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朱 研 本報特約記者 赫 曉 甄 翔
當地時間5日下午,中國外長楊潔篪站在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講臺上,就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和主張。這是中國外長首次出現在這一有著40多年歷史的全球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上。有歐洲媒體稱,中國外長此次的亮相表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力量日益凸顯。
楊潔篪出席成為最大亮點
各國對本次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都非常重視。德國副總理兼外長韋斯特維納、國防部長古滕貝格、歐盟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阿什頓出席。美國也派出了陣容“豪華”的代表團,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以及前國務卿基辛格、舒爾茨、奧爾布賴特和前國防部長佩里、科恩等都參加。中國外長楊潔篪的出席被認為是本次會議最大的亮點,主辦方5日發表題為《中國首次派出高級官員參加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的新聞公報,稱在世界面對21世紀新挑戰的大背景下,中國外長的出席被認為是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視野得到拓寬的證明。
一位與會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與會方安排楊外長坐在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身邊很顯眼的位置,并特意安排了楊外長的答問環節,“這一安排體現了主辦方對中國的重視”。
在答問環節,正處于風暴中心的中美關系成為最先被關注的話題。有人提問稱,中國采取了比以往對美國對臺軍售更加嚴厲的措施,是因為中國感到自身更加強大了,還是因為中國認為此次美國對臺軍售數額更大、影響更惡劣?
楊潔篪表示,中國是越來越強大,同時,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還比較薄弱。美方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執意進行對臺軍售。中國政府和人民當然要采取行動,這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希望歐洲的朋友能夠理解中方所采取的行動是完全合理的。任何有尊嚴的人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一位德國高級外交官表示:“我此前從未聽到中國高級官員在公開場合說過中國很強大的話。這是一個很自信的信息,與以往不同,說明我們很快就將看到不同的中國政策。”不過在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中,楊潔篪承認“中國強大”被突出報道,而講話中“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還比較薄弱”這半句似乎被有意地忽略了。
在被問及中國對制裁伊朗、氣候談判等問題的態度時,楊潔篪強調說:“很多國家把中國看作推動和平、穩定、發展的力量。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們并不要求由這1/5的人口說了算,但至少我們應有機會就國際事務表達看法。”
巧借暖氣過熱談氣候變化
針對會場內暖氣過熱,楊外長擦去額上汗水,巧妙引入了氣候變化話題,介紹了中國立場,他說:“我有點出汗,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這里的暖氣實在太足了。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很多人冬天供暖還是個難題。而歐洲許多地區從地理上看,相當于中國的南方地區,所以如果你們想和我討論氣候變化問題,請先關掉暖氣,這樣我們大家才平等。我想這個要求不過分。看來,要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我們之間要有更多的理解。”
楊潔篪的機智比喻,借勢發力、巧妙點題,在會場贏得一片笑聲,還有人對中國代表團的成員豎起了大拇指。然而,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道卻移花接木,稱“在回答關于臺灣、網絡空間和中國對伊朗核計劃立場等尖銳問題時,楊潔篪不停地擦拭額頭上的汗水”。一名在場的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楊外長很巧妙地通過暖氣問題講出西方奢侈排放與中國生存排放的差異,而且明明說了不是緊張,西方媒體這樣的誤導實在是太過分了”。
因為尚未完全平息的“谷歌事件”,網絡安全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對于這一問題,楊潔篪表示:“我發現中國的廣播和電視新聞更加準確可靠,看過這些新聞,我就可以確信已經了解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新聞。中國老百姓了解到的世界各地新聞恐怕比一些西方媒體還要全面,這是事實。我希望,外國企業在中國拓展市場的過程中繼續尊重中國的公眾利益和文化傳統。已經在中國發展的外國公司基本都不后悔,行事明智的公司更不會后悔。”
自信姿態令歐美印象深刻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以全球“安全領域的達沃斯論壇”聞名于世。2007年,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曾在慕尼黑會議上發表針對美國的措辭強硬的講話,一時引發全球熱議。德國《時代》周報6日以“中國楊外長親切,但強硬”為題指出,中國外長在慕尼黑批評美國。該報認為:楊潔篪雖然親切有禮,有時還會開玩笑,但他的言辭的內涵是硬的。他所代表的是一個強硬的、不屈不撓的“發展中國家”,而這個“發展中國家”的自我感覺已是世界強國。柏林美國學會主任加里·史密斯表示,楊潔篪的自信表態雖然不像普京的講話那么強硬,但仍然讓歐美方面感到震動。他認為,楊潔篪的講話充分說明,不管美歐之間就全球問題達成怎樣的協議,只要中國不同意,什么大西洋共識都是空談。
美聯社6日稱,本屆會議以中國外長發表演講揭幕,改變了會議傳統的跨大西洋焦點,這是對亞洲日益增長的重要性的認可,說明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視野已超越了歐洲。▲
環球時報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