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桂志

“別擔心它。(Don’t worry about it.)”69年前,這條由四個單詞組成的命令,讓一名普通美國士兵與“珍珠港事件”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少人認為,正是這個命令導致日軍戰機長驅直入,造成美軍2402人陣亡、1282人受傷、太平洋艦隊幾近覆滅。
他是當年的美國陸軍上尉、陸軍戰斗機飛行員卡爾米特·泰勒。直到今年1月23日去世,這位享年96歲的老人都活在困惑和指責聲中。
1941年12月7日7:00,泰勒坐在夏威夷沙夫特堡的飛機追蹤中心值班,這時,他接到來自附近雷達站的電話,兩名負責監視的陸軍二等兵向他匯報稱,雷達熒屏顯示,有大量的飛機正在接近珍珠港。
這一天,是泰勒在這里上班的第二天。在這之前,他對雷達的認知幾乎等于零。由于沒有接到任何具體的命令,加之身邊僅有一名電話接線員,泰勒只得硬著頭皮試圖作出判斷。
他突然想起,曾有朋友告訴他,檀香山的電臺通常會播放音樂。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本土飛機飛往夏威夷時,用于給飛機做無線電導航。而當天早上,他開車上班時,從車載廣播中恰好聽到了導航音樂。因此,他確認,這只是B-17轟炸機群在執行完夜間任務以后返回營地。
“我知道這種設備(雷達)非常先進?!碧├赵诤髞淼囊淮卧L談中說,“事實上,值守雷達的小伙子也是第一次坐在雷達顯示屏前,并且第一次監視到飛機。所以我主觀認為,雷達上顯示的是B-17轟炸機群……于是我對他說:‘別擔心它?!?/p>
之后的事情就如歷史教科書上所寫:
7:52,日本第一批攻擊隊指揮官發回表示奇襲成功的信號電:“托拉、托拉、托拉?!?/p>
7:55,俯沖轟炸機隊開始轟炸福特島和希卡姆機場。
7:57,魚雷攻擊機隊開始對戰列艦發起攻擊。
8:00,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向全軍發出急電:“珍珠港遭受空襲,這不是演習。”
此后,美國正式向法西斯聯盟宣戰,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直到今天,不少美國人仍認為,正是泰勒的疏忽,使得駐軍沒有在第一時間攔截日軍戰機。
“我經常在夜間醒來,想起這件事,”“珍珠港事件”后,泰勒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擔,“但我沒有負罪感,那個早晨我已經盡我所能?!?/p>
美國歷史學家戈登·普蘭奇曾對“珍珠港事件”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他的觀點是,不該把責任都推到泰勒身上。
普蘭奇認為,那名向泰勒報告雷達監視情報的二等兵才真正“犯了巨大的錯誤”,他沒有向泰勒匯報飛機數量足有50架。如果泰勒知道,“他幾乎不可能作出‘B-17轟炸機群飛來’的錯誤判斷……因為美軍當時總共也沒有50架B-17轟炸機?!?/p>
另外,即使泰勒向上級匯報了這個情況,美軍當時立馬能做的,除了疏散容易受攻擊的、緊密??吭谝黄鸬娘w機外,什么也做不了。“軍中沒有任何人告知海軍雷達上的發現。要是能知道飛機逼近的清晰路線,就能幫助海軍找到在攻擊距離內輸送了這些飛機的日軍航母?!?/p>
“這幾個詞本身的丑名一直伴隨著整個故事,這不公平。”珍珠港紀念館的歷史學家丹尼爾·馬丁內斯告訴記者,“歷史,讓你永遠也逃避不了‘珍珠港事件’這樣的大事,他(泰勒)就是被此事緊緊纏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