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是英語學習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用英語溝通交流最直接的手段。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1inguafranea)的地位得以確立和鞏固。英語不再是屬于英美諸國的專利而是屬于世界,這一國際通用語在不同領域和地區的廣泛使用。英語的溝通交流的工具性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對我們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及存在的問題
口語教學是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一環,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言語交際能力、檢驗英語學習成果都有重要意義。目前許多大學都為學生開設了英語口語課,學生的口語水平也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口語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語音問題
英語語音語調是英語口語表達的基礎,語音語調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英語學習者的口語能力和聽力水平。學習者語音語調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再加上母語發音的影響和地方音的干擾。對學習者來說,語音語調學習的難度和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英語口語糾正發音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本族語言(漢語)發音對英語的語音產生了極大負面影響。漢語和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這兩種語言在其發音音位、舌位、音長、口形、節奏、語調等諸多方面有很大差異,造成了學生在語音學習上的困難。
同時,在口語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英語單音訓練,忽視了對語音語調的指導也導致了語音問題。對于教材中所出現的語音語調教學內容,往往是一帶而過,讓學生聽一聽,然后模仿一下。這樣的教學使有關重音、語調、連讀、失爆等語音音變現象很少受到重視,致使學生習慣于機械朗讀與背誦而不注重韻律節奏。學生單獨發音時能達到正確,但當讀短語和朗讀背誦篇章時就變了味,英語語言的韻律美喪失殆盡。由于缺乏對語音語調教學的重視,為學生日后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埋下隱患,也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準確性產生嚴重影響。
(二)表達的問題
由于缺乏相應的語言語境,學生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詞不達意及漢語式的英語。其典型的表現為中式英語。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英語學習者與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它是介于不規范語言和規范目的語之間的“中間語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只重視語法、詞匯、句型等英語結構性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英語本族語者的思維表達方式的學習和培養。這樣一來,在使用英語時,必然受到漢語思維及其表達方式的影響,表達出來的英語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維和表達習慣。
二、英語口語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我認為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一)以交際為中心開展口語教學活動。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語言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的活動來實現有目的、有意義的交際,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溝通,學會表達和理解不同的語言模式,如詢問、描述、邀請、抱怨等,從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
(二)語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語口語教學的基本前提。話語(discourse)脫離了語境,就不具備交際功能。比如Thankyou不一定就是表示感謝之意,在某種情景中它可能用來表示憤怒或拒絕幫助。
(三)口語的流暢性優先于準確性。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應注重選擇適當的語言相互傳遞信息,學生在口語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在課后總結或以后的學習中有意識、適時地逐步糾正。
(四)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在口語教學中學生不是教學內容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教師策劃出各種話題的交際方式,為學生設計進行交際活動的素材,并跟蹤檢查評估學生的交際情況。
三、教學策略
(一)多模仿少講解
可讓學生選擇一些英文原版的電影等語言材料,讓學生模仿語音語調以及學習英語本族語言者的表達。少了枯燥的說教,這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口語興趣,而且在純正英語的熏陶下,學生的英語會學得更地道。
(二)加強語音語調教學
口語教學不是短期活動,而是長期堅持并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全過程。為了保證學生能夠用正確、地道、自然、流暢的語言進行口語交流,教師除了進行單音操練外還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語音語調教學。采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聽使學生掌握其發音規律,并堅持模仿練習。
(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整個外語教學過程應在真實的社會情景下使用真實的語言進行交際活動,這意味著語言課堂教學應該排斥機械操練,盡量創造自然的言語交際條件,按情景組織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合中進行操練、使用信息轉換、情景模擬、游戲、角色表演等活動(下轉94頁)(上接92頁)形式。在課堂上結合教材的內容設計很多的情景(Scenario),提供大量的不同題材類型的語言材料輸入(Language Input),使學生適時地運用所學到的英語語言知識,并通過交際活動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能力。交際活動可以結合不同語境和文體的特點以角色的扮演(Role Play),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成對操練(Pair Work),解決一個問題(Problem-solving Task)等形式實現。同時,在交際教學中,應兼顧不同水平學生對語言的掌握,針對程度較低的學生設計語言游戲(Language Game),自由演說(free talk),情景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對程度較好的學生設計新聞報道(news report),分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和自由辯論(debate)等。
總之,在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以英語口語的溝通交流的工具性作為教學的目的,根據英語口語教學的特點及原則,不斷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學好口語。
參考文獻:
[1]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Jeren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舒白梅.外語教育學綱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王勃然,王大青,張春良.論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原則及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5]張桂芬.如何教好英語口語課[J].山東泰安廣播電視大學,2001.
(作者簡介:陳 鑫(1982.9-),女,漢族,重慶人,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