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勛
中國及周邊地區的西方文化主題公園越來越多了,上海迪斯尼上馬已成定局,新加坡環球影城景點即將啟用,韓國最近也要建一個環球影城。然而,香港迪斯尼卻傳來兩年來凈虧損高達港幣28.8億元的消息,而東亞市場已經日益飽和。
其實,不僅是周邊地區,國內的文化主題公園也相當飽和。自1989年以來,國內誕生了一批非常成功的主題公園,如深圳華僑城的錦繡中華、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等。不過,據統計,中國主題公園發展超過2500家,盈利的只占一成。而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將吸引國際游客1.4億人次;中國的主題公園“每年至少有1億人次的潛力目前還未開發”。因此,即使是在金融危機時期,各地仍開始新一輪的主題公園建設高潮。對此,筆者認為,建設西方文化主題公園提振地方旅游業積極影響很大,但是如果把地方旅游業的成敗押在這些主題公園上,思路未免單一,不僅給當地的旅游業造成畸形發展,而且也將對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
從香港迪斯尼擴建,再到上海迪斯尼落戶,我們都可以看到,各地對西方文化主題公園的爭奪日漸激烈,甚至押寶主題公園發展地方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香港經濟低迷,便邀請迪斯尼樂園在港落戶振興經濟,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然而,樂園兩年來凈虧損港幣28.8億元,短期內仍難轉虧為盈,被當地媒體譏為“蝕本貨”, 受歡迎程度也一再落后于本土競爭對手海洋公園,并未起到救命稻草的作用。對于首年運營未能實現吸引560萬游客目標的原因,香港迪斯尼樂園行政總裁安明智曾一語中的:“如果你不是與這個品牌、這些卡通人物、故事或主題一起長大,你就不太清楚自己正走進什么地方?!?/p>
因此,筆者認為,說到底,人造旅游區的開發其實是對文化的開發,而對文化的揭示深度直接影響旅游區吸引力的強度和衰減速度,這應該引起規劃者足夠重視。淺嘗輒止、蜻蜓點水,不僅將嚴重威脅旅游區的生存,同時也是對旅游文化資源的嚴重浪費。移植來的美國文化在國際都市香港尚且不夠火熱,國內眾多的西方文化主題公園不盈利就不難解釋了。因此,作為具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中國,病急亂投醫,僅靠簡單套用這些主題公園來發展旅游業不可能有出路,還需要扎根民族傳統文化。
其實,帶有明顯民族文化的主題公園已經在很多地方勝過彰顯西方文化的對手。比如杭州“宋城”是杭州市第一個大型公園,以宋代文化為主題。1997年開業后,除特殊年份外,“宋城”的游客一直絡繹不絕,效益可觀;而同城的杭州樂園就因為相近旅游區已經有蘇州樂園、上海錦江樂園等西方文化主題公園而分流了部分游客,而它的文化和娛樂主題與杭州文脈關聯度低,與同一公司旗下的“宋城”相比,就不能體現杭州的文化特質,對游客的吸引度并不高。
可以說,我國的文化旅游業本身就呈現出明顯的傳統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需求市場多層次性的特點,不可能因襲一個模式去發展。如果一味簡單套用西方文化主題公園,換來的結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目前,文化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發展前景最廣闊、發展速度最快的朝陽產業,而文化旅游說到底就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問題,當前的西方文化主題雖然能夠帶來時尚的氣息,但是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要想真正燒旺、燒久中國旅游業這把火,就應該把傳統文化請進主題公園,提高對國內外消費者的吸引力。▲(作者是北京安邦咨詢集團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