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樂陵市鹽堿土區(鐵營鄉)高粱田上,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對高粱產量及其根系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壟溝深松40 cm,中耕深松30 cm的耕作方法效果較好,能夠促進作物根系發育,顯著提高高粱的產量。建議耕作方式采用:原壟壟溝深松40 cm→撒施基肥→破開原壟合成新壟→中耕時壟溝深松30 cm。
關鍵詞:鹽堿化土壤;深松耕法;高粱
中圖分類號:S436.421.1+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5-0074-02
樂陵市鹽堿土壤占土壤總面積的40%以上,其產量遠低于良性土壤,大量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鐵營鄉的鹽堿土壤占樂陵市鹽堿土壤的80%左右,鹽堿化程度最嚴重。該區灌溉條件不利,經土壤成分測定該區屬于蘇打鹽堿化旱田。
本試驗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對蘇打鹽堿化旱田的作物產量及根系的影響,旨在探求蘇打鹽堿化旱田改良利用的合理耕作方式。
1 材料與方法
供試高粱品種為抗鹽堿性較好的敖雜1號。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壟溝深松40 cm,中耕深松30 cm;處理2:壟溝深松40 cm,中耕不深松;處理3:壟溝深松30 cm,中耕深松30 cm;處理4:本地常規耕作,各處理隨機區組排列,重復2次。該試驗區面積1 200 m2,示范區面積50 hm2。2月28日壟溝深松,3月2日播種,中耕深松在出苗后20天進行,666.7m2種植密度為5 055株,除根據處理要求的各種耕作方法外,其它栽培管理按常規進行。
調查項目:高粱的農藝性狀及產量、根系生長狀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對高粱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3種處理方法(處理1、處理2、處理3)與常規耕作(處理4)相比均有極顯著的增產效果,增產幅度分別為87.12%、80.81%和62.31%,表明40 cm和30 cm深松措施能夠極顯著地提高鹽堿化土壤上高粱的產量。其主要原因是:① 深松提高了表層土壤的溫度,促進了作物根系生長;② 深松提高了作物養分吸收能力,進而促進作物生長發育;③ 深松使表層土壤疏松,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按照“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鹽分運移規律,深松措施抑制了鹽分向表層土壤的聚集。
2.2 不同耕作方式對高粱根系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3種處理方法與常規耕作(處理4)相比,高粱根系數量明顯增加,其中處理1根系量增加最為顯著,根干重達162.1 g/株。從根系深度來看,40 cm深松處理區高粱根系可達80 cm以上。深松處理1、2、3的高粱根系分別集中分布在60、40、40 cm以下土層內,無深松處理的根系則集中分布在20 cm土層內。
4 小結
綜上所述,深松措施能夠有效地增加高粱根系數量,顯著提高作物產量。其原因在于土壤深松可以打破15%~40%的犁底層;可熟化生土層,加厚耕作層,改善深層土壤的物理性狀;增強根系活力和植株抗逆能力。試驗表明:采用原壟壟溝深松40 cm,中耕時壟溝深松30 cm的處理方法效果最佳。建議實施程序為:原壟壟溝深松40 cm→撒施底肥→破開原壟合成新壟→中耕時壟溝深松30 cm。
參 考 文 獻:
[1] 牛玉玲,王啟基.鹽堿地治理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 2002,33(6):44-45.
[2] 李懷軍,劉忠海,郝建成,等.德州市土壤鹽漬化概況及改良利用的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8,6:70-72.
[3] 宋 日,吳春勝,牟金明,等.深松對玉米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0,22 (4):73-75,80.
[4] 白廣明,富 剛,周 宙.深松促進農作物豐產機理綜述[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1,28(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