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王 石
本報記者 劉 揚
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考希克·巴蘇4日向外界表示,印度經濟增速“最快可在4年之后超過中國”。對此,中國南亞問題學者傅小強認為,印度經濟增速在今后某些年份超過中國是有可能的,但這種動輒和中國比較的做法,再一次流露出印度總把中國當做“假想對手和競爭者”。
據《印度時報》5日報道,巴蘇是在印度工商聯合會在新德里舉行的會議上做出上述預測的。他表示,印度經濟可能在數年后達到10%的增長率,并最早在2014年超過中國的經濟增速。巴蘇認為,印度人口中比重較大的年輕人將使印度未來的儲蓄率占GDP的比重超過40%(目前是38%),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他說:“因此,印度經濟增速在今后四五年內超過中國不是不可能的,高儲蓄率將帶來一段時期的經濟持續增長。”
巴蘇還提出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具體措施。他說,在1975年的銀行國有化中,印度農村出現大量銀行網點,當時的儲蓄投資率占GDP的13%,而整個GDP的增速也達到9%。如今,財政部正努力把銀行網點開到窮鄉僻壤,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從而將儲蓄率提升到占GDP的40%。巴蘇說:“我們必須達到40%,加上其他刺激因素,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超過中國完全可能。”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過去30年中,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增長了6倍,印度經濟發展速度不是太快,只是翻了一番,但保持著上升勢頭。“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努力使經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變。因此印度經濟增長的速度在今后某些年份超過中國是有可能的。”
傅小強說,巴蘇提到一個關鍵問題——印度人口結構比中國相對年輕。中國在還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時,就不得不面對人口老齡化的難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并努力解決”。另外,傅小強認為,印度總是不經意間流露出和中國攀比的心態,“這次又拿經濟增速和中國相比,還是將中國視作假想對手和競爭者”。▲
環球時報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