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輝
《西游記》中師徒的終極目標與其說是取到真經,不如說是修成正果。何為修成正果?就是重新獲得編制,回歸主流社會。像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馬被封為“八部天龍”……正果修成之后,就如同中學生考上了大學,教科書就變得毫無用處。取經團隊將真經移交給大唐政府,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喜滋滋赴西天上任去了。所以真經其實就是一個象征物,換成別的什么也無所謂。假如佛祖要他們千難萬險去西天取一個饅頭,他們大約也會去。
取經團隊五個人原本都是有鐵飯碗編制的。唐僧是如來的二徒弟,名叫金蟬子,事業單位編制,因為不聽如來說法,輕慢神圣的佛教事業,所以被貶投胎到大唐。大徒弟孫悟空,天庭基層公務員,由于不滿只相當于科員的“弼馬溫”職務,鬧起情緒,以暴力手段沖擊天庭中央機關,被判無期徒刑,壓于五行山下。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天庭高級公務員。豬八戒官居天蓬元帥,由于作風問題被開除,貶入凡間;沙和尚是卷簾大將,因為打碎一件容器就被除名,而且下凡后每隔七日,都會被飛劍穿胸百余次。白馬原是西海龍王之子,也屬于財政供養的公務員編制,后來因為父子矛盾被玉帝批示開除公職。可見得罪領導,后果非常嚴重。
通過分析西天取經全過程,我們可以感悟到從事一項艱苦的事業,首先,必須有一個吸引人的目標。在編制的誘惑下,唐僧、沙僧和白馬始終沒有動搖過,雖然他們都沒有多大本事,畢竟占據了團隊大多數。假如隊內民主投票,起碼可以3∶2勝出,這樣就有了穩定的基礎。
其次,一項成功的事業除了激勵機制,還需要約束機制,尤其對于那些能力相對突出,又有些自由散漫的成員。菩薩對此早有安排,她給了唐僧一個金箍,教了唐僧一套緊箍咒,于是孫悟空便被鎖定了。
原本孫悟空對于編制,遠沒有唐僧、沙和尚、白馬感興趣,如果沒有緊箍咒的約束,或許早就由著性子亂殺一氣。
第三,要讓麻煩分子相互牽制,以達到進一步穩定團隊的目的。雖然豬八戒曾經是五人團隊中行政級別最高的,然而他對于官場似乎有些厭倦,對于修成正果的渴望程度最低。他念念不忘高老莊,多次要求買斷工齡分行李。好在他怕孫悟空,所以他頭上雖然沒有金箍,卻也沒敢擅自開小差。這造成了他對孫悟空的怨恨,經常私下打他的小報告。這樣一來,唐僧的領導地位就更穩固了。試想假如孫悟空和豬八戒私交甚好,穿一條褲子,那么遇到唐僧念緊箍咒,或許豬八戒出于哥們兒義氣,一釘耙就讓唐僧重新輪回去了。
(水中荷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2009年第46期圖/韓磊)