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10:通貨膨脹預期下的中國貨幣政策

2010-01-01 00:00:00何海峰
銀行家 2010年2期

2010年貨幣政策展望

如果說2009年的主題是信貸高增長,那么2010年的關注點無疑非通脹莫屬,而通脹預期的恐慌也早已伴隨著前期釋放出地巨大流動性充斥全國,房地產、黃金等的資產價格也已被冠之以泡沫之名,而官方的說法卻是雖有物價變動卻還無通脹存在,那么,事實到底如何?通脹這一在經濟學中提起頻率堪成排在前三位,但又至今都仍無法統一定義的令人恐慌之詞在中國又究竟該如何表述?在眾多中國特色之中,是否也有“中國特色”的通貨膨脹呢?而作為貨幣政策制定者、近期有意實施多目標貨幣政策的央行,在2010年這一復雜之年控通脹與保增長兩者間又該孰重孰輕?其又能否在眾多目標之間尋得平衡交出滿意答卷?為此,本期特別關注約得專家學者專門撰文以探析其中原委。

按照慣例,2010年1月21日,在國務院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向中外記者介紹了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來自鳳凰衛視的記者提問到,“您在列舉CPI下降過程中有各項的數據跟我們實際采訪中了解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有不小的出入,他們認為通脹其實不只是預期,可能已經變成了現實。您怎么看待這個數據跟老百姓實際感受中的差距?”馬局長做出了如下回答,“每個人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對自己收入水平增長的感受和統計數據不一致,我認為不能說不正常。每一個人去購買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處的市場是不一樣的,而CPI反映的是居民用于消費支出的一籃子商品、服務,是若干個商品服務價格在一定時期的綜合平均數字。無數個復雜的價格變動情況要通過一個比較簡潔的數據表述出來,我們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人的感受都一樣。”馬局長的回答很實在,也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如果你對國家統計局局長的介紹稍加統計,就會發現“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至少出現了三次。

通貨膨脹再次出現?

英語中有句著名的諺語——“history repeats itself”,翻譯過來就是“歷史往往重演”。隨著2009年12月份CPI繼11月轉正為0.6%之后迅速升高為1.9%,以及PPI由11月的-2.1%轉正為12月的1.7%,中國是否將要發生新一輪通貨膨脹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而金融業界不同研究者的一個共同工作就是預測2010年的CPI能升到多高。

難以界定的“通貨膨脹”

作為經濟學最常見的一個基本概念,通貨膨脹一直沒有嚴格統一的定義——目前廣泛認可的是一個描述性解釋:通貨膨脹是一般價格水平持續、明顯的上漲。

這一解釋中的兩個限定仍然缺乏精確性。首先,教科書這樣告訴我們,所謂“持續”,不是指一次性的或短期的價格水平上升,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是,關于這個過程到底有多長,理論與政策上都沒有統一的明確界定。一般認為,這個過程應不低于12個月。同時,也不能把周期性經濟蕭條時,價格下跌后復蘇階段的價格上升稱為通貨膨脹(這種情況稱為“通貨復脹”(reflation),它指的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等方式刺激經濟以走出通貨緊縮。從時間上看,它是在經濟衰退、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后經濟從谷底開始恢復、價格總水平開始回升的那段時間。)。其次,所謂“明顯”,不是指輕微的價格水平上升——比如0.5%,就不能說是通貨膨脹。但是,這個價格水平明顯的增長率標準到底是多少,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中都沒有統一的說法,它更多是一個取決于人們對通貨膨脹敏感程度的主觀性概念。

衡量一個國家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指標有很多,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生產價格指數(PPI)和GDP縮減指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CPI。CPI用于衡量居民日常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幅度,也是貨幣政策決策參考的重要指標。在中國的實踐中,CPI是我們判斷物價水平變化的最主要、最常用指標。

當研究者進行經濟分析時,對通貨膨脹的分類會借助不同標準,如按程度分、按市場機制分、按預期分、按成因分、按政策因素分、按有無國際或戰爭因素等分,不一而足。其中,比較常見的是按照通貨膨脹程度劃分,它有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四種。爬行式通貨膨脹指一般價格水平年上漲不超過2%~3%,并且經濟中沒有形成通貨膨脹預期。溫和式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體百分比沒有統一說法。奔騰式通貨膨脹一般價格水平上漲率在兩位數以上,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惡性通貨膨脹也稱超級通貨膨脹,物價上升特別猛烈,且呈加速趨勢——此時貨幣完全失去價值貯藏功能,幾乎喪失交易媒介功能,成為“燙手的土豆”,國家貨幣制度即將崩潰。

所以,從以上說明中可以看出,一些比較嚴格或者嚴肅的學者,更愿意把中國本世紀以來的幾次CPI上升過程稱為物價上漲,而不是通貨膨脹。這里,筆者也仿而從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三次物價上漲

從下表可以看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CPI(以及PPI)衡量的物價水平出現過三次上升過程:1999~2001年、2002~2004年和2006~2008年。

當然,本世紀以來的這三次物價水平變化幅度顯著低于上世紀的兩次物價上漲——1989年和1994年的CPI漲幅曾達到了18.0%和24.1%。

當然,從月度數據看,可以更清楚地顯示這三次物價水平的變化過程。

第一次物價水平上升的起點是1999年4月和5月——從當月CPI上看,這兩月均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在連續16個月高于100之后,2001年9月,CPI當月首次出現0.1個百分點的同比下降。這次物價水平的最高點出現在2001年5月——CPI指數為101.7,物價上升持續時間(高于0以上的增長區間)也比較短。

第二次物價水平上升從2002年4月開始——當月CPI指數為98.7,此后直到2006年3月,當月和累計CPI指數均保持在100以上。這次物價上升幅度比較明顯,CPI最高曾達到105.3;持續時間也比較長,CPI高于100的時間達到了39個月——隨即便進入了第三次上升過程。

第三次物價水平上升從2006年3月開始,當月CPI指數為100.8;此后一路上升,2008年2月達到了最高點108.7;而后,CPI漲幅不斷下降,2009年2月當月CPI和累計CPI開始降至100以下,分別是98.4和99.7。這次物價上升幅度比較大,當月和累計CPI都超過了108;當月CPI在100以上保持了33個月。

年末歲尾的新情況

2009年7月,CPI和PPI降至低谷。隨后,開始逐月提高。從指數上看,CPI各月升幅依次為0.6、0.4、0.3、1.1和1.3,PPI各月升幅依次為0.3、0.9、1.2、3.7和3.8,無論CPI還是PPI,其近期的升高速度在不斷加快。這種加速的回升,自然就造成了公眾日益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盡管CPI和PPI剛剛轉正;其實,非但普通居民如此,早在2009年8月的時候,溫總理就正式提到了通貨膨脹預期問題。

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講,這的確還不能稱為通貨膨脹;但是,未雨綢繆,已經成為決策層和業界的共識,尤其是如何把保增長、調結構和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更好地結合起來——正如中央經濟會議所框定的2010年中國宏觀政策基本方向和基本格局:既促進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又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控制物價的上升。所以,財經界和實業界流傳著一句話——“2009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而2010年是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

保增長與防通脹的權衡

兩年多前始發于次貸危機蔓延而成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受到了沉重打擊。幸運的是,從上次世界性大危

機(1929~1933年)中學習到了教訓和經驗的政治家與經濟學家們,迅速發起了史無前例的危機救助措施和經濟刺激計劃。但是,一如主要國際金融和經濟組織所認識到的那樣,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在后危機時代里,世界經濟復蘇長路漫漫。同樣是在2010年1月21日,世界銀行發布了《2010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金融危機最糟糕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全球經濟復蘇依然脆弱。”報告稱,受到消費者、企業信心指數和各國貨幣刺激政策撤出的時間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前景混雜著“不確定性”。也許我們更愿意相信的是,率先復蘇的中國(以及亞洲)真的能夠引領世界的復蘇之路。

“double-dip”(雙谷):是世界、還是中國?

200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3.1%,這高于此前7月2.5%的預測。2010年1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再次建議提高經濟增長的預期;但是,與此同時,他警告說,“全球經濟可能要經歷另一波衰退——所謂的‘雙谷’經濟衰退(a so-called double dip recession)”。此言一出,不禁使人聯想起200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學界對中國經濟反彈的方式之爭——即V型復蘇與W型復蘇。

從2009年已經實現的季度GDP增長上看,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一個明顯的V型復蘇。但是,當我們把目光投向2010年時,更多的經濟分析者逐步形成了一個所謂“前高后低”的判斷。原因很簡單,隨著不再出臺新增項目計劃投資,而是確保已經上馬項目投入連續性,國家著力進行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處理,也就是說調整經濟結構與轉變經濟經濟增長方式,會使投資的貢獻在慣性之余逐步減弱。至于2009年消費的貢獻,由于有關核算數據還未公布,雖然會有所上升,但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步減弱,2010年乃至未來的消費仍在根本上取決于居民收入的提高,所以尚難準確預測。現在,剩下的就是2010年的出口了,它可是世界經濟的“因變量”;而一段時間內的世界經濟,從根本上講,真正唯一的引擎還是美國。

那么,美國以及與其直接相關的歐洲和日本的情況會怎么樣?

從美國來看,2009年第四季度GDP出現了超乎意料的3.3%增長;工業部門產能過剩雖然存在——但連續5個月超過了70%,12月超過了72%;工業產出總體指數在12月剛好超過了100,但仍遠低于危機前111以上的水平;采購經理指數也連續5個月超過52,12月更是接近了5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失業率從2009年年初的7.6%一路上升,最近三個月都在10%以上;CPI的增長變化由10月的-0.2在11月轉變為1.8之后,12月更是達到了2.7;同時,美國消費信貸一直保持了自2009年年初以來的下滑趨勢。因此,美國經濟復蘇在積極信號出現的同時,也傳遞著一絲隱憂:過早改變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損害經濟復蘇,因為失業率這一重要指標還未根本改善;而遲緩的推出則可能使3%以上的CPI上漲出現并惡化,那可就是通貨膨脹了。

同樣維系在美國身上的歐洲和日本,一則以憂,一則以喜。從歐元區來看,情況比美國還要差一些,2009年第四季度GDP預估增長可能會轉正而達到0.5%,CPI增長則在11月轉正后12月達到了0.9,失業率11月還在10%,采購經理指數連續三個月超過50,工業生產指數仍在下降——但降幅在收窄,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剛剛達到70%——遠低于危機前84%以上的水平。當然,歐洲主要國家之間存在明顯差別,例如,2009年12月,德國和法國的CPI分別上升了0.8%和1.0% ,而英國則上升了2.9%;而英國和德國的失業率相差不大,但法國就遠高于前兩者。根據最新的情況,德國已經將其2010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1.2%提高到了1.5%,而法國更是幾乎把其增長預期翻了一番,從0.75%提高到了1.4%。當然,中東歐的情況就另當別論了。從日本來看,經濟各項指標則出現了好轉跡象:GDP季度同比雖然仍在下降,但環比已經轉正;CPI還在保持下降;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六個月超過50;產能利用率連續三個月超過83%;失業率雖仍高于5%,但不斷下降;出口降幅大幅收窄,2009年12月有可能實現正增長。

所以,一旦美歐日在2010年撤出以政府大量資金支出來支撐增長的經濟刺激政策,其自身乃至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足夠的個人需求來加以抵消,本來就很脆弱的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就難以避免了。進一步地,如果美歐日經濟無明顯起色甚至再次滑落,中國的出口將無法實質性改觀,那么2010年GDP的“V型”增長會不會演變為“W型”增長呢?這樣的話,中國并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探底”的隱憂。所以,我們的貨幣政策需要關注多目標。

多目標的中國貨幣政策

從理論上看,貨幣政策一直存在著單一目標與多重目標管理的爭論。凱恩斯學派主張權衡性貨幣政策,力推貨幣政策多目標管理;貨幣學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主張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即根據經濟增長率和人口增長率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已經有了20多個國家公開采用了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目標制。似乎,貨幣政策單一目標代表了一個新的趨勢——經濟學家、美聯儲前理事梅耶在其《聯儲歲月》中披露,就連格林斯潘也是一個沒有公開宣稱的通貨膨脹目標制踐行者。

但是,中國的問題往往復雜于內部和外部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原因就在于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內部結構差異很大,同時又經歷著巨大的轉型。因而,周小川行長多次公開稱,中國貨幣政策的多目標是現實需要。在2010年工作會議對外公告中,中國人民銀行明確提出,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前提下,需要考慮貨幣政策多目標管理:“既要保持足夠的政策力度,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穩定價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脹預期”,即圍繞通脹、經濟增長、就業、國際收支四大目標考慮2010年貨幣政策制訂。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9.8%的GDP平均增速;從長期趨勢上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依然存在,那就是快速工業化進程中更加快速的城鎮化。但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經濟增長戰略,積累和引致了較高的加工工業投資率,并進而導致了地區發展和內部結構的不平衡,而且環境和資源問題也日益突出。可以說,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勢在必行,本來這也是“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突如其來的危機使保增長成了當務之急——因為一旦經濟增長低于8%,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會出現不少問題,甚至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面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內部問題解決的必要性,2010年的經濟增長仍然需要保持至少8%的速度,與此同時,調整結構以及“十二五”的進一步大力轉變增長方式也迫在眉睫;但是,通貨膨脹預期卻不期而至了。

“中國特色”的通貨膨脹

美國經濟學家米什金論及“通貨膨脹”時,反復重申到——當通貨膨脹被定義為物價水平的持續快速上漲時,大多數經濟學家(無論是貨幣主義者還是凱恩斯主義者)都會同意弗里德曼的論斷。而弗里德曼的著名論斷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通貨膨脹無一例外都是貨幣現象。”弗里德曼以及其后的眾多實證研究都表明,物價水平持續快速上升的背景都是貨幣供應量的高增長率,這也是貨幣經濟學已經接受認可的基本觀點。但是,通貨膨脹的貨幣性原因似乎還不足以完全揭示中國問題的全貌。

上一輪物價上漲的特征

從理論上看,如果貨幣供給的持續擴大造成了物價的上漲,那么這個貨幣供給的層次一般指的是廣義貨幣——即M2。當然,中國M2與CPI之間的關系似乎并不十分穩定,原因在于代表全社會流動性的M2其相當大成分是居民儲蓄存款,而后者與股市和資產價格的波動表現出了較大的相關性。因此,有學者開始轉而訴諸M1來試圖勾勒其與CPI的關系。一般認為,M1或者M2經由不同機制傳導到CPI的表現上,大概需要2~3個季度;而作為上游的PPI帶動CPI變化,大概需要2~3個月(當然,2006~2008年物價上漲是CPI首先啟動,這是一個新現象,是否預示規律已經發生了改變,尚待觀察)。

如以上各圖所示,滯后6月左右的M1和M2與CPI保持較高的變動一致性,而且M1似乎更具有清晰的先導意義。而在2006~2008年的通貨膨脹發展過程中,PPI似乎已經反而滯后于CPI的變化了。

從2006年3月開始的上一輪通貨膨脹,在CPI到達8.7%(2008年2月)和PPI到達10.1%(2008年7月)后,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和發展而迅速降落;而這輪通貨膨脹具有強烈的輸入型特征。從國際因素上看,由于更加開放的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以及工業化的不斷深入,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在利用本國資源之外,過多地轉向了國際市場。據張卓元在2005年的測算,1990年我們國家主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為5%,到了2004年已經達到50%以上,一半多的礦產資源需要進口。2007年中國石油進口量近2億噸,石油進口呈現超速增長。在石油進口量大幅攀升的同時,石油價格也屢創新高,并出現了147美元/桶的高位。同時2008年4月全球大米貿易價格再次大幅上漲,作為全球大米貿易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價格從580美元/噸,暴漲到760美元/噸。2003年至2008年2月國際原油及大米、小麥價格的增幅均為歷史最高;在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中,燃料價格、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價格均高于平均水平,成為拉動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國際石油價格與國際大米價格的上漲對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動作用,它是這次物價上升的主要原因。

國際傳導因素,再加上國內資源要素供求趨緊,以及中國CPI構成中食品權重較高的特點,也使上輪通貨膨脹表現出了成本推動的特征。但是,根據我們已經進行的有關研究,中國未來中長期內,這種輸入型與成本推動型兼具的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再次發生。簡而言之,中期內有兩個因素:其一,中國經濟增長必須轉向內需,高投資不太具有可持續性,而消費一時難有大的起色;其二,中國由來已久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勢必加以解決,在一段時間內的過剩狀態下,綜合其他因素,通貨膨脹比較難以發生。長期內則存在三個因素:首先,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已由短缺經濟轉變為動態性、結構性的過剩經濟;其次,中國儲蓄大于投資的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最后,中國有利的人口結構——即常說的人口紅利有可能會提前發生逆轉,而一個像日本那樣的老齡化國家其內部需求會在低水平上保持穩定。

通貨膨脹預期更需要重視

什么是“通貨膨脹預期”呢?這也是一個同樣難以標準化的界定。一般地,當一國物價水平連續12月上升時——注意不管物價指數本身是正還是負,人們便預測下一年的物價水平會繼續升高。但是,相對于長期視角下的經濟增長來說,短期經濟運行的變化更加微妙,尤其是處在經濟危機意外沖擊之下而發生轉折性變化時,人們的預期形成和改變就比較迅速。就中國的情況來看,CPI和PPI從2009年8月份開始實現了連續4個月的上升,從國家決策層、理論與業界乃至普通民眾就形成了比較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畢竟,通貨膨脹對國計民生造成的影響,讓每個有記憶的經歷者都難以忘記——劇烈的通貨膨脹會引發社會問題甚至不可想象的事情。

經濟學和金融學有一個與通貨膨脹預期相關的定理,以大經濟學家歐文·費雪而命名——叫做“費雪效應”。“費雪效應”說的是,如果大家都預期通貨膨脹要發生,那么它就真的會發生,而經濟中的利率則必然會提高。作為一個經驗規律,“費雪效應”同時也擁有其邏輯上的自洽。由此可見,通貨膨脹預期是一個比較可怕的事情。西方學者已經對通貨膨脹預期進行了很多研究,得到了比較成熟可靠的結論,這里不再贅述。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經說過,“我們以前經常提到低通貨膨脹預期在抑制價格壓力和促進增長中的關鍵作用。金融市場或居民和企業這方面預期有任何走高的跡象都是我們決策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美聯儲現主席伯南克也認為,“毫無疑問,通貨膨脹預期的狀況極大地影響了實際通貨膨脹,從而影響中央銀行穩定價格的能力”。米什金的研究表明,通貨膨脹預期的錨定程度對于通貨膨脹和整體經濟的表現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十分遺憾的是,許多對我國消費者的通貨膨脹預期實證檢驗表明,消費者的通貨膨脹預期并非完全理性。

中國普通民眾的通貨膨脹預期非完全理性,具有其實踐存在的合理性。其中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在于,CPI不能全面反映物價的變化:其本身構成中食品占有了30%多的權重;而且,也沒有包含住房價格——后者最為要命,2009年12月份,中國最大70個城市房地產均價同比上漲了7.8%。但是,世界上各國CPI都沒有包括住房價格,就是因為住房購買雖然是普通老百姓的最大消費,但在國民經濟統計中它卻是投資。此外,股票等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也沒有納入CPI中;很自然地,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沒有關注過這些金融資產價格——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決策上,國際上貨幣政策要不要關注金融資產價格,一直都是個話題。

正是由于通貨膨脹預期令人討厭,處理不當會惹來很大麻煩;而且中國的通貨膨脹預期并非完全理性,所以從溫總理到周小川行長以及相關部門眼下極其重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責任

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歷史從來都不會重演,但往往驚人地相似。”

盡管對于2010年中國CPI會上漲多少還存在著不同的預測,但2009年史無前例的巨量貨幣信貸投放以及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預期,使政府決策面臨極大考驗。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告訴記者他有兩大擔憂——“我的第一個擔憂是如何既維持、維護、推進經濟持續回升的勢頭,又把物價的上升控制在一個溫和可控的范圍內。”那么,作為“帝王之術”的貨幣政策其責任何在?

貨幣政策的不對稱責任

世界都公認,格里斯潘治下的貨幣政策已經超越了科學的層次,達到了藝術的境界。根據其自傳披露,格林斯潘的心得就是,最好的貨幣政策就是為經濟體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讓其自身各種因素自發地協調運行,從而實現貨幣利率狀況與實體經濟中生產率力量相匹配。

談到貨幣政策的作用,另一位弗里德曼——美國經濟學家本杰明·弗里德曼說過一句話,“你可以用韁繩拉住一匹馬,但你不能用韁繩推動一匹馬。”這里,貨幣政策就是那條韁繩。很自然的一個問題是,經濟運行既有高漲也有低落,或者說既有通貨膨脹也有通貨緊縮,姑且不論貨幣政策的順周期與逆周期操作,通貨漲縮不同狀態下

貨幣政策責任能力如何呢?

已有的理論研究告訴我們,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治理應對存在著非對稱性。當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貨幣政策的能力效果會更強一些。例如,可以通過數量手段與工具,控制貨幣信貸投放,來使經濟降溫減速,價格水平也會隨著回落;也可以通過價格手段工具,提高利率,增加企業資金成本,減少社會生產投入與開工擴大,物價自然也會得以降低。這方面,中國最有經驗,我們總結出的一句經典就是——“管住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但是,當經濟一旦陷入深度衰退或者蕭條陷阱的話,貨幣政策就難有用武之地了。不管是投放貨幣還是降低利率都不會有用——實際上,現代貨幣政策更加常用的利率武器根本無法啟用,因為你不可能為經濟設定一個負利率。從上世紀90年代直到2006年,十多年間日本的貨幣政策就處在這種尷尬境地。所以,中國貨幣政策其實最應擔心的不是通貨膨脹——盡管我們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以及風險都相對可控,而是通貨緊縮。

當然,不管如何,未雨綢繆,設定2010年物價上漲的不同情境并準備好預案,既是政策決策者職責所系,也是業界與經濟研究者天然的工作。

貨幣政策向何處去?

對于任何一個研究者而言,最具挑戰也最有風險的一件事情就是進行預測了。不管是經濟狀況還是政策出臺,預測對了那是理所應當,再自然不過了。但是,最有可能的是說錯了,如果錯得不太離譜,那還可以;如果太離譜,那就成了笑話。

根據此前的研究,2010年二季度到三季度時,CPI會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年末會出現高點),而GDP的增長勢頭會下降。據此,可以推測的是,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在2010年二三季度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各一次,而二到三次的加息行動會在下半年才考慮。但事實是,2010年1月第一周5000億元的信貸投放(據媒體報道,前2周的信貸投放已經超過1萬億元),使央行迅速動用了法定準備金率這把巨斧,接連兩次主動上調央票發行利率,而且輔之以一些非正式的手段方法;同時,銀監會也采取了一些相應行動。正如眾多研究機構與分析人士所認識到的那樣,貨幣政策趨緊已經開始,根據經濟增長與物價變化的動態發展,貨幣政策操作會更多體現出靈活性來。我們可以推斷的是,在國務院對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強調之下,央行一定會高度重視穩預期防通脹的當務之急。當然,由于事態發展變化復雜微妙,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央行尚未明確也難以明確2010年的貨幣信貸指標——倒是中國銀監會劉明康主席在公開場合做出了披露。

基于這種情形,這里對央行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上略做建議。第一,明確中央銀行反對通貨膨脹的決心與態度,例如明確宣布貨幣供應與信貸投放的目標甚至是指標;第二,應當宣布目標如何達成;第三,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第四,在實踐中尋找最佳溝通策略。當然,從現實來看,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其獨立性比不上美歐中央銀行,但提高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透明度,仍將有助于穩定通貨膨脹預期。

結論

我們認為,從中長期看,中國不會發生失控的、持續的通貨膨脹;2010年,中國物價上漲已不可避免,通貨膨脹預期已經形成并漸成行動,但全年CPI超過3%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基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潛力來看,即使出現也無大憂。中國貨幣政策趨緊已經將露端倪,基于多目標的政策考慮,不會迅速反轉適度寬松的基調,但是,操作的靈活性將進一步加大,手段工具采用順序應該是先量后價。對于中國貨幣政策來說,穩定通貨膨脹預期以及治理通貨膨脹并不是一個挑戰。當然,這僅是個人作為決策研究者一家之言,用心良善正如辛棄疾所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愿不是預測出錯后的罵名。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3344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欧美激情伊人|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91精品综合|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国产清纯| 欧美劲爆第一页| 国产香蕉在线|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久久一级电影|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aaa视频|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看看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a免费| 在线毛片免费|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天天更新|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激情午夜婷婷| 亚洲综合狠狠|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人妻熟妇|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永久天堂网Av|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黄视频网站|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欧美一级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91国内在线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