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蘇(滿語“鹽”的意思)湖,位于科爾沁草原上的吉林省乾安縣境內,湖的面積約為110平方公里,湖盆面積約為80平方公里。據說是霍林河下游遺留下的湖泊,后來由于河流改道,水流中斷,地表的徑流將地層中的鈉、鎂等離子不斷溶出,使淡水湖變成了鹽堿湖。湖區內多自流泉。
大布蘇湖(以下簡稱湖)與我國唯一的一處泥林(俗名狼牙壩)毗鄰,二者的最大間隔約十七華里,最小距離為零,高低落差有四、五十米。有人按照先人“山與水是自然界的夫妻”的思路,又考慮二者特殊的地理地貌,世間罕見,認為“它們”應該是一對“神奇的夫妻”。
湖因為含堿量較大,湖水呈乳白色。一般情況下,遠望,她仿佛是一塊亞光的白玉,近瞧,她仿佛是液態的“白玉”。當太陽當空照的時候,再眺望,她又像萬花筒般變幻著的白玉:一會兒白亮亮,一會兒白花花,一會兒白粼粼的,這時的她顯得甚是靚麗。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湖面上籠罩著似煙、似霧、似雨的氤氳,飄飄渺渺,似有似無,仿佛是少女神秘的面紗,這時的她顯得甚是溫柔。一般情況下,湖面沒有波浪翻滾,更談不上驚濤拍岸,她總是被微風輕輕地吹著,均勻的縠皺波紋,慢節拍地溶溶曳曳,宛若舞人的慢四步,這時的她甚是好性情。有時她還精心打造自己的炫彩:夏季來臨的時候,在湖區斑駁的綠色上面,在白色的湖水周圍,自流泉噴出的水花此起彼伏,洋洋灑灑,受到陽光的折射,猶如條條細細的銀線,轉眼,便將天地相連;猶如縷縷七彩的舞虹,轉眼,便蕩漾在湖間;猶如朵朵正在綻放的錦繡花團,轉眼,便與風一起飄散。這時,不由得讓人抑制不住沖動,欲向眼前的一切奔跑而去,擷取并擁抱這些奇妙的水花,旋進湖波里,溶入美麗之中……它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擬歌先斂,欲笑還顰”,地道的“大家閨秀”,與雄偉奇崛的泥林真可謂“地設一雙,天造一對”.呢!
湖區中奇特的景物很多,諸如在連浮游生物都不生長的鹽堿水里、堿土斑上的蘆葦,像棵棵散穗的小高粱似地格外壯實,這不禁讓人發出“天下第一蘆葦”的感慨;在除了土坷垃以外,連一粒小石子都不見的地兒,卻突兀出十多塊大石頭,其中一塊“巨石”有一米多見方呢!這不禁讓人發出“是女媧時余下的補天石,還是天上掉下的隕石”的感慨;在那大面積的灘涂中,基本是泛白的稀堿泥,但是哪位患有腳氣病的朋友在這里赤腳走上一陣子,痼疾就會奇跡般的好了,如果多來幾趟,就難有復發之虞了,這不禁讓人發出“何不讓患者在露天的舞廳中伴著音樂跳起赤腳舞療疾”的感慨。在湖東的灘涂上,有一片根須可以變成草炭的草場,三伏天酷暑難熬的時候,在這里挖地約30厘米,便可取出晶瑩如玉的冰塊,吃上一口,甘甜蹦脆,那感覺甭提有多舒服、多美了!你說,奇也不奇?可更奇的還在后面呢,如果在取冰處再往下挖,挖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取出幾斤或十幾斤鮮活的泥鰍魚來,讓你淋漓盡致地過把摸魚癮,并將終生銘刻這難以忘懷的瞬間。在這里,這時候,一家人或三四個伙伴一起,在地上挖一個坑,支上鍋,點起牛糞,煮沸泉水,伸手取魚,不一會兒便清香四溢了。這會兒,人們圍在一起,高舉酒杯,于是乎人醉了,周圍的萬物醉了,乃至天地都醉了,甚至有人說:“獲得這一信息人的思緒都醉了。”還有,當你滿懷“曲徑通幽”的愜意與滿足準備回程的時候,千萬別忘記再沿湖邊仔細尋覓一番,很可能又會得到新的驚喜:撿到遠古時代水中動物的一塊或一小具遺骨,它們經過長時間鹽堿水的浸泡,變得晶瑩剔透。如一枚小貝殼,給人的感覺,是美玉缺少它的魂魄,瑪瑙缺少它的靈性,語言描繪不出它的神采。你會幾次伸出手去,又幾次縮了回來,那是因為既擔心弄臟了它,又擔心碰碎了它,最后可能還要進行一番“是把它帶回去永久保存呢,還是讓它永遠安睡在這里好呢”的抉擇!
湖區中還有一道道既美又險的風景線:有的像一座座淺水中的鮮花島;有的像一盆盆精心培植的綠色植物或紫羅蘭的大盆景;有的像一頂頂泛著七彩之光的太陽傘;有的像剛剛拱出土的紋絡清晰、碩大無比的花菇;有的泛涌著藍褐色的稠密液體,上面還有顆顆小銀星在閃爍……如果是那位或那幾位朋友自己闖進這里來的,見到這些花花美景,千萬立即停止你的腳步, “只可遠觀,不可近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如果是導游帶大家進來的,千萬要服從他的指揮,不能因為有了“靠山”,為了尋求刺激,就鋌而走險。如果問這是為什么,讓我告訴你,這些都是打著美麗幌子的陷阱,即“大醬缸”。(當地人對灘涂和沼澤上泥淖的俗稱)它的“胃口”和“消化能力”非同一般,人、牲畜、馬車大小的交通工具如果陷進去,都會遭滅頂之災,這絕非危言聳聽。據說當年金兀術被岳家軍追趕,他的一輛大車陷進了“大醬缸”里,車上裝的都是從中原掠奪來的金銀財寶,曾有人看見車轅子還露在“大醬缸”外面呢。于是便有一撥一撥人想盡辦法想把車拉出來,結果都失敗了,車反而陷得無影無蹤了。至今在湖周圍不時還可以發現當年往出拉車的牛的遺骨呢。這里的“大醬缸”可以說數不清,所以當地群眾說“大缸小缸排字缸,邁步是缸,落腳是缸,倒了趴在缸沿上”。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這哪里是風采,分明是陷阱。非也,這正是湖的一大特征——噴泉上躥的涌道(大的噴泉就明顯些),水將周圍的泥土稀釋了的結果。如果我們掌握了它的規律,也不必心有余悸了,當險情出現時,不要掙扎,要立刻躺下,竭力往出滾,靠著它的浮力,便可脫險。余下的,就是充分享受其美的一面了。
湖中堿的年蘊藏量約20萬噸,堪稱寶湖。春天,湖周圍的堿水上升,浸潤地面,被風干后,形成土堿;入冬,湖水封凍,冰面上在清晨時生長出一層薄薄的霜堿;隆冬時節,湖面被堅冰封住,在下面的水中形成冰堿。這些原堿,再經過加工處理就成為有多方面用處的堿了。打堿,特別是打撈冰堿,很有點意思和味道。人們先用冰镩鑿穿冰面,清除碎冰后,形成一個長約15米,寬約1.5米的長方形水池,再用長桿堿耙子探入水中,貼著湖底把冰堿撈上來,其含堿量可高達80%左右。如今,人工打堿基本上被現代化生產代替了,關于當年勞作的精彩場面,只能源于他人繪聲繪色的描述及個人的想象,也正因為如此,追尋的空間就更大了,即可謂“想景勝于看景”了。前來打堿的人來自本省、遼寧、黑龍江、河北等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熙熙攘攘,只能用車水馬龍來匹配,只能用聚哈氣成霧,揮熱汗如雨,穿紅帶綠成景來形容,只能用人聲、馬蹄聲、車輪聲,聲聲悅耳來反映。此時堪稱湖上最熱鬧、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最富于雙重意義的風景線。于是乎,那數不盡的“銀塊玉坨”、“銀粉玉屑”被裝上車運往全國各地、千家萬戶,那一聲聲“寶姑娘”的對湖的呼喚便脫口而出。
好了,湖的風采,還是請朋友們親自圈點吧,這里,再讓我們體驗一下湖與泥林這對“夫妻”日常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面吧:每當東方旭日噴薄欲出或西天紅霞萬朵的時候,周圍村落的炊煙裊裊上升,并向整個空間飄散著,彌漫著,使得本來相對靜止的湖與泥林進入了“動”的狀態,映入你眼簾的又是一番美景。這時的你有可能詩興大發,用最美好的語言,去吟詠二者的牽手、信步、徜徉;去吟詠因為時間段的不同,日光投向二者位置的不同,“他們”或戴、或穿金色的禮帽、披風、裙褲,一抹的“情侶系列”時的百般儀態,萬種風情;去吟詠“他們”“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曲——將愛情進行到底!去吟詠“他們”由于千萬年來的閱歷、感悟,而顯現出的最自然、最本色的東西……
〔責任編輯于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