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誰要是能見到北極光,誰就能得到幸福。于是,藝術家們年復一年閃動著創意的靈光,在這冰天雪地建造出神奇圣潔的冰旅館、冰酒吧、冰教堂、冰劇院……
朋友移民去了瑞典,走的時候和男友在國內領了證,沒有見證,沒有儀式,她去得有些失落。男友并沒有欠她一個婚禮,而是帶她去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教堂。
圣潔的穹頂、晶瑩的神壇,連十字架和洗禮盤都冰清玉潔,呈現出一種神圣而夢幻的熠熠光影。這是北極光下最寒光閃爍的教堂,它的一物一什,都由冰雪制成。
他提前一年預訂,郵寄出生證明、結婚證書,擠破頭才擁有了這次珍貴的機會。
教堂在瑞典北部,一個名為尤卡斯亞維的小村莊里,聞名世界的冰旅館也在這里。婚禮結束,朋友在電話里興奮地對我尖叫:“你一定要來這里看一看!”
凍到骨子里的冰旅館
從斯德哥爾摩乘航班到達瑞典北部重鎮基律納,再搭旅館巴士或出租車就能到達17公里外的尤卡斯亞維村。在漫漫極夜來臨前的某天,我站在了北極圈以北200公里的這片茫茫雪原上。
一下車,我便被遠處一座巨型冰雕震撼了,它就像一頂巨大的白色帳篷,由內向外散發出藍色的微光。大帳篷的門口立著個大冰塊,刻著“Ice Hotel”的字樣,想必這就是傳說中的冰旅館了。
完全跟掉進了冰窟一樣。室外是-35℃的天寒地凍,旅館內-5℃,卻也不見暖和多少。我們被要求換上旅館標志性的制服——特制的防寒服、氈皮靴、皮帽和手套,還領了個熱能睡袋。所有行李則由服務員送到專門的行李存放區,因為行李留在房間,很可能凍成房間里的新冰雕。
這真是一家獨特的旅館,它的迷人不只在于冰屋的噱頭,還在于屋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冰制成的。墻壁、墻柱、窗幔、吊燈……大廳里安放了幾把椅子,也是冰雕的,因為來冰旅館的人實在太多,更多人只能參觀參觀,于是坐坐冰椅也過癮。
穿過長長的冰走廊,就是一個個并排著的冰房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主題,都有不同的創意。走進屬于我的房間,仿佛走進了童話仙境。那是一間被晶瑩的冰、潔靜的雪以及斑斕的燈烘托著的臥室,右手玄關處,兩米高的冰柱上還雕刻著各種精美圖騰。
床呢?就是一個大冰塊!不過,倒也不必擔心躺在冰床上會變“冰雕”,因為床上墊著一個15厘米厚的白色充氣墊,還有一塊厚厚的馴鹿皮。服務員說,晚上只要把自己塞進睡袋,再戴上皮帽就可以過了。雖說睡袋能抵御-35℃的嚴寒,還是聽說很多人在睡前都會禱告,希望自己在第二天醒來時可以安然無恙。
有趣的是,這里很多房間都沒有門,只掛了個門簾。晚上,經常會有好奇的人偷偷來“欣賞”人們的睡姿,尤其是新婚夫婦的房間,更成為光顧的熱點。
第二天清晨,漂亮的北歐女侍前來叫早,并送來一杯熱騰騰的橘汁。因為在-5℃里度過一夜,我光榮得到了一張冰旅館的生存證書,上面注有當天旅館內部和外部的溫度。
一年一個輪回
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藝術,但這些冰建筑的壽命卻是短暫的。
每年冬天,這龐大的原生態建筑被雕琢成型;來年春天,所有的屋頂、隔斷、窗幔、很難稱其為床的床開始慢慢滴落不舍的眼淚。或許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冰旅館已從世界上消失,化作一泓清水,回到托納河的懷抱,準備開始新一年的輪回。這時候,我們偉大的藝術家們,也將開啟新一年的構思。一如20年前的熱情。
尤卡斯亞維村,五百年前已是原住民薩彌族聚會的場所。這里的冬天最低氣溫為-40℃,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為積雪覆蓋,12月里有兩個星期看不見太陽升起,但唯一不缺的就是冰雪。“我們有什么可賣的呢?”有一天,幾個當地人就這么互相問起來。合乎常情的回答就是:“只能賣我們最豐富的,冰和雪。”
1990年某一天,他們用村邊托納河里的冰塊堆了間50平方米的冰房子,作為行人的驛站。趕巧的是,那年冬天,真有那么一群游客前來參觀冰雪,他們帶著馴鹿皮和睡袋,在這圓柱形的冰房子里落腳。他們被這種與冰雪融為一體的睡眠方式征服,決心將這種絕妙的體驗持續下去。
“冰旅館”的概念就這樣誕生了。它的誕生和存在,不是資本和營銷的結果,純粹是一個靈感和絕妙創意的產物。當然,它延續著北歐藝術一貫的風格——極簡,簡單得只有冰和雪。雪來自天空,冰來自蜿蜒凝固了的托納河。
住進藝術里
每年11 月,托納河封凍,建造工程開始。獲邀的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奔向尤卡斯亞維,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冰雪藝術家,有從沒跟冰雪打過交道的珠寶設計師、漫畫家,有負責電力、生活設施的建筑師,以保障冰旅館既擁有高度的藝術觀賞性,又能滿足正常的使用。事實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參與每年的旅館建造,正是冰旅館獨一無二風格的重要保障。
他們協力合作。建筑師們將雪噴灑在大型鋼架上,等待凍結。當結構穩固后,便將原有的鋼架拆除,留下一個獨立的冰雪迷宮,并在內部劃分走廊、客房和餐廳。藝術家們則從毫無污染的托納河中取來冰塊,作為內部裝修的材料。12月底,冰旅館逐漸完工。
冰旅館每年的整體設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每年被邀請來設計套房的藝術家名單也不同。這座旅館就像時裝一樣,隨著每年的潮流而變。2007年,冰旅館主題是“極光”,其外形設計大膽而多彩,入口處是藍紫色的波浪型。主題套房有“冒泡沼澤”、“606房間”、“飄浮的多邊形”等。俄羅斯的兩位設計師帶來了“俄羅斯新藝術”,在冰雪墻壁上雕出了蕾絲和刺繡的圖案,給房間增添了柔和而精致的女性氣息。
2009年,瑞典藝術家組合BerntWesterlund和Tj sa Gusfors以月球表面為主題,設計了豪華的“帶我去月球”,整個房間灑滿了點點星光,床頭還掛著一個由木雕家設計的盈月模型,躺在冰床上,如同置身于浩瀚蒼穹之下。另一件作品“冰雪皇后”,是兩位日本藝術家的靈感之作。
當然,住進藝術里講究的是你情我愿,因為它不僅需要受凍的勇氣,還意味著付出昂貴的房費。普通單間每晚約2000元人民幣,藝術套房則是這價格的兩倍甚至更多。即便如此昂貴,每年仍有源源不斷的客人涌向這里。也正因為如此,才激勵著藝術家們年復一年閃動著創意的靈光,不至于使冰旅館的建設淪為一項自娛自樂的藝術。
10多年前,ArneBergh來到尤卡斯亞維,第一次用冰來做藝術品。之后就在這里長久定居,成為冰旅館的藝術總監。“冰就是我的平常生活。”這位雕塑家每年都會獨自站在河岸,默默注視著自己的作品化為細流消失在托納河,沒有遺憾。他是藝術家集體微小的一分子,卻也代表著建造冰旅館的藝術家們集體的心聲。
有創意,有機遇
冰旅館的創意雖好,但真正名聲遠揚,還是靠機遇。1996年,著名的酒商Absolute Vodka利用冰旅館和附近的風光為背景,做了一次全球規模的大型廣告活動,冰旅館由此名聲大震,各路游人紛沓而至。
于是,冰旅館和酒商聯手打造冰酒吧(Absolute Bar),成了冰旅館重要的組成部分。據說,它的創意來自北極光,以透明的冰代表清澈的夜空,以五彩的燈代表絢麗的極光。所以,也有人把冰酒吧稱作“地面的極光”。冰制的吧臺、吧椅,加上多彩燈光的掩映,意境非比尋常。
酒吧里出售各種雞尾酒,這些雞尾酒出自最有經驗的調酒師,他們擅長把不同度數的純伏特加和產自瑞典原始森林和沼澤的各種野草莓,以及其他果子調配在一起,比如最受歡迎的“冰中之火”、“北極之光”等。當然,所有的雞尾酒都被盛在冰杯子里端到你面前。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冰旅館從最初的50平方米擴大到5000平方米,它不僅擁有冰酒吧,還有冰劇院、冰教堂等附屬建筑,成了舉世無雙的最大、最著名的冰建筑,也將所有的浪漫元素集中在了一起。
2004年,一對戀愛了10年的瑞典年輕人來到冰教堂舉行冰雪婚禮,在管風琴奏響的婚禮進行曲中,牧師用冰雪祝福他們潔白無暇的感情,并抓起一把雪灑在他們身上,年輕人的眼淚頓時晶瑩得如同身旁高聳的冰燭臺,純潔而美麗。后來ArneBergh用冰塊形象地將這對新人的眼淚制成了一件剔透明亮的冰雕作品,放置在了教堂中。
從此,每年冬天都有約150對的新人在這里舉行婚禮。牧師站在冰雕講壇上主持儀式,賓客坐在冰凳上默默祝福,新人在冰雕十字架下交換婚戒,然后坐狗拉雪橇,去往冰旅館的“新婚套房”。
有人說,在冰教堂舉行婚禮有三個特殊的意義:這里冰清玉潔,代表愛情的純真;新人將共同面對嚴寒,體現著對愛的堅貞;教堂每年都要重建,每年舉辦婚禮的地方都是唯一的,代表愛情的專一和不可替代。
我卻知道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里是瑞典冬天最長的地方,若是誠心守候,能看見神奇的北極光閃亮乍現。傳說誰要是能見到北極光,誰就能得到幸福。也許正是這眾多的原因,吸引人們來到冰教堂發表他們浪漫的新婚誓言。
為了讓來不了冰旅館的人也能體驗到幸福,冰旅館還用托納河純凈的水制成各種冰塊和冰制品,運送到世界各地。看天氣做生意,賣與眾不同的體驗與感覺,這是冰旅館的生存法則,也是氣候賦予當地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