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定要幸福,怎么才能做到幸福?第一個是“超越平常的心”來看世界,第二個是“用平常的心”來體會,第三個是“以歡喜的心”過生活,時時提醒自己要歡喜地過生活,第四個是“柔軟的心”無掛礙。如此。你會更懂得愛,更知道如何去表達愛。
幸福的里程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物質跟欲望的滿足。物質跟欲望得到滿足是非常幸福的,可是這個幸福是非常短暫的,而且永遠不會圓滿的,是永遠填不滿的。
第二個層次。比如說到一首美妙的樂曲,看幾本好書,屋子里面掛幾幅很好看的畫,你每次回到家里都會感到很幸福,這個層次是比較恒久的,不會給你帶來太多的負擔。當你進入第二個層次之后,你會發現—個問題,如果你有最好的文化和藝術的修養,你也不能阻止人生的痛苦,你讀了很多的書,拿了很多的博士學位,可是你沒辦法阻止死亡。
第三個層次是精神的、宗教的,超越了物質生活那一層次。孔子弟子顏回住在很簡陋的巷子里面每天只吃一點稀飯,喝一點冷水,大家感覺這很苦但是顏回卻感到很快樂,他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層次,就是很平靜很高的層次這樣才可以感覺終極的幸福。
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必須具備這三個層次,你是可以完全得到幸福,如果你沒有辦法創造這三個層次,你就沒辦法得到幸福。第一個要得到幸福要有一顆超越的心,不斷地超越自我,去追求別人還沒有到的地方。我年輕的時候讀過的一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有一次我在樓上看風景,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我覺得20歲的時候是站在橋上看風景,30歲的時候是站在樓上看風景,40歲的時候是站在山上看風景,50歲是在云上看風景,80歲就在天上看風景了。到—個更高的境界看你的世界,你的視野越寬,你的困難就越小,你的視野越豁達,你的人生的挫折就越感覺渺小。你就會越來越感覺幸福,因為你有一顆超越的心。
平常不平凡,單純不簡單
平常心是很難達到的一種境界,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很難理解平常心的重要,我在年輕時也是要努力追求物質的成功,到30歲的時候我陷入了一個困境。因為30歲的時候我寫作也有一點成績了,我已經得到了臺灣文學講壇所有的獎項,還沒有得到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我的事業也很成功,大家都覺得我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沒有得到幸福。成功往往伴隨壓力和緊張,然后很多的難以解決的難題。有一天我讀到一本書,說—個人到30歲的時候要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道路,我看了很緊張,因為那一年我正好超過30歲。覺悟的“覺”是學習,“悟”是我的心,“覺悟”就是用學習來看到我的心。為了覺悟我就辭掉所有的工作,到山區去閉關,自己每天努力地休息,追求生命最高的境界,因為閉關也是要吃東西,每個月我都要到山下買東西吃,經過兩年多,我覺得自己的境界提高了,不一樣了。有一天我到山下采購,在一個水果攤旁邊突然有人跑過來對我說,請問這個水果多少錢?我很氣,我這么有氣質,你居然說我是賣水果的,真的,是看不出來嗎?我于是就跑到賣花的旁邊站著,立刻有人來問我:老板,這個玫瑰花怎么賣?真的看不出來嗎?我又跑到賣肉的地方,有人跑來問我說,老板豬肉多少錢一斤?當時給我很好的啟發,你跟所有的人是一樣的,但是你的內在是不一樣的,這個內在不一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鍛煉才能生出來。這個叫做“平常不平凡”。幸福的感受是決定在你心的態度,而不是你存在什么地方。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最喜歡送給朋友的話是“常想一二”。你的歡喜的時間越長,痛苦的時間就越短,因為生命是相對的。
生命的痛苦都是考驗、啟示我們的臺階,是我們走向智慧的營養,只要我們有這樣的信心,最美的一定會留下來,我們就會在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編輯 獨 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