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1996年12月17日,A銀行湖北分行(以下簡稱“A銀行”)信用卡部與廣水B信用社(以下簡稱“B信用社”)簽訂了一份《融通資金協議書》,約定由A銀行信用卡部借給B信用社1000萬元,時間從1996年12月17日至1997年6月17日,月利率為14.1‰,逾期按每日0.5‰計算罰息。協議簽訂后,A銀行信用卡部依約將1000萬元匯至B信用社指定賬戶。在收到款項的當日,B信用社將其中的600萬元借貸給了武漢市康樂物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康樂公司”),由于沒有簽訂借款合同,故康樂公司給B信用社寫了一張借款借據,上面載明借款期限為半年,月利率為17.4‰。該貸款由武漢市某橋梁經濟發展公司(以下簡稱“橋梁公司”)提供擔保。與此同時,A銀行的信用卡部向B信用社出具了一份《承諾書》。主要內容是:“B信用社向A銀行信用卡部拆借資金1000萬元,其中,B信用社向康樂公司貸款600萬元,期限半年。如果康樂公司遇到資金運作困難,不能按期歸還B信用社此筆貸款,則B信用社向A銀行信用卡部拆借資金600萬元也按期順延,A銀行信用卡部不得向B信用社催收此筆600萬元借款,待康樂公司歸還B信用社貸款后,B信用社再歸還A銀行信用卡部600萬元。”
1997年6月17日,A銀行的資金計劃部又與B信用社簽訂了一份《金融同業拆借合同》,但A銀行的資金計劃部沒有據此合同向B信用社付款。同日,A銀行的資金計劃部向B信用社出具了《承諾書》,具體內容為:“B信用社向A銀行信用卡部拆借資金1000萬元,受A銀行信用卡部委托,B信用社向康樂公司貸款1000萬元,如果康樂公司不能按期歸還貸款,B信用社向A銀行信用卡部拆借的1000萬元資金也按期順延。A銀行信用卡部保證不得向B信用社催收借款,待康樂公司歸還B信用社貸款后,B信用社再歸還A銀行信用卡部1000萬元。此承諾書同融資拆借合同同等有效。”但A銀行資金計劃部沒有據此合同向B信用社付款。1997年6月23日,B信用社又向康樂公司貸款400萬元,橋梁公司為康樂公司的兩次貸款共計1000萬元提供了擔保。
1997年至2001年期間,B信用社先后分7次共計償還A銀行借款本金75萬元,利息142萬元。2001年4月27日,B信用社與康樂公司就康樂公司欠貸事宜達成《關于康樂公司欠貸有關事宜商定筆錄》,約定:“康樂公司應于2001年5月15日前還息20萬元。若A銀行同意B信用社1000萬元融資延期,則康樂公司必須保證按期償還利息。三個月內,康樂公司必須提供資產保全。”由于B信用社沒有按照《融通資金協議書》的要求及時償還款項,A銀行遂于2002年1月11日向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B信用社償還拆借資金925萬元,并支付利息及罰息819萬元及負擔本案訴訟費用。
爭議的法律焦點
《融通資金協議書》和《金融同業拆借合同》是否真實有效
本案一審法院認為,A銀行信用卡部與B信用社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中約定的融資期限違反了《商業銀行法》第四十六條關于融資期限最長不能超過四個月的規定,從而認定該合同無效。同時,二審法院也認為,A銀行和B信用社之間的拆借期限無論是第一份合同,還是第二份合同均超過了四個月,前后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違反了上述禁止性規定,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但是,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在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交的民事抗訴書認為,二審判決以拆借期限超過四個月違反了《商業銀行法》關于同業拆借的規定為由而認定《融通資金協議書》和《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無效屬于適用法律錯誤,明顯不當。在再審過程中,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沒有對《融通資金協議書》和《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的效力問題進行確認,而是認為,因本案中有A銀行出具的兩份《承諾書》存在,B信用社與A銀行之間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的性質和效力應如何確認,對本案的實體處理沒有影響。
筆者認為,對于部分無效合同,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條和《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本案一審和二審法院均認為《融通資金協議書》和《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的拆借期限條款違反了《商業銀行法》的強制性規范而無效。但就具體案情而言,對于上述兩個合同是否屬于同業拆借合同尚需要研究,即便屬于同業拆借合同,那么同業拆借期限條款違法,也不會導致整個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從而致使整個合同失去存在意義。
《承諾書》的性質和效力
由于B信用社在一審時提交的是《承諾書》復印件,因此被一審法院認定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故在一審時未對《承諾書》的效力進行認定。
二審時,B信用社提交了1996年12月A銀行信用卡部出具的《承諾書》原件,但二審法院認定《承諾書》僅明確A銀行與B信用社是同業拆借關系,B信用社與康樂公司之間是借款合同關系,并沒有委托的明確意思表示,A銀行信用卡部的承諾以及A銀行資金計劃部的承諾均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由于《融通資金協議書》與《金融同業拆借合同》被認定無效,因此與拆借合同有關的《承諾書》也應歸于無效。考慮到A銀行信用卡部身為金融機構部門,應當明知同業拆借的法律規定,且A銀行的信用卡部和資金計劃部均承諾,在借款人康樂公司不能償還B信用社貸款的情況下,B信用社應償還A銀行的拆借資金期限順延,客觀上對B信用社貸出此筆款項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A銀行對合同無效的造成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但提起抗訴的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卻認為,從《承諾書》載明的內容來看,該《承諾書》擔保的是康樂公司償還B信用社貸款的1000萬元債務。也就是說,主合同是B信用社貸款給康樂公司,擔保合同是A銀行以1000萬元為康樂公司借款作擔保。康樂公司不還貸款,B信用社就無須還給A銀行。依《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主合同及擔保合同均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A銀行應依其承諾,在康樂公司向B信用社還清貸款的條件成就前,不能向B信用社主張權利。
對此,再審的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應將A銀行和B信用社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和A銀行出具的兩份《承諾書》聯系起來看。兩份《承諾書》是相互聯系的,1997年6月17日的《承諾書》是1996年12月的《承諾書》的延續。從內容來看,兩份《承諾書》所指向的只有一個1000萬元。沒有《承諾書》就沒有《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或者說,沒有《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也就沒有《承諾書》。但《承諾書》是獨立于《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之外的A銀行的單方意思表示,具有獨立的內容和獨立的效力,《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的效力應如何確認對《承諾書》的效力的認定沒有影響。《承諾書》應認定為有效民事法律行為,《承諾書》的存在為B信用社履行債務附加了條件。在附加條件未成就時,A銀行不能向B信用社主張權利。
筆者認為,從本案中兩份《承諾函》的內容來看,其和我國《物權法》以及《擔保法》所規定的保證、抵押、質押和留置等擔保方式存在明顯區別,其僅承諾在康樂公司未能按時還款時,A銀行不得向B信用社催收貸款,待康樂公司歸還B信用社貸款后,B信用社再歸還A銀行。由于我國對物權采取法定主義,故筆者認為本案中的兩份《承諾函》不應被認定為一種擔保方式。考慮到此承諾函由A銀行單方作出,我們可以將它作為A銀行給B信用社放款時單方設定的條件,在條件沒有成就時,B信用社不負償還義務。
委托貸款抑或同業拆借
在訴訟中,原告主張雙方之間的關系是同業拆借關系,而B信用社則主張是委托貸款關系。可見,本案的重點問題就是確認原被告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對此,一審法院認為是同業拆借關系,而二審法院通過概念辨析,認為同業拆借表現出的是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委托貸款表現出的是委托人(非金融機構)、受托人(金融機構)和借款人(非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且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從案中當事人各方提供的證據分析,A銀行與B信用社應為同業拆借法律關系,而非委托貸款法律關系。并且列舉了五條理由:一是從雙方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和《金融同業拆借合同》字面可以理解。二是兩份《承諾書》明確A銀行和B信用社是同業拆借關系,B信用社與康樂公司之間是借款合同關系。三是B信用社并未舉出充分的證據證明A銀行和B信用社是委托貸款關系。四是委托貸款中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不需要與借款人辦理擔保手續,而B信用社貸款給康樂公司時卻辦理了擔保手續。五是還款情況間接證明不是委托貸款。
然而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卻認為,這個委托關系從表像上看是同業拆借關系,但實質上是委托貸款關系。兩份承諾書可以證實這一點,其內容符合委托貸款的受托人不承擔貸款收不回來責任的特征。同時,從目的來看,A銀行明確該資金的用途是給康樂公司,目的在于為康樂公司開發項目進行融資貸款,而同業拆借的目的在于解決頭寸不足及臨時性資金不足的問題,故也不符合同業拆借關系的特征。對此,再審法院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認為,A銀行和B信用社之間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金融同業拆借合同》的性質和效力如何確認對本案實體部分的處理沒有影響,轉而從兩份《承諾書》的性質和效力應如何認定的角度出發尋求案件的突破口。
筆者認為,按照《商業銀行法》(1995年)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同業拆借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四個月,以及1997年6月17日《承諾書》中B信用社受A銀行委托向康樂公司貸款1000萬元的內容來看,將原被告雙方的關系認定為同業拆借關系較為牽強。同時,根據《貸款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和兩份《承諾函》的內容來看,只要康樂公司未能按期歸還貸款,B信用社向A銀行信用卡部拆借的1000萬元資金也應按期順延,且A銀行不得催收,直到康樂公司歸還B信用社貸款。而事實上,A銀行1996年12月17日與B信用社簽訂的《融通資金協議書》在期滿后的當天,也即1997年6月17日,A銀行又與B信用社簽訂了一份《金融同業拆借合同》。兩份《承諾書》的日期也與上述日期一一印證。這表明B信用社在整個過程中實質上并未承擔相應的貸款風險。即便B信用社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先后分7次向A銀行共償還A銀行借款本金和利息217萬元,并且B信用社與康樂公司達成《關于康樂公司欠貸有關事宜商定筆錄》,但這并非是認定A銀行和B信用社之間存在同業拆借關系的充要條件,相反,認定A銀行和B信用社之間為委托貸款關系則更為妥當。另外,雖然《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委托貸款業務管理問題的批復》規定信用合作社不能辦理委托存、貸款業務,但該批復是部門規范性文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的規定而不能作為認定合同效力的依據,亦即,合同效力不受上述批復的影響。
啟示
本案的案情十分復雜,涉及的雙方當事人均為金融機構,最后以B信用社勝訴而告終,而A銀行敗訴后卻面臨康樂公司不能償還債務的巨大風險。為了有效防范法律風險,商業銀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商業銀行業務部門開展委托貸款業務時在相關文本中應審慎使用有關的專業詞語,防范指示不清的風險。本案例中就是因為使用“同業拆借”和“委托”等詞語造成模糊而產生究竟是同業拆借關系還是委托貸款關系的糾紛。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委托貸款業務時,應認識到委托人向受托人發出周全詳盡指示的重要性。在委托合同中如果對此沒有具體詳細的約定,委托人將面臨因受托人沒有約定義務而致使貸款無人管理或者回收困難的風險。對此,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簽訂條款詳盡的委托合同來避免指示不清,在合同中詳細明確地約定貸款的條件、對象、用途、授權的范圍,貸款審查的義務、專款專用的保證,情況通知的義務和按期催收的義務等相關內容,同時完善相關的擔保措施。
嚴格使用承諾函。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日常經營活動時大量接觸或使用承諾函。但對于承諾函的性質問題上,我國法院目前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對于承諾函是否構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合同看法不一致。由于多數情況下承諾函的用語和措辭比較模糊,不會明確地表示愿意承擔保證責任或代為償還欠款的意思,因此為了更好保護自身利益,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一定要認真審核接收的承諾函,對承諾函的用語和措辭進行詳細分析。同時,商業銀行在出具承諾函時,也應注意我國《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關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重要內容的說明義務及其舉證責任,防范相關風險。
委托銀行應注意防范受托人資格不符所帶來的相關風險。由于委托貸款業務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都很強的金融業務,法律法規嚴格限制受托人的資格,所以委托人在申請委托之前一定要確認受托人具有符合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能從事該項業務的資格。在本案中,作為受托人的B信用社就存在受托人資質問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委托貸款業務管理問題的批復》第一條和第二條的規定,根據《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規定》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以及金融業分業經營的要求,信用合作社不能辦理委托存、貸款業務,因此,也就不能作為委托貸款業務中的委托人或受托人。由于信用合作社不能辦理委托存、貸款業務,因此,其違規辦理的委托存、貸款業務就不應納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指標予以考核。雖然該批復屬于部門規范性文件,但是信用社在具體開展上述業務時,仍然應該加以遵守,防范監管風險。
委托銀行應積極采取訴訟措施維護自身債權。雖然本案中A銀行因為出具的《承諾函》而最后敗訴,但這并不表明A銀行通過訴訟手段案例維護其自身的債權的安全是一個錯誤選擇。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委托貸款協議糾紛訴訟主體資格的批復》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委托貸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答復》的規定,在履行委托貸款協議過程中,由于借款人不按期歸還貸款而發生糾紛的,貸款人(受托人)可以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貸款人堅持不起訴的,委托人可以委托貸款協議的受托人為被告、以借款人為第三人向貸款方(即受托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在確認是委托貸款前提條件下,A銀行起訴B銀行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中國工商銀行法律事務部湖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