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嘉士得為期5天的2009年秋季拍賣以16.5億港元(約合2.125億美元,1.28億英鎊)的總成交額圓滿收槌。本季拍賣成績與剛結束的內陸秋拍優異結果共同顯示了亞洲藝術及亞洲拍賣市場的強勁復蘇。
2009年嘉士得在亞洲區實現了58%的市場占有率,多個類別的拍品創下世界拍賣紀錄,包括中國書畫,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精致名表等,再次彰顯了藏家們對珍罕精品的繼續追捧。伴隨著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藏家們——主要是來自亞洲(86.4%)的私人買家在拍場上顯示出他們日漸成熟的鑒藏水平及收藏實力。
嘉士得亞洲區總裁福思德先生表示:“本季拍賣讓我們看到藏家們的購藏激情重返拍場。無論是從打破世界拍賣紀錄的‘瑩彩粉紅’鉆石,還是中國20世紀藝術大師朱德群的佳作,又或是中國現代藝術大師傅抱石的力作,我們都可以看到藏家們對珍罕精品的購藏激情與信心滿滿,而賣家對市場的信心也得到了回饋。”
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逾2億港元成交
11月29日舉行的香港嘉士得09秋季拍賣“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總成交額208,063,250港元。其中,傅抱石作品《杜甫詩意圖》以60,020,000港幣成交價奪得全場桂冠,并創傅抱石個人作品拍賣成交最高紀錄。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佳作仍是藏家追捧的焦點。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總成交1.4億港元
11月29日舉行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總成交額141,027,500港元。多件作品逾最高估計數倍成交,表現出中國古代書畫市場的強勁勢頭。其中元代任仁發作品《五王醉歸圖》手卷,估價僅為500至600萬港元,最終以4658萬港元成交,拔得全場頭籌,成為最大亮點。錢維城《九如圖》以2642萬港元的成交價緊隨其后,陳洪綬和金農等作品也以超過千萬港元成交取得可喜成績。
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20世紀藝術秋拍總成交3.89億港元
11月29日至30日,連續兩天的香港嘉士得2009年“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20世紀藝術”秋季拍賣最終以3.89億港元收槌,總成交額較同年春季增長了38%,較2008年秋季增長了48%,而拍品的平均成交價亦較2009年春拍增長了26%,顯示了整個亞洲藝術市場正穩步上升。
嘉士得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20世紀藝術夜場2.6億港元落幕
11月29日舉行的香港嘉士得09秋季拍賣“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20世紀藝術夜場”共計40件拍品,總成交額261,890,000港元,拍品平均成交價逾800萬港元。朱德群《雪霏霏》以4546萬港元奪魁,成為全場最高成交價;趙無極多件作品均以高價成交,場內大放異彩;常玉《青花盆與菊》3482萬港元成交,亦取得可喜成績;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早期作品近2000萬港元成交,備受關注。
亞洲當代及中國20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朱德群佳作再拔頭籌
在11月30日的“中國20世紀藝術”日間拍賣中,總成交額72,191,750港元,成交價前五名的拍品均以高于拍前最高估價數倍的金額拍出。朱德群的《雪霏霏》繼11月29日夜拍創下藝術家作品的全球最高拍賣紀錄后,他的另一幅雪景系列《冬景A》在11月30日的“中國20世紀藝術”日場拍賣中再次以7,340,000港元的高價拔得頭籌。
“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的總成交額為54,485,250港元。其中,李真的《無憂國土》以2,900,000港元的高價創下藝術家作品的全球最高拍賣紀錄;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8(素描)》則創下藝術家紙本作品全球最高拍賣紀錄。
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3351萬港元收槌
“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成交總額33,519,750港元(約合人民幣29,527,548元),成交率以價值計算達95%;以項目計算達78%。印度尼西亞藝術家米斯尼亞的《瑜伽大師》最終以3,620,000港元的高價拔得全場頭籌。
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受藏家青睞,創兩項拍賣紀錄
12月1日舉行的“千文萬華——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11)”專拍及“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總成交額達3.71億港元,成交額較2009年春拍成績增長了15%。本場漆器受到藏家青睞,創下兩項拍賣紀錄。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喜獲2.81億港元佳績,各種珍罕精品引得全球藏家的熱烈競投,拍場上的大陸買家尤為活躍,相較于2008年秋拍,競投成功的大陸買家人數增長了63%。清官瓷器最受追捧,流傳有序的珍罕精品拍賣成績斐然,清乾隆白玉臥牛成功拍得2082萬港元,顯赫的來源加之首次現身拍場使得該件白玉臥牛成為全場成交價最高的玉器。另一件具有重要傳承的清康熙御制鎏金銅交龍鈕八卦紋“應鐘”、“蕤賓”編鐘以1643萬港元的高價成交,成交價比拍前最高估價高出3倍之多。
另外,名酒拍賣成交總額創嘉士得香港歷來最高;12月1日珠寶首飾專場瑩彩粉紅8354港元破紀錄;12月2日舉行的“精致名表”拍賣成功拍得923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