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晚”向來是生活方式的風向標。網絡、低碳等“時髦”元素開始充斥著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彰顯著大眾對于未來生活方式的態度抑或選擇。
對于低碳的強烈呼吁或許來源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讓人們感覺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之余,也讓老百姓更清晰的看到了政府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的決心。“中國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削減40%-45%。”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承諾,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是責任,也是新的機遇。
春天來了,綠色開始煥發新的生命力。
綠色暗潮
2010年1月15日,惠普頒發了首屆“2009惠普文印環保大獎”,獎項來自惠普與IDC合作于2009年8月對370多名惠普的企業客戶管理者進行的為期4個月的在線調查,對企業當前文印環境中的環保策略、領先水平、執行能力和處置能力進行的評估結果。
這項針對中國企業的打印及成像研究及評估在幫助惠普夯實客戶關系的同時,得出了幾個重要的發現:在中國,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意識到綠色IT解決方案在促進經濟可持續性方面日益顯著的重要性和優勢,但許多企業仍對該解決方案持觀望態度;69%的調查對象認為其業務的環境影響非常重要,但目前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業在IT和打印產品采購流程中引入了環保措施或綠色需求,IDC認為,中國企業對于技術和服務的采購受策略驅動,政府法規(35.6%)和成本(35%)是購買綠色IT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推動因素。
如果說政府對企業節能減排的支持推動了綠色IT實施的話,綠色帶來的成本效益將會是企業重新評估社會責任及企業利潤關系的新契機。以惠普為例,鼓勵企業采用環保策略、降低紙張使用數量,難免會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推動企業更換更環保的設備,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硒鼓、墨盒等耗材的使用量。要知道耗材向來是打印場上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
“看整個辦公室環境,就出紙張量而言,可能有兩種,一種是打印出的紙張量,一個是復印出的紙張量,但是我們并不關注打印設備,而是更多關注打印出來的數量。”惠普公司打印及成像系統集團(IPG)企業文印管理事業部高級副總裁Bruce Dabigrerl對《互聯網周刊》說,“在設備重新均衡部署下,大家總體的打印量是下降的,但惠普會向客戶提供各樣的工具來提高利潤,別忘了惠普是一個全面的高科技公司,使大多文檔電子化,可以利用數據存儲及服務器存儲,還有軟件、文檔管理軟件方面提供相應的服務來增加額外收益。”
從綠到金
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必然會面臨和惠普相似的選擇。由于打印市場的整體萎縮,一直充當惠普利滑引擎的IPG開始面臨新的壓力,從提供打印機到提供打印服務是惠普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相比產品更為“綠色”的解決方案,給IPG的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互聯網應用和惠普打印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打印2.0”策略,在惠普向打印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日漸豐滿起來。惠普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止到1月31日,惠普凈利潤為23億美元,打印機、工業標準服務器以及PC業務營收均出現增長,打印機出貨量增加16%,是惠普三年來最高的一次,但在激光打印機上還有所欠缺,這種狀態還將持續一個兩個季度。
這種欠缺似乎暗示著惠普并沒有把銷售打印機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而是通過文印管理服務、平衡部署理念的轉讓來帶動打印機產品的銷售。“在過去的四年中,惠普打印服務方面所簽的合同價值年增長率達到45%,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臺。”Bruce Dahlgren說。
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是眾多企業為占領市場打出的一記“環保牌”。對于希望在增加企業收益的同時做好社會責任以保持企業基業長青的企業決策者而言,他們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大型制造企業,通用電氣在環保產品方面的投資增加一倍,包括從節能燈泡到工業規模的水凈化系統以及更高效的噴氣式引擎等,沃爾瑪公司CEO李·斯科特承諾,沃爾瑪將削減30%的能源使用,最終目標是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并且要求供應商提供更加環保的產品:沃爾瑪銷售的某些魚類將必須產自可持續發展的漁場,服飾供應商將使用有機棉之類的材料。“我們相信這些舉措將使我們成為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的企業。”斯科特說。
綠色正在構筑企業新的競爭力,通用汽車等高耗能型汽車瀕臨破產,而豐田、本田等小排量車型銷量節節攀升,甚至像高盛和蒂芙尼這樣業務相去甚遠的公司也都宣布了與環保相關的動議。
長青藤顯現
“對很多企業來說,對實施綠色環保戰略的短期及中期的目標會帶來什么回報并不是很了解,”IDC亞太區服務部的調研副總監Philip Carter說,“客戶一般會不斷詢問投資回報時間,就像建立一個視頻電話系統一樣,這個系統可以方便進行溝通,可以降低出差成本,這能用一個模型來進行計算。對于綠色辦公室的投資回報也一樣。”
生產成本已不再是企業衡量效益的唯一標準,綠色正在成為企業參與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的內在驅動力。富士施樂承諾,到2020年,將產品生命周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的水平上降低30%,從產品開發、生產、零部件的采購、物流、顧客對產品的使用,以及產品報廢的回收等供應鏈各個環節建立低碳生產機制。
“如果不推行環保理念的話,也許能夠降低產品的成本,但這并不是公司真正的商業理念。”富士施樂(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徐正剛說:“如果要在市場上更好地生存下來,就必須不斷地改進技術,有了競爭,整個市場或者是整個環保才能夠做得更好。”
相似的策略也存在于理光和佳能這樣的廠商。從采購環節開始,理光就制訂了嚴格的綠色采購標準,佳能則高舉了無紙化辦公的旗幟。“作為一個全球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以及全球性的出口國,只有通過采用更加綠色、更加環保這樣的戰略讓我們區別出來。”惠普IPG亞太及日本地區(AP)企業文印管理事業部副總裁Pierre Mirlesse說道。綠色、低碳等要素正在成為企業拓展市場的又一武器。
Pierre介紹,如果實施更為環保的打印成像解決方案,打印的指標和數量會越來越少,消耗的能源也會越來越少。換一個角度就是,生產將作為一種低廉或者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來進行。但是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并不能越環保就越便宜,尤其一些生產能源的公司,但在打印方面的環保與價格剛好成正比。
不能忽略的還有“綠色”對于人才的吸引力。“目前人才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不僅僅是在中國,在惠普也是如此,我們推出環保公司,環保戰略,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們希望惠普所做的工作對整個環境是有益的,所以他們也愿意到惠普來工作。”
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不斷推進的技術理念、持續更新的智力資源……綠色暗流背后,通向企業基業長青的路徑開始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