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李紅杰
(1.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 2.吉林省樺甸市第二人民醫院 吉林樺甸 132400)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比較常見。在心電圖中約占12%~14%,僅次于過早搏動,心房顫動的病因多為器質性心臟病所致[1]。在老年人心律失常中,心房顫動則占32.24%,而老年組心房顫動波平均振幅明顯低于成年組,波幅與年齡呈逆關系[2]。而房顫根據其復律時間長短,心房顫動可分為陣發性和永久性。我們15年來收治的108例住院老年人進行心電圖及臨床觀察。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齡在60~90歲之間。在觀察中發現冠心病75例占69%,并對冠心病伴心房顫動31例進行了跟蹤觀察,在觀察中我們發現有5種臨床表現各異的心房顫動病例,現報道如下。
(1)同心前區疼痛同時發生,同時消失樣心房顫動:李某,男,77歲,患冠心病20余年,2008年前反復出現心絞痛,但未出現心房顫動。于2009年3月20日起,無明顯誘因突發心前區疼痛,大汗淋漓,呻吟不止。立即描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立即給予吸氧。杜冷丁100mg肌注,西地蘭0.4mg靜注,安定等治療,1h后仍未減輕疼痛,加用強痛定50mg肌注,約至2h疼痛消失,即描心電房顫復律。以后每次發生心前區疼痛心房顫動必發,而經用杜冷丁,強痛定及安定或已胺碘呋酮等后疼痛消失,心房顫動也隨之復律。
(2)咽部發干辣癢樣心房顫動:張某,男,74歲。患冠心病10余年于2009年3月勞累后,突感嗓子發干隨之感辣、癢、全身不適,精神緊張,其家屬按脈搏出現不齊。當即描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經用西地蘭、已胺碘呋酮、安定、吸氧等抗心房顫動治療于4h后復律,其癥狀也隨之消失,以后每次心房顫動發作其癥狀都是如此,經治療后心房顫動復律,其它癥狀也隨之消失。
(3)心絞痛后樣心房顫動:馮某,男,72歲。患冠心病13年,每次發作多因勞累、激動、生氣、飲食等因素引起心前區不適或疼痛,憋悶感,全身無力,時有心慌、心跳。描心電圖,提示冠心病改變。隨病情進一步加重,心慌心跳也加重。再次描心電示心房顫動。經用擴冠,鎮痛,抗房顫等治療,癥狀減輕。描心電房顫復律,ST-T改變。繼續擴冠治療,其它癥狀逐漸消失而愈。每次發病基本如此。
(4)無癥狀性心房顫動:王某,男,79歲。患冠心病20余年。2007年6月患心肌梗死經搶救脫險后,一段時間尚好,無其它不適癥狀。于2009年6月在外活動量較大,加之動氣,其家屬按脈搏時發現不規則,但患者本人無任何不適感。當即描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經用西地蘭、安定等抗心房顫動治療后約4h復律。以后每次遇過勞或生氣等其家屬按脈搏可發現心房顫動,并經心電證實。患者本人都無任何不適。
(5)永久性心房顫動:馮某,男,73歲。患冠心病近20年。自2005年后反復出現心前區不適或疼痛、憋悶感、心慌心跳、全身無力,描心電示心房顫動。經用西地蘭、安定及擴冠藥物等治療后,心房顫動被糾正復律,但反復發作,而發作心房顫動復律時間逐漸延長。從2006年7月始心房顫動發作到今一直未糾正過來。目前常規給予擴冠及鎮靜等藥治療,加之本人常服人參等補品,并控制情緒及勞累等因素,本人自覺癥狀已適應,無特殊不適感。
根據以上老年人幾種特殊臨床表現的心房顫動來看,主要是老年人患冠心病多年,而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及病情的進展,其心臟傳導系統也隨之改變。再則老年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以及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功能的不同,再加之本身的神經,體液及傳導系統的差異等。所以老年人患冠心病多年后,一旦出現心房顫動就會在各自本身出現各種特殊不同的臨床表現。但因病例較少,其發生機理而需進一步探討。
據統計,房顫發病易隨著年齡增長而急劇增高,房顫在老年人中很常見,所以,預防老年人房顫極為重要,患有房顫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要戒煙,限制飲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食及藥物(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用藥)。謹慎應用某些治療咳嗽或者感冒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可能促進不規則心律的發生,服用前應當詢問醫生或閱讀說明書,看是否適合。同時要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參加有氧運動,或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體能運動。但不能激烈運動,避免出現意外。
藥物治療是老年人房顫治療的基礎,但有頑固性房顫就該考慮用導管消融治療。
[1]劉忠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J].實用內科雜志,1989,9:118.
[2]金春和.現代老年心臟病學[M].遼寧:白山出版社,1990:27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