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奧巴馬新政
奧巴馬當政一年來,對外進行戰略調整,對內采取措施挽救金融危機,這一切都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國際形勢的走向,值得我們關注。
奧巴馬當政一年了。他從布什政府那里繼承了一場危機、兩場戰爭,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從奧巴馬的多次演說,尤其是2009年9月22日在聯大一般性辯論的講話中,從他內閣成員的多次政策宣示中,尤其是從近一年來的外交實踐中,可以看出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那就是放棄單邊主義,巧妙地運用美國的實力,回歸多邊主義,加強與傳統盟友的關系,并在全球締造伙伴關系,建立起一個由美國領導的多伙伴世界,要求盟國和伙伴國家擔負起更多責任來共同應對所面臨的挑戰:極端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
反恐“轉移戰場”遭到阻截
奧巴馬一上任就履行在競選中的承諾著手從伊拉克撤軍。2009年2月27日,奧巴馬正式提出了撤軍的時間表:美國將在2010年8月31日前從伊拉克撤走作戰部隊,到2011年,撤回全部剩余美軍。2009年6月底,美軍從伊拉克城鎮撤出,伊安全部隊開始執行本國的防務。但在美軍撤離以后,伊拉克的暴力襲擊事件仍時有發生。尤其是10月25日在巴格達市中心的司法部大樓和省政府大樓發生的兩起汽車炸彈襲擊,造成14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傷,成為今年以來最血腥的一天。這次襲擊暴露了伊拉克安全形勢的脆弱性,也給美軍的撤離蒙上陰影。奧巴馬要實踐他在《就職演說》中的承諾,把伊拉克負責任地留給伊拉克人民遠非輕而易舉的事。
更嚴重的問題是阿富汗。在競選中和當政后,奧巴馬一直把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相區別,認為伊戰是可以不打的,是“錯誤戰爭”,而阿戰是由不得美國選擇的,是“必打戰爭”。他上任首日即舉行國家安全會議,決定把反恐的主戰場從伊拉克轉移到阿富汗,并隨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調兵譴將,使駐阿美軍達到了68000千人;3月27日,奧巴馬又宣布了對阿富汗的“全面新戰略”,其要點是:第一、繼續打擊塔利班;第二、幫助阿富汗政府重建國家;第三、分化塔利班,招安其溫和派。但新戰略卻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而經過8年多的戰爭,民眾的厭戰情緒開始產生并滋長。最近的民調顯示了不同的數據,但基本情況是支持繼續進行戰爭的和反對進行戰爭的人數大致相仿,各占百分之四十幾。而且令奧巴馬尷尬的是,共和黨人大多支持戰爭,而他自己所在的民主黨內反戰的呼聲卻越來越強烈,包括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都公開出來反對戰爭。一些自由派智庫已經在建議“逃離帝國墳墓”的“撤出戰略”。12月1日,奧巴馬在西點軍校再次闡述了他的新戰略,宣布增兵3萬人,在明年上半年部署完畢;但18個月后美軍將開始撤退,到2013年前撤離。這一決定既部分滿足了支持繼續打下去的一派,也安撫了要求撤軍的一派,可以說是一個折中的產物。但增兵3萬人能不能達到安定阿富汗局勢的目的仍然是大有疑問的。
奧巴馬一直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聯系在一起。今年以來巴基斯坦政府軍先是在斯瓦特山谷地區與塔利班展開激戰,現在正進擊其在南瓦濟里斯坦的老巢。但塔利班卻實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專門針對巴強力部門,如情報機構、海軍部等進行恐怖襲擊,嚴重挑戰巴政府的權威和社會穩定。總之,作為奧巴馬戰略優先的反恐戰略調整實施得并不順利,其結局如何將是對奧巴馬政府的最大挑戰。
改善與穆斯林世界的關系舉步維艱
在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與穆斯林世界的關系惡化。奧巴馬意識到,改善與穆斯林世界的關系對于保障美國安全,改善美國形象關系重大。2009年4月6日他在安卡拉土耳其議會的演講中,尤其是6月4日在開羅大學對穆斯林世界的公開喊話中系統闡述了對穆斯林世界的政策,極力論證“伊斯蘭是美國的一部分”,“美國沒有,永遠也不會與伊斯蘭進行戰爭”,美國尋求與穆斯林世界“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為基點的新開端”。但與穆斯林世界改善關系的關鍵是推動巴以和談,在這一方面,去年恰恰沒有進展。內塔尼亞胡政府抵制兩國方案,6月14日勉強表示,愿意接受一個“非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他要讓巴勒斯坦完全解除武裝,當然遭到巴方拒絕。以色列還繼續在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阿巴斯最近表示要撂挑子,可能使形勢進一步復雜化。從2008年12月以來,巴以和談已經中斷了近一年。現在國際社會的一個迫切愿望是迅速重啟和平進程。
重啟對俄關系相對順利
重啟美俄關系是奧巴馬外交政策的一個重點。在布什政府后期,美俄關系由于種種原因壞到了極點。而美國實際上在核裁軍、反恐、伊朗核問題、朝核問題等涉及地區和全球安全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上都需要俄羅斯的合作。去年7月奧巴馬訪問俄羅斯,兩國領導人同意在年底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前簽訂新條約,繼續削減雙方的進攻性戰略核武器;俄羅斯同意北約部隊過境運輸阿富汗戰爭所需的軍事物資,美俄關系成功重啟。但俄羅斯最大的關注是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的問題。9月中旬,奧巴馬宣布,根據一項對于伊朗導彈能力的新的情報評估,美國決定放棄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從而消除了俄羅斯的心頭大患。俄羅斯立即投桃報李,推遲了向伊朗交付S-300型防空導彈系統,并拒絕向伊朗出售S-400型。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也改了調子,開始談到,如果伊朗無視大國的態度,也許某種制裁是必須的。
但美俄關系的改善是有限度的。首先,美俄雙方對兩國關系的看法有著根本不同。美國要建立的是美國領導的多伙伴世界,奧巴馬政府對俄政策調整是功能性的,俄羅斯是美國領導下的一個伙伴,但俄羅斯念念不忘的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其次,對于美國來說,前蘇聯集團的國家、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每個國家都可以自行決定自己的內外政策,如加入北約,而俄羅斯卻仍然需要周邊有一定的緩沖地帶。
防止核擴散形勢嚴峻
奧巴馬政府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極高的關注。2009年他在9月22日聯大講話中提到的“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未來”的四大要素,其中第一項就是“停止核武器的擴散,尋求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為此,美國設定了今后兩年的議程。在當前,緊迫的問題是伊朗的核問題和朝核問題。10月初,美、俄、中、英、法、德六國與伊朗代表關于核問題的談判恢復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提出了一個方案:伊朗在年底前將所擁有的1.5噸低純度濃縮鈾中的75%(1100公斤)運往俄羅斯,由俄羅斯將其提純至20%左右,然后再由法國進一步加工成燃料棒,最后運回伊朗,作為燃料供一個用于研究癌癥治療機構的核反應堆使用。但一個多月來,伊朗抵制這一方案。美國則警告說不能無限期等下去。下一步問題很可能再次提交到安理會,美國會提出制裁方案。
去年以來,朝核問題迭經波折。4月,朝鮮一再表示,六方會談已經完結,朝鮮永遠退出六方會談;5月再次進行了核試驗。接著安理會于6月通過了對朝實行制裁的1874號決議。到了7、8月間,朝鮮似乎又改變了做法,對美國和韓國采取了“魅力攻勢”,并一再表示希望與美國進行雙邊會談。直至10月5日溫家寶總理訪問朝鮮,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才表示,“通過朝美雙邊會談,朝美之間的敵對關系必須轉變為和平關系。朝方愿視朝美會談情況,進行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多邊會談”。但美國的立場是:“美國永遠不會與一個有核的朝鮮建立正常的、不存在制裁的關系,朝鮮領導人對此不應抱有幻想。”總之,在美朝雙邊會談之前雙方所表明的立場截然相反,雙方的要價都很高。在11月17日的中美《聯合聲明》中,雙方強調了繼續推動六方會談進程并落實2005年“9·19”共同聲明的重要性,希望六方會談早日重啟。奧巴馬總統即將派朝核問題特使博思沃斯訪問朝鮮。美朝雙邊接觸會有什么進展,能不能說服朝鮮早日重返六方會談,國際社會普遍給予密切關注。
東亞戰略的調整
東亞政策不是奧巴馬外交新政和戰略調整的重點方向。這里大致有三個方面:調整和加強與日、韓的同盟關系;促使中美關系朝著積極的、合作的、全面的關系進一步發展;增進與東南亞的關系。中美關系恕不在本文討論。
一、調整和加強與日、韓的同盟關系。以鳩山為首相的民主黨新政府一方面表示美日同盟仍然是日本外交的基礎,另一方面表示會重新評估日美關系,采取“更為獨立的”外交立場,倡導日美平等的同盟關系。最近在駐沖繩美軍基地的調整和日本為印度洋美軍供油問題上兩國進行了艱難的磋商,凸現了兩國關系調整的困難。根據2006年的美日軍事協定,美國海軍陸戰隊普天間空軍基地將在2014年關閉,大約8000名士兵將遷移到關島的新美軍基地。同時,日方將普天間機場搬遷至沖繩縣名護市施瓦布軍營沿岸地區。但沖繩人民強烈反對這一方案,要求美軍基地撤走。蓋茨在去年10月訪日要求日方落實已經達成的協議,但日方表示這一問題要推遲到明年夏季得出結論,遭到美方強烈反對。另一個問題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為美軍提供燃油補給所依據法案今年1月15日到期,美、英希望日本延續燃油補給,但鳩山政府卻態度消極。奧巴馬總統顯然對鳩山內閣的態度感到惱怒,最近奧巴馬訪日并沒有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美國與韓國之間沒有那么多的麻煩。在奧巴馬對韓國的訪問中,雙方協調了對朝核問題的立場,就“大妥協”方案達成共識。但在美韓自由貿易區問題上似乎沒有取得進展。
二、增進與東南亞的關系。與前國務卿賴斯缺席東盟對話伙伴會議和東盟地區論壇不同,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上任不久就造訪東盟秘書處,并啟動了美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進程。去年7月下旬再次訪問東南亞時,希拉里·克林頓簽署了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文件,并稱美國現在回到東南亞。
奧巴馬對緬甸的政策與布什政府時期有顯著不同。布什政府一直對緬甸施以高壓,實行制裁。奧巴馬政府沒有放棄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但主張對緬甸實行對話和制裁并重的政策。緬甸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姿態,雙方近來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互動。11月初,由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率領的代表團訪問了緬甸,這是10年來訪問緬甸層級最高的代表團。雙方對這次訪問都非常低調,也非常謹慎。顯然,美國與緬甸隔絕和敵對了多年,兩國關系不會因為一次訪問就春暖花開。
10個月來,奧巴馬對冷戰后的世界以及在美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提出了不少新的理念,有的已經轉變成了政策,有的政策已經付諸實施,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理念還沒有轉變成政策,有的政策也尚未收到效果。所以現在來評價其理念和政策的成敗優劣為時尚早。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奧巴馬政府在實行有選擇的戰略收縮。奧巴馬的理念和政策的實行情況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國際形勢的走向,值得我們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