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從常見的、簡單易學的各種物理現象(如簡單的運動、聲、光、熱、電等常見現象)的介紹和分析作為起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感覺到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就在自己身邊,對物理這門課感到親切,學習物理的興趣很易激發。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從實驗開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創設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集中指向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上。學生能專心致志地獲取知識,引起注意,學習興趣盎然,產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 例如,對于摩擦起電現象,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幾下,然后吸引碎紙屑;在講慣性時,可讓每個學生將鋼筆帽放在紙條上,然后看誰抽出紙條時還能保持筆帽不倒。學生們邊實驗邊觀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加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養成動手、動口、動腦的好習慣。趣味實驗不只是讓學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們感興趣的現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導他們逐步深入、拓展思維,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學習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觀察、記憶、和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專心地干一件事。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觀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觀,對自然界的各種物理現象(包括物理實驗現象)的知覺過程。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要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充分利用演示實驗,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研究液體對容器側壁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實驗時,利用側壁不同位置開有小孔的玻璃容器,在小孔的玻璃管上蒙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水,引導學生觀察不同位置的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得出結論;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實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雖然已經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水平還較低,處于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的過渡時期;由于辨證思維剛開始萌發,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身理的發育和心理的發育不同步,所以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還很差。教師要有計劃和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包括設計實驗計劃、觀察操作、數據處理、分析與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時,引導學生正確連接電路,利用控制變量法,經多次實驗測出每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親生體驗實驗,對得出的結論記憶深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精心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有創新的見解。我國的中學物理教學十分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說還很不夠。教師在教學中也較少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結合創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然,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培養過程。例如:為引證大氣壓強存在做“水杯-紙片”的實驗,很多教師簡單地把厚紙片蓋在裝滿水的杯口再倒過來,實驗做完即了事,讓學生目睹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實”,“沒有什么好想的”。如果重新設計這個教學實驗,可先由學生根據經驗思考“厚紙片能否掉下來”,在觀察的過程中,先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旨在引起學生對厚紙片與水杯的重點觀察,然后分別演示水杯盛滿水而杯口向下、向側面,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滿水的水杯與厚紙片的接觸處插入鐵絲等多種條件下厚紙片變化的情形,進而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與條件關系的深層觀察和全面思考,更能較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巧妙設計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思維品質方面,初中生思維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其思想的偏激與極端,不能全面、辯證地分析回題、解決問題。初中生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在顯示出很高的創造力的同時,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嚴謹的邏輯性及全面性,所以,對問題的最后處理結果常常是雖很有新意,但并不準確。逆向思維是人們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使解決它變得輕而易舉,甚至因此而有所發現,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奇跡來。例如:在學習物體的沉浮條件時,一個懸浮在鹽水中的雞蛋,要使它上浮,通常的作法是,在鹽水中加鹽,這樣做的效果并不明顯,反其道而行之,在鹽水中加水,雞蛋下沉。
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時候,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進行。正如列寧所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際的辨證的途徑,而實驗正是人們對新事物進行感性認識的最佳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許多概念的建立和定律(規律)的形成過程,究其建立(形成)過程,單靠理論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一定的實驗。在實驗所得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推理,才能達到真正教學目的,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精髓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使實驗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如何充分發揮實驗在課堂上的作用,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師思考的一個課題。由此看出,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的環節,因此,我們應該始終堅持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方向。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