發展趨勢。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是包括技工學校在內的中等職業學校機械(機電)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文化知識的鞏固、專業課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但在現行教學中,由于大多采用了傳統的、單一的課堂理論教學方法或理論與實踐相對分割的教學方法,使不少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往往達不到預定的目標。筆者所在地區共有技工類院校16所,其中開設本課程的11所,學生900多人。每到本門課程上課的時候,出勤的學生大約80%,剩下的50%在課堂上要么睡覺,要么心不在焉,要么看課外書,認真聽課的至多10%。平時作業完成率只有75%,而做的比較好的也就15%。期末考試優秀率6%左右,不及格率達45%。畢業鑒定能比較正確回答的也就12%,還有20%的學生幾乎一點不懂。這種情況使得老師不愿教,學生不想學,被業界稱為“慘淡經營之課”。
針對學生出現的以上的情況,筆者歸結了一下幾種原因。
部分任課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還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要么是理論知識相當豐富,要么是實踐操作能力強,很多學校缺乏既有理論又懂操作的雙師型教師。另外,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過程顯得過分呆板,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師的拓展能力不強,往往是就事論事,缺乏開闊學生視野的能力。
技校生相對于普通初、高中段學生來說,文化基礎較薄弱,這是由生源本身所決定的。大部分生源來自于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少量的城區生源也以低分段為主,因此,從總體上看,學生入學分數較低,厭倦于理論學習。
多數技校生的性情好動、喜玩、愛“游戲”,動手能力較強,適宜于動作技能方面的工作。
技校生的職業定位是“藍領”,畢業生大多愿意從事生產一線技能操作工作,有當“白領”或升學要求的很少,所以學習動力不足。
一些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只限于記錄出勤狀況,所學課時的多少,并沒有進行認真的分析,調查和研究,從而改進管理方法。靈活管理和嚴格管理相結合,學校的學習氛圍就會好一些,學生主動學習心愿就強一些,學習效果就會好一些。
當今許多院校還存在設備不足,學生實習的機會變少,甚至一些常用的設備根本就沒有,學生到校之后,就直接上理論課。沒有參加認識和簡單的生產實習,對一些設備的功能沒有感官認識。
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的特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新生入校后,根據學校自身的實力,或是去工廠,或是在學校實習車間進行1-3月的認識和生產實習,增強其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為將來學習理論知識打下一個良好的認識基礎。生產實習結束以后要進行測試,以此方法來初步了解學生對本專業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改進教師在教學中所想不到的問題。
增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情況,對一些與本專業有聯系的專業基礎課進行3-4月的強化學習。鞏固好其基礎知識,為其專業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提高任課教師的能力,通過派教師出去進修或引進來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使其勝任本課程教學。此外通過教師間的相互交流來改進教學方法。
激勵學生,學校定期開展技能比賽,并獎勵成績優秀的。此外,要鼓勵學習優秀的和能力突出的學生往更高層次發展。鼓勵學生參加全省或全國舉辦的技能大賽。
以上是筆者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在的一些情況的看法和改進的建議,有不全或不妥之處還望同行指出改正。我想,如果教育界同行共同努力,社會有關方面的支持,那么改變本課程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將為期不遠。
[1]陳海魁.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第五版)[M].北京: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苗喜榮.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4]吳啟迪.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實行產教結合努力開創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與教研版),2004,3,總第155期.
[5]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點》20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