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寶座好像被詛咒了一樣。兩年前,豐田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超越了通用汽車,成為全球最大制造商。通用汽車在去年申請破產保護,但等待勝利者豐田的并不是掌聲,而是越來越大的麻煩:銷量大幅下滑,并且破天荒的在2008和2D09兩年發生大規模虧損。
就在經濟復蘇的曙光初現之際,豐田則又遭遇了大規模召回事件:由于油門踏板的質量問題,豐田汽車今年1月份宣布在美國和歐洲分別召回330萬和200萬輛汽車(中國市場也被卷入這場質量危機)。豐田甚至宣布將在美國暫停八款車型的銷售,并將它們停產一周。在過去的經濟周期起伏中,豐田都能讓自己成為一架增長機器,但在這次的經濟危機中,這臺機器停擺了。
無論對豐田的北美業務還是對于豐田的全球品牌形象,這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對剛出任豐田社長沒多久的豐田創始人之孫豐田章男來說,這更是一場異常嚴峻的危機考驗。
全球汽車業并不乏大規模召回事件,但對豐田來說則是不能承受之重,尤其在其過于依賴的北美市場——奧迪幾乎花了20年才在美國恢復質量聲譽。長期以來,正是憑提供質量出色、經久耐用的汽車,豐田成為全球汽車業的標桿企業,其精益生產模式被眾多希望提高效率的公司效仿,既包括通用和大眾汽車這樣的同行,也包括惠普這樣的IT制造巨頭。盡管從外觀上看,豐田的眾多車型并不讓人激動,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豐田的質量優勢讓其在眾多汽車制造商中獨樹一幟。
現在的質量危機,則讓豐田花費數十年積累的聲譽蒙塵。沒什么能比“只是另一家汽車制造商”更打擊豐田的自信了,如果豐田不能靠質量這一核心競爭力來贏得消費者,它只能像其它廠商那樣,更多靠外觀設計、操控性和內飾這樣的情感指標作為籌碼。壞消息是,大眾和現代起亞這樣的廠商不但在質量上正縮小與豐田的差距,其產品的情感籌碼也大大加分,甚至超越了豐田。
即便沒有眼下的質量危機,豐田過去兩年在全球市場走出的也是一個非常陡峭的曲線。在中國市場,豐田由于未能針對國家頒布的汽車購置稅調整政策及時做出反應,在1.6升排量和豪華車市場都表現不佳。更重要的是,它未能像競爭對手那樣在中國生產符合本地消費者需求的汽車,而是主要把其他市場的暢銷車復制到中國。在豐田銷量最大、利潤最為豐厚的美國市場,豐田提高汽車零售價格的做法讓眾多銷售商不悅。而在偏好性能強勁和造型個性的歐洲。豐田車型過于老化并且在外觀設計上缺乏個性,也不能像歐洲廠商那樣提供全系列的柴油發動機車型。
何以至此?
金融危機導致的歐美汽車市場大滑坡是豐田糟糕表現的導火索,但不是問題的全部。在這場危機中,大眾汽車和現代起亞這樣的對手表現出色,甚至過去節節敗退的福特都在2009年實現了市場份額增長并恢復盈利。
分析人士和豐田自身如今都相信,豐田太過自負了,對規模和利潤的過分追逐造成了對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的忽視。過去十年,豐田汽車以危險的速度實現了迅猛擴張,在截至2008年3月的財年實現了創紀錄的1.72萬億日元凈利潤,銷量也在2008年超越通用汽車。但在分析人士看來,豐田是如此專注于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商,以致于經濟危機沖擊美國時,豐田未能及時削減產量——它在北美擁有7家裝配廠。在豐田內部人士看來,過度擴張給著名的“豐田生產方式”(TPS)帶來巨大壓力,擴大了供應鏈環節的風險。
出路在于回歸本源。這正是豐田章男去年六月上任以來提出的核心戰略:聚焦公司經營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身體力行“現地現物”的豐田座右銘,創造“合理利潤”。而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需防止在連續的挫折中喪失耐心和冷靜。盲目尋找能夠拯救公司命運的方法,這將會讓一個錯誤引發了又一個錯誤,從而讓豐田脫離復興之路。
李嘉誠
出手
當大多人在面對電動汽車市場的火熱不知該恐懼還是該貪婪時,“超人”李嘉誠對這一新興產業投出了自己的“信任票”。1月26日,嘉盛控股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正式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同時,嘉盛控股將向長和系主席李嘉誠配售4億股股權。此舉使得李嘉誠間接向電動汽車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而他也是繼“股神”巴菲特八股比亞迪之后,另一進入該領域的知名投資者。
如今。關于國家將出臺私人購買純電動車補貼計劃的傳言日益增加,而過去五年內,整個鋰電池市場的高速增長更讓人有理由相信電動汽車產業的美妙前景。不過同樣不能忽視的是續航時間過短、高居不下的價格以及市場的魚龍混雜。可以想見,接下來李嘉誠仍然需要和巴菲特一樣,繼續用事實向市場證明自己的價值發現能力。
比爾·蓋茨Bill Gates
聲援中國
盡管蓋茨的大部分精力已轉移到慈善事業,但這并不妨礙他以前輩的姿態點評微軟的競爭對手谷歌,對于其退出中國一事,這位微軟創始人稱,很多國家包括美國都存在爭議性法律,并不無嘲諷地指出,“如果谷歌連美國市場都選擇退出的話,我才會佩服他們。”
事實上,這并非微軟和谷歌第一次結怨,兩家公司在過去數年中曾經多次互相激烈指責。這些碰撞并非僅僅是出于業務層面的競爭,某種程度上更是企業文化的沖突:微軟代表了美國傳統的精英主義,而谷歌恰恰是自由主義的大本營。在中美之間關于互聯網政策的爭論日趨升溫的背景下,蓋茨的言論更是突出地體現了這種文化上的沖突。其看待互聯網內容審查的視角與谷歌明顯錯位,他認為,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審查十分有限,而且許多國家均有類似措施。蓋茨并不支持谷歌終結在華運營,理由是與互聯網限制帶來的小麻煩相比,保持中國互聯網的繼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愛德華·惠塔克里Edward Whitacre
登堂入室
尋找了8周CEO后,通用汽車公司68歲的董事長愛德華·惠塔克里1月25日表示,他將無限期擔任通用汽車CEO一職,以保持公司重整時的穩定性。今年初,惠塔克里曾公開表示通用汽車能夠在2010年扭虧為盈,并計劃在6月份之前償還所欠政府數十億美元貸款。
在進入通用汽車之前,惠塔克里沒有任何汽車業的從業經歷,但這位重組高手曾經領導過美國西南貝爾電信公司完成了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著名收購。雖然通用汽車的這一決定讓大多數分析人士跌破眼鏡,但這也使得底特律所有汽車生產商的CEO全都是從其它行業“空降”而來。
穆拉利Alan Mulally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盡管穆拉利在福特汽車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已被外界廣為稱頌,但當福特宣布2009年實現凈利27億美元后,他仍然贏得了鋪天蓋地的鮮花和掌聲。要知道,這位飛機工程師不僅成功將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公司駛出破產危機,而且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大蕭條中,幫助福特實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盈利。穆拉利以身作則,堅決改變福特過去官僚保守的企業文化,同時制定了清晰明確的“一個福特”戰略目標,并帶領全公司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前進。
在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先后破產的情況下,福特拒絕接受政府救助貸款的行為將其藍色標志擦得閃閃發亮。如今這最終轉化為了轎車銷量。諷刺的是,過去這個領域一直是日本人的天下。
黃奇帆
新官上任
在渝工作八年之后,1月26日,58歲的黃奇帆順利成為重慶新一任市長——這是在重慶成為直轄市13年以來的第四任市長。在此之后兩天,惠普中國公司宣布,其在中國投資建設的第2座綜合性電腦生產基地在重慶竣工,并正式投入運營。這座年產能400萬臺筆記本的新工廠將大大提升重慶作為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制造能力,而這一切與黃奇帆的幕后推手不無關系。
以“懂經濟”著稱的黃奇帆曾經在上海工作多年,曾是浦東新區開發的重要參與者和管理者。在重慶期間,黃奇帆亦對其地方經濟做出重要改革,在吸引外資、基礎建設等領域均有不俗表現。
亨利·鮑爾森
Henry Paulson
辯護
或許,沒有誰比美國前任財長亨利·鮑爾森更適合描述爆發于2008年9月的金融危機了。如今,這段歷史被親身經歷過的鮑爾森記錄下來并命名為《危崖之邊》(On theBrink),這也是金融危機中的關鍵人物第一次以出書的方式回憶當時的情形。
盡管與諸多描寫當時情形的紀實文字比,該書并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但對于拯救雷曼兄弟和AiG等關鍵性事件,鮑爾森仍然在書中為自己進行了辯解雷曼兄弟倒臺的原因之一是英國金融服務局拒絕批準巴克萊收購雷曼兄弟:AiG的問題則比他之前預計的要嚴重。而美國政府當時的主要決定都是對的,“當然,有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同時,鮑爾森還表示,這本書的真正意義正在于深刻總結此次從金融危機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李彥宏
悄然變向
在經歷了最近的一系列變化后,李彥宏正試圖讓百度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互聯網公司。1月底,百度宣布將與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樂天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打造中國最大的B2C網上購物商場。而在此之前,其最大競爭對手谷歌則陷入了退出中國的風波。
不過即便如此,百度依然面臨諸多挑戰,過去。其成功主要得益于它推出了一些能夠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的既有產品,然而隨著谷歌和其它本土競爭對手的迅速崛起,百度的日子正越來越難過。由于即時通信和視頻游戲業務非常成功,騰訊已經成為中國按市值計算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同時,騰訊還正打算在百度的核心領域——搜索引擎業務上發起挑戰。
如今,李彥宏試圖修正百度過去“整合全球中文信息”的媒體戰略,未來將更加注重應用和產品導向。并以此進入過去一些從未涉及的領域。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就在去年12月,百度單方面中止了與游戲網站178,com的內容合作協議,放棄依靠內容吸引廣告的思路。轉而計劃自己研發和運營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