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災難面前,微博再一次證明它即時的力量以及特殊的傳播和紐帶作用。
“我們剛剛經歷一場強震,大量房屋坍塌,”1月12日,在剛剛遭遇7.3級地震的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位名叫特羅耶·利夫賽的當地人在現場用微博客網站Twitter向世界描述了震后情景,呼吁國際社會齊伸援手。
事實上,這場災難性的地震,不僅震撼了海地這個加勒比島國,也震撼了整個互聯網絡。強震致使海地當地電話通訊中斷,但部分網絡線路仍可使用,因此,Twitter、Facebook以及YouTube等網絡“小道”途徑成為各國網民即時了解海地震情、聲援海地的重要平臺。
互聯網能夠讓人們在出現破壞正常溝通的情況時分享信息,在這方面,Twnter顯得更為重要。例如,網友“CarelPedre”透露:“余震每10分鐘發生一次!尋找家人的朋友們請在Twitter上寫明情況!我會在網上傳達。”網友“fredodupoux”說道:“我剛從超市回來。到處都是被困的人,非常黑暗。急需電和手機!”……許許多多關于海地的最新消息,時刻在TwitterJz發布。
“我認為社交網絡在海地的這次地震災難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Gabriel咨詢集團的分析師DanOlds認為。“從我目前能夠跟蹤到的情況來看,海地已成為TwitterJk最熱門的談論話題。人們紛紛發布微博,勸說跟隨者貢獻微薄之力。我聽說很多人都在發布尋找親友的微博。”例如,紅十字會在自己的Twitter上發布的捐款說明,被博友轉載數百萬次。而與海地有關的兩個詞,也在幾天內持續位居Twitter前10大話題之中。
不僅如此,Twitter發布消息的速度甚至比任何特派記者更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和BBc電視臺等權威媒體當天均在官網開設專欄,專門刊登這些人從海地首都太子港發出的消息和圖片,試圖用最快的速度,最簡練的直接引語,描繪海地震后全景。
在災難面前,微博再一次證明它即時的力量以及特殊的傳播和紐帶作用。正如業界分析人士所評價,“由于微博的特點兼具了IM的個體性、即時性,博客空間的個人信息發布和分享性,以及社區論壇的話題討論性,以及SNS社區的人際關系紐帶性,并且能夠便捷的發布信息,微博成為最被看好的未來互聯網發展趨勢之一。”
當然,這只是微博在眾多突發事件中的又一次“快速出擊”。微博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在微博客上,140個字的限制把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大量基于用戶的原創內容因此爆發性地產生出來。它也不同于以往的博客、郵件等方式,而是隨時隨地就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手機或互聯網表達出來,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個人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
而在國內,網民“織圍脖”形成一股潮流,除了正在大力推廣的新浪微博、139說客、9911等,搜狐、網易等網站也在近日紛紛開啟微博功能的測試,加入微博客行列。
在中國社科院不久前出版的《社會藍皮書》中,微博被評價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并表示中國微博的一大特點就是“強烈關注時事”。由普通網民臨時客串的“公民報道者”,趕在傳統媒體報道和政府新聞發布的前面,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布第一手的信息,對突發事件進行“現場直播”。同時網民通過“Follow”(跟從)鏈接形成微博客圈子,相當于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新聞平臺和論壇。事實上,自去年以來,上海地鐵側碰事故、雨雪致民航停航、廣東韶關勞工群毆等眾多熱點事件都在通過微博平臺獲得更具影響力的傳播。
在微博客興起的同時,對于國內眾多逐鹿微博客提供商來說,還有一項必須要做的功課,就是嚴格實施監控、過濾,同時積累用戶,創造市場機會。而在廣大草根用戶的支持下,或許用不了多久,不少第一手的新聞事件將在第一時間來自微博。
創新的動力源于配置的精彩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為滿足機房的能源需求而努力。這不是簡單的成本問題,還將影響到企業的日常運作。一項最近的研究發現,約半數企業因電力和冷卻問題而遭遇IT運營中斷。
IBM BladeCenter HS22的匠心設計體現在各個層面——采用低功耗的英特爾 至強 5500系列處理器,通過IBM SystemDirector管理軟件監控和限定能量消耗情況,內置的感應器(例如峰值測定裝置)能夠對既有的系統資源進行優化管理,比上一代IBM機架式服務器節省多達93%的能源。
了解如何讓您的企業在短短三個月內就能獲得顯著的投資回報 請登錄ibm.com/hs22/cn
綠色的地球需要系統、軟件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