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郭穎●本報特約記者 陳一 ●本報記者 劉揚 盧長銀
世界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公司12日威脅退出中國市場,并表示“不愿繼續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對谷歌中國的搜索結果進行審查”。谷歌罕見地表現出強硬的公開對抗姿態,以前從來沒有哪家跨國公司這樣做過,路透社稱谷歌在中國走上一條“玩戰爭邊緣政策游戲”的道路。截止到昨晚本報截稿時,中國政府沒有對此做出回應。美國政府倒是迅速表態,國務卿希拉里稱“美國正等待中國政府說明這一引發嚴重關切與質疑的事件”,西方媒體上幾乎一邊倒地贊揚谷歌“展現出正義的勇氣”。中國互聯網上13日出現激烈辯論,要求谷歌“滾得越遠越好”和呼吁谷歌留下的網民都大有人在。13日晚,有人對環球網的一項調查發動干擾,致使“贊成中國政府接受谷歌條件”的投票數出現不正常急升,在遭到干擾前,反對和贊成中國政府讓步的投票者分別占7成和3成。中國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專家俞曉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雖然這一問題可能非常復雜,但谷歌不應該用外媒所說的類似攤牌的方式“威脅”中國,這不是一家商業公司所應當進行的賭博。
谷歌會引發中美沖突?
谷歌12日的這個震動世界的威脅并不是通過很正式的場合發出的。據路透社13日報道,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和首席法律官德拉蒙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表文章,稱谷歌在去年12月中旬檢測到一次“來自中國的、對谷歌集團網絡設備高度精密和有針對性的網絡攻擊”,襲擊主要目標是進入所謂“中國人權活動人士”的谷歌電子郵件賬戶。德拉蒙德還說,鑒于這些襲擊,以及在互聯網上對言論自由的限制,谷歌將不再對它在中國的搜索引擎“谷歌中國”的搜索內容進行審查,“我們認識到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不得不關閉Google.cn,并有可能關閉我們設在中國的辦公部門”。
對于德拉蒙德有關撤出中國市場的說法,谷歌中國13日下午發出消息稱,“目前我們正在審視這個決定,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紐約時報》說,如果谷歌實施這一行動,那么這將是對中國“非同尋常的極其強烈的斥責”,因為谷歌公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北京方面暫時還沒有就谷歌的說法作出回應,不過谷歌公司的這一決定很可能會激怒中國當局,中國習慣于讓在中國經營業務的外國公司適應中國的規定。
谷歌的做法在西方迅速引起回應。據法新社報道,正在南太平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13日晚罕見地就單一企業發表聲明稱,“美國正等待中國政府說明這一引發嚴重關切與質疑的事件”。希拉里聲稱,已經聽取過谷歌對相關事態的簡報,將在事態更為明朗后,做出進一步回應。
路透社報道稱,谷歌威脅退出中國前,公司首席執行官曾與希拉里舉行餐會,參與者還包括微博網、微軟公司及全球最大網絡設備商“思科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在餐會上“談到高加索地區、中國、伊朗、古巴等地的網絡自由”。希拉里還表示,她將于21日宣布一項新科技政策,幫助各國民眾使用未經審核過的網絡。
路透社認為,這將是兩大巨頭的一次碰撞。一邊是世界大國,另一邊是業界巨頭。而且美國政府的表態可能暗示奧巴馬政府開始對中國采取更強硬態度。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研究者麥克納利稱:“這勢必將引發中美沖突,至于誰會作出讓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援引專家的分析認為,谷歌和中國政府即將進行的最后攤牌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互聯網的發展,“如果中國政府決定禁止谷歌在中國境內為網站制作索引,可能會致使全球的互聯網四分五裂”。
谷歌公司的舉動在西方獲得一些人權活動人士的贊揚。美國《計算機世界》的文章稱,“這是展現出真正的勇氣和愛國主義之舉。”著名的企業資訊網站“ZDNet”的文章說,長時間以來谷歌都無法按自己的價值觀來在中國做生意,現在它已經準備好有勇氣面對現實。
西方媒體如此稱贊谷歌并不令人驚訝,中國政府在很多問題都面臨著類似的西方輿論壓力,但中國迄今很少做涉及意識形態的讓步。美國“Mashable”網站13日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不會太把谷歌當成一回事,谷歌并不是美國政府,它無法利用政治或技術作為手段去要求中國政府做任何事;而且就算是美國政府在這件事上也只有很有限的影響力,“如果有人幻想中國會改變政策讓民眾無限制地接觸反動、淫穢圖片等內容,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文章還認為,谷歌的舉動會引發全球一場關于審查制度的大辯論,成為美國議員們和各國政府轟擊中國的另一個理由,“但是除了譴責中國以外,別的恐怕什么也實現不了。”
谷歌如果退出,是誰的損失?
《環球時報》記者13日下午來到位于清華大學東門附近的谷歌中國總部辦公大樓,當記者提出采訪要求時立即被守候在谷歌公司大樓門前的保安拒絕。隨后《環球時報》記者多次致電谷歌中國公司總機,
環球時報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