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家民本觀的“貴人賤神”思想啟示我們在圖書館管理活動中要尊重客觀規律,反對宿命論;儒家民本觀的“民貴君輕”思想有助于明確圖書館管理工作人員的主體地位;儒家民本觀的“重和輕亂”思想對于培育協調一致的圖書館互動關系有啟示作用;儒家民本觀“貴群體輕個體”的思想有助于認識圖書館團隊精神塑造的意義與途徑。
關鍵詞:儒家民本觀;圖書館管理;圖書館資源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5-0193-02
圖書館管理是對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達到預期管理目標的過程。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開發、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是圖書館發展面對的重要命題。在對儒家民本觀內涵分析與審查的基礎上,我們能尋找到其對圖書館管理的啟發性,找到其對圖書館管理的現代價值支持。
一、儒家民本觀的主要內容
儒家民本觀的內涵可謂是博大精深,筆者認為其主要思想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內涵之一是“貴人賤神”。“貴人賤神”說明儒家不重視甚至否定鬼、怪等神秘力量,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力量。《左傳·桓公六年》記載隨國的季梁說:“夫民,神之至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鬃訉怼⒐忠活惖幕奶普f法更是不屑一顧,《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貴人賤神”落實到人與自然的層面就是強調“天地之中人為貴”?!抖Y記·禮運》篇說:“人者,天地之心也”。《孝經·圣治章》則引孔子的話說:“天地之性人為貴”?!百F人賤神”的思想落實到社會層面上就是即天見民,強調“天”是人們意志的代表。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將天詮釋為“民心之大同”,也就是說,民眾即天,民眾的共同愿望、要求與權利就是天理,“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而吉兇應之?!?王夫之:《讀史通鑒》77卷十九)。
內涵之二是“重人輕物”?!爸厝溯p物”觀強調人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地位。《禮記·禮運》篇說:“人者,天地之心也”。(《尚書·泰誓》說:“惟人為萬物之靈”,這些都充分提出并明確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鬃釉?“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 ,《鄉黨》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就體現了孔子人比物貴的人本思想。儒家“重人輕物”觀重視人的作用??鬃釉?“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他認為要管理好國家,人是關鍵。所以要留住人、重視人。儒家“重人輕物”觀尊重人的尊嚴,愛護人的生命,如孔子不僅反對人殉,甚至對以俑代人也表示極大的義憤:“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孟子·梁惠王上》);肯定人的物質利益,強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堯曰》) ,“使民以時”(《學而》) ,“斂從其薄”(《左傳·哀公十一年》)。
內涵之三是“民貴君輕”。儒家“民貴君輕”思想的一個基本方面是“民為邦本”,即在民與國的關系上強調人民為國家的根本?!渡袝の遄又琛氛f:“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后世儒家不斷闡明、發揮這種思想。孟子說: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此提出了“仁政”這一人本管理模式,“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簍上》)荀子則將君與民的關系比作為舟與水的關系:“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茍子·王制》)這種思想成為以后統治者中有見識的政治家制定施政方略和統治政策的一個重要思想依據,值得當今的管理者借鑒。
內涵之四是“重和輕亂”。儒家思想十分重視人與自然、天與人、人與組織、人與社會的和諧。孟子從肯定民心向背的作用出發,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孫丑下》) 。荀子從社會和諧的角度說:“人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離,離則弱,弱則不能勝物”。這充分說明了要得到政治上的穩定和社會安寧,就要講究“和”,要愛民、富民、利民,要做到人與人和、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和,實現自我協調、天人協調、人我協調。儒家這種“重和輕亂”、“天地人和”思想構成了民族較強的群體意識,對社會和組織的團結、穩定有積極作用。
內涵之五是“貴群體輕個體”。大多數儒家傾向于人性善的觀點,認為人天生就有善的種子,孟子的說法最為典型,“仁義禮智非外爍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那么善的種子源自何方呢?其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家庭,“家之重要,特別是為認清個人之故,亦即為實現個人所具有仁之種子”[1]275。而家本身就是一個團隊,所以可以說儒家民本觀是以群體為其本位的。儒家雖然認為善的種子源自家庭,但并未將善的行為也局限在家庭之中,而是提倡將其推廣到國家、天下,這樣就使得儒家民本觀的群體本位有了比較牢靠社會結構基礎。
二、儒家的民本觀對圖書館管理的啟示
從儒家民本觀的主要內涵看,圖書館管理的確可從其中找到現代價值支持。
其一,儒家“貴人賤神”的思想啟示我們在圖書館管理活動中要尊重客觀規律,反對宿命論。圖書館管理中宿命論的表現就是不重視客觀規律,將管理的成敗寄托在個別領導人物或模范人物身上,將偶然性的成功因素視為必將反復出現的條件,以及認為圖書館管理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全憑意氣行事等。顯然,后兩種情況與“貴神”在表現上還是有所區別,但其宿命論的實質卻是一致的。“貴人賤神”的思想啟示我們在圖書館管理中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發揮人的主體作用。這意味著,圖書館管理必須反映其成員的共同意志,為成員的共同利益服務,充分發揮成員們的聰明才智?!百F人賤神”還有天人相合的一面,這一思想啟示我們,圖書館管理應正確處理好內外公共關系,達到內外“人和”的目的。
其二,儒家的“重人輕物”思想有助于明確圖書館管理工作人員的主體地位。何謂管理主體?人們常認為,“具有管理科學知識與技能,擁有相應的權威與能力,從事管理活動的人或人的集合,才能成為管理主體”[2]4-6。其實,主體的基本含義,常引申為主人翁、主導地位、主要作用。按照這個意思,筆者認為圖書館管理的主體應包括普通員工。儒家民貴君輕的思想還啟示我們,圖書館管理中要重視人才,依靠人才。而依靠人才的重要表現就是依靠員工進行民主管理,也就是孟子所謂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之;優民之憂者,民亦憂之”。(《孟子·梁惠王下》)
其三,儒家民本觀“重和輕亂”思想啟示我們要培育協調一致的圖書館互動關系。圖書館的工作需要培育領導與館員和諧的互動關系。管理者應倡導員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引導館員追求個人與團體的調和、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建立和諧溫情的人際關系;館員應積極主動地謁誠為讀者服務,主動與讀者溝通、協作,充分開發利用讀者的智力資源,提高服務能力,與社會各個機構及讀者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其四,儒家的“貴群體輕個體”觀有助于圖書館管理所需的團隊精神的塑造。何為團隊精神呢?團隊精神即“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是團隊成員工作心理狀態與士氣的顯現,是團隊成員的共同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的體現,是凝聚團隊,推動團隊發展的精神力量與共同意愿”[2]113。受群體本位的儒家民本觀影響的人們容易形成較強的社會性格,當然會喜歡團隊的其他成員。群體本位的民本觀強調個體對群體的責任,容易使成員產生作為團隊成員的尊嚴與自豪感;群體本位的儒家民本觀認為善的種子是在團隊(家庭)中產生的,意味著的行為首先要推廣到團隊其他成員身上,有利于團隊幫助個體達到他單獨無法達到目標。所以,儒家民本觀有助于形成圖書館的內聚力。
三、儒家民本思想的揚棄
儒家民本觀畢竟是產生于傳統社會的思想,因此要發揮其對圖書館管理的啟示,就必須在繼承吸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揚棄。如,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何晏說:“言孝悌之人必恭順,好欲犯其上者,少也”。(《論語·學而》) 意思是講社會安定須從孝悌治起,人人做到孝悌就不會頂撞領導,人人順從,社會就太平無事。這里的“孝悌”、“不犯上”,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因事而異,一味順從,就會抹殺人的能動性和創新精神。
我們在圖書館管理中借鑒其思想時要批判地繼承,要做到“理”(目標)、“情”(情感)、“法”(制度) 相互統一, 和而不同,實現揚棄,并進行現代價值的再創造,古為今用。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爸贫仁且粋€社會的游戲規則,是為決定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約束,制度通過建立一個相互作用的穩定的,但不一定是有效的結構來減少不確定性,它確定和限制了人們的選擇集合”[3]。要使圖書館管理有效的進行就必須加強相關管理制度建設。另一方面,為保證圖書館正常、有序地開展各項服務,圖書館在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必須重視制度的人文道德基礎,重視規章制度的親和力,不能只要求讀者適應圖書館的管理規定,,而不考慮圖書館適應讀者的需要。所以,圖書館在對規章進行修訂時,要把人性化服務理念很好地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在制定與讀者有關的規章制度時,要事先認真、廣泛地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讓讀者理解圖書館制定規章制度的目的或要解決的問題;在執行規章制度的過程中,要改變圖書館傳統的剛性管理,注入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劉志琴.文化危機與展望——臺灣學者論中國文化[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
[2] 芮明杰.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 道格拉斯·C·諾思.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三聯書店,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