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歲末年尾,金融界歡度佳節,發獎金和評選先進是兩種主要的慶祝方式。2009年歲尾,高盛是雙喜臨門:獎金多得讓全世界人民眼饞,而且高盛的最高領導人布蘭費克恩當選為英國《金融時報》的年度人物。
《金融時報》對布蘭費克恩的評價很高,說他是位“堅強、聰明、風趣的金融家”。《金融時報》還引用了其他人的評語:“真的很投入、精力充沛、反應快——很快。他擅長分析,并能做出決定。”(摩根士丹利領導語)。有布蘭費克恩這樣的人物在國際金融界做領軍人物,奧巴馬總統可以放心,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可以放心,全世界人民也可以放心。可是,有人不禁要問,金融界有這樣的英明領袖掌舵,怎么會遇到金融危機這樣的滅頂之災?
當然,《金融時報》的編輯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并不喜歡布蘭費克恩,也不喜歡高盛。有些人甚至視其為民主、自由的大敵。鑒于高盛在金融危機前后的所作所為,只要稍稍講些邏輯和常理的人,都很難為其叫好。《金融時報》知道這點,并鄭重聲明,評選布蘭費克恩為2009年年度人物是基于所有積極和消極的理由,而且“在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具有考驗的時期,布蘭費克恩的工作和個性,使其成為華爾街的公眾形象”。
《金融時報》也引用了《滾石》雜志對高盛的批評。《滾石》雜志說,高盛是“一只纏繞在人性面孔上的巨大吸血烏賊魚”。《金融時報》的編輯們絕不會贊同《滾石》這篇文章的說法。《金融時報》對布蘭費克恩的評語是:“堅強、聰明、風趣的金融家”。既然高盛有這樣一位好領導,高盛怎么可能會是一只“吸血烏賊魚”?不會的。
但有的讀者還是氣不過,他們戲問《金融時報》為什么不選麥道夫為年度人物?一般認為,能夠當選為年度人物是一種榮譽。不錯,美國的雜志歷史上也評選過希特勒作為年度風云人物。但當時希特勒的猙獰面目還沒有充分暴露,編輯們對他還認識不清。如果《時代》雜志的編輯知道希特勒大規模地屠殺猶太人,那么他們是絕對不會評選希特勒作為年度風云人物的。雖說批評人時最好要一分為二,但有些人作惡太多,以至于他們做過的任何好事都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希特勒就是這樣的例子。希特勒的罪惡不僅在于大規模的屠殺,而且其邪惡的做法能夠得逞,令人類對自身都產生了懷疑。所以,史學家只談希特勒的惡行,而不提他的善舉。華爾街也一樣。華爾街不僅導演和主演了金融危機,不僅使全世界的中產階級都對自己的未來和下一代的未來產生恐懼,而且華爾街的做法使人們對美國的法治和憲政也產生了懷疑。
報紙雜志是有傾向的。《滾石》絕不會評選布蘭費克恩作為其2009年的年度人物,《紐約時報》也不會如此,除非它們注明是在評選反面角色。《金融時報》為何會評布蘭費克恩先生為年度人物呢?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金融時報》與高盛的關系很深,兩家一同推出“《金融時報》和高盛年度商業書籍獎”。這就是對高盛的一大肯定。
《金融時報》還特別注明,布蘭費克恩是書獎的“熱情評委”。作為一個銀行家,布蘭費克恩又出來影響輿論,而且自己當評委,似乎太過了。不是說他沒有水平,而是他有太大的利益。布蘭費克恩可能是全才、或者超天才,既會做金融生意,又能選好書。但由布蘭費克恩來當評委,批評高盛的書寫得再好,恐怕也是難以入圍的。市長、部長們都很自覺,不去當什么最佳書籍的評委,但為什么資本大亨就可以評選最佳書籍?不錯,對沖銀行家索羅斯也有資助作者的基金,但他并不驗收那些書。
權力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資本又何嘗不是這樣?絕對的資本也是絕對腐敗。政教分離、軍政分離已經在世界得到普遍接受。教皇直接干預國家政治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在美國,將軍競選政府職位之前必須先脫下軍裝。但資本與權力的分離太難。許章潤教授比較悲觀,說是:“資本一旦形成,就是一種權力,本身具有擴張勢能,非人力所能控制。”確實,資本是烏賊魚,其觸角很多,涉及各個領域,包括文化、教育和宣傳領域。而最要命的是,資本也是要控制思想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控制思想。▲(作者是社科院法學所兼職教授。)
環球時報20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