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盡管留不住,秋天盡管如此的惆悵,但詩人“滿眼經綸”的心,已鋪展到天空中、山河上,把自己的心情傳送得更悠長了。
九月笑吟吟地來了,
仿佛湖面上的小船,
從畫舫中穿行而出,
還透著淡淡的薄荷味兒。
九月的目光湛藍,
明亮而不失沉靜,
閃動著滿眼經綸。
九月,用懷舊的手,
緩緩地將炎熱
一件一件地收起,
層層疊疊地熨洗干凈。
那樣子似乎在說:
不可以太貪涼的。
早在六月我就盼著你來了,
我常把立秋的那個月
當作是你,
八月熱烈的外表確實很像你,
可哪有你這么知寒知暖,
善解風情。
每回都是這樣,
盼望的時間總是那么漫長,
而你從來也不舍作短暫逗留。
你說:“十月更美好,
我要快些帶你們去那兒。”
你拼命想讓自己長得更高些,
好讓天空中
每一片云朵都舒卷出自己的
模樣,
好讓山河上
每一曲音樂都回蕩得更悠長。
在詩人眼中,九月不僅僅代表時序和節氣,它也化身為一個充滿慧黠的智者,一個可人兒。
瞧,九月是那么令人欣喜,似笑吟吟地從畫舫中穿行而出的小船,渾身還帶著淡淡的薄荷味兒。那種淡雅的、飄逸的、恬靜的清香,蕩漾在湖面上。這是一個很形象性的描寫,淡淡幾筆,勾勒出一幅濃郁的江南秀色,而且不留痕跡,自自然然地一揮而就。
詩人起筆便營造了一個環境氣氛,在我們腦里構筑起一個美的世界——有動感,有畫面,還有味道呢。九月不只是自然界中的時序,九月是活脫脫的,沾了人間的氣息。
九月是有感情的,她“目光湛藍”,變成一個“滿眼經綸”的智者。與其說是寫九月,不如說是詩人的自況,是詩人把自己的心情帶入九月,于是九月就賦予了人的性格和智慧。
剛過去的夏天,將一年里最炎熱的溫度儲存在秋天里。秋天之熱是爆發性的,俗有“秋老虎”之說。“九月用懷舊的手/緩緩地將炎熱一件一件地收起”,說的正是這種天象。詩人用豐奇的想象力,讓九月生出一雙“懷舊的手”,似乎九月還沉湎在夏天的氛圍里。炎熱是無從收拾的,正如我們無法掌控天氣和溫度,而九月偏偏要“收拾”(儲存之意)炎熱,且“一件一件”地收拾,這是將無形的象轉化為有形的物,則九月的容量就被無限地擴大,這“一件一件”的量詞可以是無限量的千件萬件一直擴展開去,炎熱遍布整個空間,如何收拾干凈?但詩人說“層層疊疊地熨洗干凈”,炎熱熨洗干凈了,剩下什么呢?陰涼,不錯,天涼好個秋。這樣擬人化的寫法,確實高明,把秋天的特點都寫出來了,跟一般的寫秋天的爛漫、蒼涼不一樣,具有撼動人心的力度。
突然地,詩人的筆調一轉,又回到自己的心情。也許詩人獨愛秋天,帶著一種急切的心情,從六月就開始盼望九月。立秋剛來,詩人就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悅,那是因為秋季帶給她的是“知寒知暖,善解風情”,風情是一種浪漫的色彩,詩人大概有很多的“心事”,可以盡情地在秋季里揮灑。
可時間“不舍作短暫逗留”,詩人只好帶著一絲無奈的口吻說:“十月更美好,我要快些帶你們去那兒。”十月已是冬季了,又是另一個季節的開始,對詩人來說,秋天只不過是一個匆匆的過客,無論它外貌多美好,多豐蘊,一刻也留不住。詩人要把它收藏起來的心情,只能是一種空虛的感覺。
秋天盡管留不住,秋天盡管如此的惆悵,但詩人“滿眼經綸”的心,已鋪展到天空中、山河上,把自己的心情傳送得更悠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