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巧妙運用政府關系是獲得成功的有力杠桿。
建立良好的政府關系是在華跨國企業的必修課,對于大型跨國企業集團來說,更是意義特殊。一旦決定在某地開展業務,很多大型跨國公司就會做好長期扎根于此的準備,其中,學會和當地政府打交道是必須重視的一件大事。
而要贏得政府重視,最基礎的條件是要體現出公司的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能否在遵紀守法和環保的基礎上給當地經濟帶來助力。政府非常歡迎那些有長期投資承諾的好項目,如果你的投資不僅能夠與當地政府的經濟戰略規劃匹配,而且屬于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那肯定將得到政府更多的重視。
無論是投資確定之前還是之后,保持與當地政府高層的親密溝通將十分重要。我遇到的政府官員都非常熱情,樂于幫助你解決問題。即使在溝通中出現問題也并不可怕,基于我的經驗,無論你面臨多大的困難最終總能找到破解之道。
幾年前我剛到中國的時候,我的財務總監告訴我一些跨國企業經營的黃金法則,其中一條就是,在中國什么事都有可能,但同時什么事都很復雜。這是我聽到過的最好的建議,并且非常正確。比如說,我們在19個月里建成了一個新的工廠這個用時是破紀錄的,但是在土地和電力供應方面卻曾經給我們帶來不少困擾。
通常情況下,基礎設施和能源也是我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最常遭遇的麻煩。地方政府都會承諾為項目提供幫助,但具體過程并不一定順風順水,因為這類新項目的位置通常地處偏遠,電力部門有時并不能按時提供電力供應,或者通往工地的道路修建存在障礙。碰到這類問題通常很麻煩,這就需要去和具體執行的政府部門進行溝通,通過雙方密切合作加快解決問題的進度。
當然,和政府的溝通交流應該體現出必須的尊重,很多時候這體現在溝通者的級別上。越高層的人出面越能更快地建立關系和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往往趁總部高層訪問中國時,安排他們和當地政府官員進行會晤——這是個加強與政府人士溝通的好辦法,我自己也經常和業務開展地的市長們見面交流,通過和高層政府人士打交道可以自上而下地推動一些問題的解決。如果有些特殊問題我們自己解決不了,那么借助當地的合作伙伴和政府溝通不失為一條捷徑,因為他們一般在當地都有非常強的政府關系。
類似情形在我處理一些棘手事務時總會遇到,看上去山窮水盡,但最終卻總是峰回路轉,能找到迂回解決的途徑。因此當我開始過于樂觀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事情都是復雜的;當我開始感到絕望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有時候,在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中,“夠好”不失為一個不錯的信條。
另外一個在跨國企業處理政府關系時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障礙。外國企業做事的風格通常比較嚴謹,而中國人的一大特點是行事迅速,一旦決定了就會馬上動手。有時候中方伙伴或者政府會批評我們,認為我們行動太過遲緩,為什么客戶的項目早就動工而我們的工地上毫無動靜。實際上這就是理念或者文化上的差異,法國人的工作態度其實是非常嚴謹的,盡管我們在項目前期的準備時間很長,但這是為了將工程設計做得更精細,而且外企的合同觀念很強,最終肯定會按照合同約定按時完工。
無論如何,嚴格遵守當地法規都是必須的,特別是在技術領域。由于中國發展迅速,很多法規變化得非???。中國的法規有時候非常寬泛,留下了很大的詮釋空間;而中國不同省份之間的法規的差別,有時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面對這些情況,跨國公司必須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此外,人才的本地化對于跟政府溝通很有幫助。如今,很多在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大部分員工都是中國人,甚至是公司所在地的本地人,在中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中,也有至少一半是由中國員工擔當。我本人雖然是法國人,但也在學說中文,跟政府、客戶交朋友。經過長期友好交往,我和其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了老朋友,這種建立在互動基礎上的良好私人關系有助于業務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